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邮市不同稻作方式产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插、抛秧及直播三种稻作方式的产量及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抛秧产量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从效益来看,抛秧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机插与抛秧产量与效益均明显高于直播稻。  相似文献   

2.
苏北沿海地区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当前苏北沿海地区水稻种植方式多元化、轻简化、粗放化发展的特点,综合评价了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主要稻作方式的技术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广机插秧、切实控制直播稻、巩固提高抛秧稻 、补充应用手栽稻"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扬粳805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插、抛秧、直播3种稻作方式种植,系统比较了不同稻作方式对扬粳805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不同稻作方式扬粳805的生育期、分蘖发生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差异,产量表现为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结论]研究结果为水稻扬粳805大面积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苏直播稻发展历程回顾、弊端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人工栽插、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几种稻作方式在江苏的应用情况,以及直播稻在江苏省的发展历程,对江苏省直播稻迅速发展的原因、生产中存在的弊端以及生产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是新农村建设和水稻生产安全的双重要求。笔者通过试验对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秧、抛秧和直播稻三种轻简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表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且推广条件成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姜堰区246户农户、125.38 hm2水稻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低于抛秧,但比直播稻高31.0 kg/667 m2;在中、低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高于抛秧,比直播稻高50.0 kg/667 m2左右。机插秧的成本比抛秧、直播方式低,而净效益却比抛秧高48.2元/667 m2,比直播稻高166.8元/667 m2。表明机插是姜堰区目前3种主要种植方式的最佳选择,也是今后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江苏稻作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系统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机插稻、手插稻、抛秧稻、直播稻、套播稻五种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的应用面积、成本、产量、效益等综合表现,对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理论研究与技术体系发展以及演变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出发,提出稳定发展江苏水稻生产的稻作技术方式发展思路、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发展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机插秧的推广,真正让农民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手工移栽稻作方式的历史,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解放了生产力;机插秧的推广也有效地规避了因直播而造成的杂草稻、倒伏和后期低温等不利影响,促进了水稻的高产稳产。我们在多年推广摸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机插秧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以便供广大科技人员参考应用。1机插秧发展瓶颈近几年,响水县水稻机插秧在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整体推进和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下,2013  相似文献   

9.
为全力推进麦草旋耕轻简稻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走农业生态化、资源节约化、稻作轻简化、操作规范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全文概述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提出机械旋耕埋草技术及还草田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条矮缩病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试验表明,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稻作方式黑条矮缩病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扬州地区水稻生产应选用淮稻13号、扬育粳2号、南粳44和武运粳29号等发病较轻的品种,采用机插秧、抛秧等轻简稻作方式,化学防治以防治灰飞虱为主,切断毒链,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免耕抛秧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杂交稻组合岳优9113进行了晚稻免耕抛秧、耕翻抛秧、耕翻插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生育期一致。免耕抛秧稻分蘖力强,生长量大,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比耕翻插秧稻多,产量增加12.1%。耕翻抛秧稻分蘖能力亦比耕翻插秧稻强,生长量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高于耕翻插秧稻,产量增加7.7%。免耕抛秧栽培在3种不同耕作栽植方式中是一种省工、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洪程 《中国稻米》2001,7(3):12-13
80年代以来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高等院校对抛秧稻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使抛秧稻作获得惊人的进展。阐明了抛秧稻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形成规律 ,建立了适合不同稻区不同种植制度的小、中、大苗配套的抛秧稻作体系。其中在抛秧盘、抛秧机、播种器等机具研制上 ,以及抛秧稻配套的生化制剂研究上也均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动了抛秧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90年代初以来 ,水稻抛秧作为国家重大农业推广技术 ,由农业部组织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在各地政府与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广大科技人员的协作与努力…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主要稻作方式的应用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苏省的水稻栽培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手栽方式向直播稻、机插秧、抛秧、麦套稻等轻简栽培方式过渡。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不同的轻简稻作方式都具有省工、省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在生产应用上也相应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直播稻在增产潜力、耕整要求等方面,机插稻在缓苗等方面,麦套稻在后期杂草防除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加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及投入但不能盲目扩大推广的思考,以此提高认识,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发生总体重于插秧田。其中稻纹枯病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免耕抛秧→常规插秧;稻飞虱的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常规插秧→免耕抛秧;稻纵卷叶螟以常规抛秧发生最重,常规插秧和免耕抛秧相当。对3种栽培方式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中部轻型栽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草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七级目测法”结合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对江苏中部的扬州、泰州和南通3个地区6种不同栽培模式稻田的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揭示经多年轻型栽培的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杂草危害特点。在轻型栽培稻田中共发现杂草36种,隶属于18个科33个属。其中,杂草种类较多的科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玄参科、泽泻科、千屈菜科等。在3个地区皆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和发生频率的杂草有4种:稗、水苋菜、鳢肠和千金子,其发生频率都达到或接近100%。然而,地区间草害水平存在差异,扬州地区的杂草危害最重,泰州地区次之,南通地区相对最轻。不同的稻作模式皆对应着不同的优势杂草。机插秧模式中优势度值与发生频率皆较高的杂草为鸭舌草、水苋菜;麦套稻模式中,主要的优势杂草包括水苋菜、马唐、鸭舌草、半边莲等;抛秧稻田中为稗、鸭舌草、水苋菜等;水直播稻作模式下是稗、水苋菜、鸭舌草等;旱直播模式中为稗、水苋菜、千金子等。与传统的手工插秧相比,轻型栽培稻作模式下的杂草群落中,不仅物种丰富度高,而且优势度也高。6种稻作模式杂草危害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传统手工插秧<机插秧<抛秧<水直播<旱直播<麦套稻。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8.
粳稻新品种宁粳3号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粳3号是由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6年被引入扬州市示范种植,2007年进行多点示范,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宁粳3号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笔者研究了宁粳3号作为机插秧、塑盘抛秧、旱育秧等三种稻作方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轻简化型稻作种植方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软盘抛秧、机插秧、旱育秧、免耕栽培轻简化型稻作种植方式,比传统的湿润秧手插方式均有一定的增产,增产数在24.5~39.7 kg/667m2,增产幅度在4.93%~7.99%,能实现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产增收,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早熟晚粳品种9998—3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在直播、抛秧、机插、手栽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群体茎蘖动态、分蘖受生特点、叶面积指数变化和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穗层整齐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团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插稻、手栽稻成穗率、单穗重、总卡正数均比直播稻、抛秧稻高;结实车和千粒重差异均较小,其中结实率呈现直播稻〉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千粒重呈现手栽稻〉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直插稻单位育效穗数最高,机插稻和抛秧稻的相近,手栽稻最低;机插稻、手栽稻的产量均较高,抛秧稻的次之,直播稻的景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