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刺孔通气对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刺孔通气对香菇予实体形成的重要作用。经刺孔通气的人造菇木,发生的香菇个数显著增加,单菇增重,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中低温品种效果更显著,菌丝成熟时间可缩短30多天,比常规管理增产63.0%,达到百公斤干料产干菇11.2公斤的高产。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5)
分别研究了高温香菇代料栽培增氧时不同刺孔数量和深度对菌棒转色率、菇蕾形成、子实体品质、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刺孔数量和刺孔深度的增加有助于香菇菌棒的转色。当刺孔数为80个(深度2 cm),刺孔深度为1 cm(刺孔数为40)时,头潮菇的菇蕾数最多,但菇蕾分化稍迟。不同刺孔数量及深度对高温香菇的子实体性状、品质均有一定影响,但各指标间在四个出菇潮次中的规律不明显。当刺孔数为80个(刺孔深度2 cm)时及刺孔深度1 cm或2cm(刺孔数为40)时,香菇的均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与深度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比较了香菇(Letinous edodes)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和不同刺孔深度组合对香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孔数量为20孔及以下时,刺孔5个深度梯次转色均出现延后且个别处理的菇质会出现下降;刺孔数量在40孔以上时,各深度梯度处理的菇品质量间无差异;刺孔数量与刺孔深度对香菇产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以刺孔数量80孔、深度3 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17%、5.23%,A+B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2体积分数在0.4%~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
用代用料栽培香菇快速且高产,一公斤原料可产一公斤鲜菇,从栽培到收菇只需三个月。如果一个周期栽培一千袋,可收干菇50~80公斤,获纯利500~700元。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一、原料及配方:用来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以及刨花、纸屑、棉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县袋栽香菇生产发展很快,并由室内移至室外,进入园田化栽培。1984年全县利用秋收后的稻田和房前屋后等场所代料栽培香菇120万袋,普遍获得丰收。一般每亩田可栽培8000~10000袋,收干菇700~800公斤,平均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料产干菇5~6公斤,比段木栽培单产高十倍以上,比菌砖栽培增产两成。产品的形、色、味均高于室内砖栽的香菇,接近于段木栽培的香  相似文献   

7.
我省泌阳县的香菇栽培历史悠久,闻名全国。香菇素有“山珍”之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干制品(俗称干菇)有花菇、冬菇、厚菇与薄菇之分。但是,由于目前烘干等技术跟不上,致使香菇干制品存在着色泽差、香味淡、菇形不美观等问题,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如果香菇加工好,能使其价值提高近1倍。下面谈一下香菇干制品加工方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天白花菇 ,素称是香菇中的珍品。菇蕾表面花纹呈菊花状或网状 ,色泽嫩白 ,菇形圆正 ,口感细腻香醇。笔者对西峡县袋栽香菇的花菇形成作过调研 ,在多年的示范菇场管理中 ,掌握一套可操作性的育花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排湿养菌 菌棒发满菌后 ,用直径 5mm左右的铁锥顺菌棒刺孔 6~ 8行 ,每行 15个左右 ,孔深为菌棒 1/2。刺孔后摆放到出菇棚架上 ,控温 18~ 2 2℃ ,自然干湿度通风管理转色 ,使菌棒中的水分在转色过程中降至 45 %左右 ,每棒重量降至栽培时的 70 %~ 80 %。刺孔排湿为打好四个基础 :一是促控菌棒在自由转色中脱水 ,防止转色菌皮…  相似文献   

10.
春节过后,庆元香菇市场即进入正常交易,正月初三起。经营户纷纷在一片热闹的鞭炮声中开门营业。日上市干菇3吨至5吨。元霄节后日均上市干菇5吨至10吨。市场交易的主要特点是:菇价居高不下.干菇上市量同比下降。据市场工商管理人员和经营户康映,春节后该市大部分品种香菇购销价与节前持平,241脱水仿生菇购销价比了前略有升高;低档花菇购销价格有下跌。上市干菇大多是花菇、茶花菇、脱水菇、厚菇等品种。上市干菇大多在市场内当天成交;但干菇外销量比往年减小。同比减幅40%。预计上半年该市菇价基本稳定在现有水平。市场交易趋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废木耳粉碎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其营养适合栽培香菇。栽培结果表明:用度耳木粉碎料开放式栽培香菇和羽照木屑相比,其发菌速度快,出菇早、集中,生物学效率高。因此,废耳木粉碎料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12.
香菇生料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棉籽壳、木屑、麸皮为主料,不经湿热灭菌而栽培香菇的方法。提出培养料经55℃以上7天发酵,翻堆两次,装袋接种培菌。最佳培菌气温恒定于12℃以下,无光低温。试验结果,生料与熟料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13.
香菇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现在鲜菇比干菇更受人们欢迎。香菇采收后。菌褶容易发生褐变。失重萎缩。丧失鲜菇风味。为了延长鲜销的货架寿命,本试验研究了包装材料、保鲜方法及去异味剂。试验表明,以纸塑袋密封包装,加入天然去异味剂,用自发气调法保鲜,可防止褐变和失重,控制异味发生和质地下降,5℃下能保存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利用农业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在海拔50m 地区的春季进行香菇代料栽培菌棒制作,采用简易设施、雾灌、高温型菌株等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促成高温期间正常出菇。该技术突破了高温期间在低海拔地区不能栽培香菇的局限,填补了夏季无鲜香菇的空白。并与常规秋季栽培相配套,使香菇形成周年四季出菇,协调均衡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15.
木屑发酵料的制备工艺与香菇开放式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木屑堆积发酵料的制备工艺,堆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群体特点,并对发酵料进行了香菇开放式栽培。木屑发酵料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中温条件下分离出的细茵以无芽抱杆菌、芽孢杆菌为主,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真茵主要是青霉属、毛霉属、木霉属。在高温条件下(50~60℃)细菌总数变化不大,主要是嗜热芽孢杆菌,放线菌仍属链霉菌属,数量由10~5增至10~8,真菌数量骤减,只有少数微紫青霉和烟曲霉,常污染食用菌培养料的霉菌多数被高温杀死。文中还提出水分、温度、酸碱度等的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香菇菌盖、菌柄、菌丝体为试材,采用水浸法、碱浸法提取香菇多糖。并且, 从香菇菌盖中提取纯化得到两种新多糖: 香菇多糖A (水浸物) 和香菇多糖B ( 碱浸物) 。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银合欢木屑的营养成分,研制了最适宜的培养基,选用了高产优质的香菇菌株和高效益的栽培方式。发现银合欢木屑作为氮素添加物可替代50%麸皮,降低原料成本,使感染率降低11.8%,鲜菇产量增加5.1%;高产香菇菌株785比其他4个菌株至少可增产鲜菇14.8%;短袋栽培比菌筒或菌砖栽培增产,而且可以减少高温制种感染率高的危害;与红栲木屑栽培香菇相比,银合欢木屑增产鲜菇53.6%,生物学效率提高26.7%。该技术措施适合于在高温低海拔地区应用,在闽南地区增产鲜菇55.6%,生物效率提高25.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环境因子对代料花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代料花菇形成的最关键因素是湿度差,全天要有4~5h保持60%的相对湿度;通风对花菇形成有明显的影响,风速应保持在4.4m/s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树梢枝丫是栽培香菇的极好的原木,所以段木是食用菌的宝贵资源,然而怎样充分利用段木内所含养分,缩小实际栽培量与理论产量间的差距,黑龙江段木接种穴的深度与香菇产量是否有关?这类的报道尚不多,本文着重对穴深与产量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