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1.鼻出血。对突发性鼻出血的治法有二:(一)用手掬些凉水轻轻拍打患者的后脑勺,少顷即可止血;(二)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患者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压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压左脚跟,很快可止积血。 2.抽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在脚后跟两侧(内侧即太溪与涌泉,外侧即昆仑与仆参)的穴位上,用力上下搓动,多则二三十下,少则十来下,痉挛  相似文献   

2.
出鼻血出鼻血的突发现象较常见,治法有二:一是用手捧些凉水轻轻拍打患者的后脑勺,少顷即可止血;二是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患者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凹陷处)血捏压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压左脚跟血.  相似文献   

3.
徒手治病8则     
一、晕厥:症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他人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捏压10余次可以苏醒。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7岁。绝经16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0d入院。妇检:左侧附件左前方触及一约10cm&#215;8cm大小包块,质偏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痛,子宫被压至右下方,正常大小,无压痛,阴道通畅,伸展度好,宫颈可见多个纳氏囊肿,右侧附件未触及异常。超声提示:  相似文献   

5.
冷水的妙用     
易佳辉 《新农民》2001,(8):43-43
偶尔发生的鼻出血,用手按住出血侧的鼻中上窝,压向鼻翼并用冷水冲洗鼻部,或毛巾浸泡水敷前额,即可止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效果。方法:让本科收治的11例鼻出血患者取坐位,用1%地卡因加适量1‰肾上腺素棉片于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次,每次间隔5min,后用视角0&#176;或30&#176;鼻内窥镜在其导视下仔细寻找出血点,发现出血点用微波治疗。结果:11例患者治疗1次有效者8例,2次有效者2例,无效者1例。结论:鼻内窥镜导视定位准确,微波治疗加热均匀,内外同热,组织从里到外瞬间凝固,深度足够,有强大的凝固力,止血速度快,无碳化、无气雾、无禁忌证及并发症,提高了鼻出血常规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26岁。因在大腿外侧中上段刀刺伤1h于1994年12月15日入院。查体:T36.8℃,P90次,R20次,BP14/10kPa。意识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左大腿外侧中段可见一长4cm伤口,深达肌层,伤口内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左大腿中上段轻度肿胀,左足背动脉可触及历动.诊断:左大腿外侧刀刺伤。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术.术后6h患者诉左大腿胀痛明显,检查发现其左大国中上段明显肿胀,且左大腿中段周径比右大腿中医用在长8cm,左足首动脉济动可触及,考虑患者伤口内活动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于1994年12月16日下午3时急诊在硬膜外麻下行左大腿伤…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人的两眼并非分别聚焦在一个点上,习惯偏重于使用一只眼睛视物成像。判断方法是:伸直一只手臂,竖起大姆指,对准墙角。然后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再闭上右眼睁开左眼,如此仔细去观察是哪只眼睛睁开时仍保持在墙角中央。左眼看不偏离的人叫左视型,右眼看不偏离的叫右视型,两眼若都有偏离,左眼偏离较少的叫倾左视型,右眼偏离较少的叫倾右视型,左右眼偏离一样的叫全视型。 在调查中发现,积极乐观的人,都习惯用右眼,属右视型、全视型、倾右视型;抑郁、自卑、孤僻等常有消极情绪的人,都习惯使用左眼,属左视型、倾左视型。人主…  相似文献   

9.
徒手治病8则     
一、晕厥:症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他人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 (即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捏压10余次可以苏醒. 二、呕吐:因小病引起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在前臂掌侧中线,腕后横纹上二横指,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表明压中穴位.1分钟可止呕.  相似文献   

10.
自我按摩腰痛的10法是: 1.推:两手对搓3~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为止。 2.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3.揉:采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后腰左右两侧,用掌心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相似文献   

11.
拖拉机自动跑偏称为行驶直线性差。分析有下列几种原因: 1.轮式拖拉机由于两驱动轮胎的充气压力不同,使它们的动力半径不等,若轮充气压力高于左轮,当左、右轮同样转一圈时,右轮行程大于左轮,拖拉机会自动向左跑偏。因此,要经常用轮胎气压表检查两边轮胎气压,使其符合规定值并且相等。  相似文献   

12.
仔猪生下,将脐带内的血液向腹部方向挤,尽最大可能把脐血挤回仔猪体内。在离仔猪腹部5厘米左右处断脐,断脐时不要一剪刀剪断,这样会使仔猪体内的血液流失过多。最好的方法是:左手指头捏紧要断脐处,右手握脐带末端朝一  相似文献   

13.
正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能由全身疾病所致,基本上每个人都发生过。鼻出血多为单侧,出血量多少不一,重者甚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有人受凉感冒后容易鼻出血,出血后感冒即愈,这种情况称为"红汗",多不需要治疗;但若血出不止,则千万不可大意。鼻出血,止血方法很多,如用三七粉、血余炭、大蒜敷脚心,或冷敷或压  相似文献   

14.
冒云峰 《当代农业》2011,(17):43-43
仔猪生下.将脐带内的血液向腹部方向挤.尽最大可能把脐血挤回仔猪体内。在离仔猪腹部5厘米左右处断脐,断脐时不要一剪刀剪断,这样会使仔猪体内的血液流失过多。最好的方法是:左手指头捏紧要断脐处.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七连退休人员梁朝饲养的一只羊的单侧乳房发硬,用力捏挤有黄色脓液流出。他用了最普通的方法将其治愈:用手捏挤羊乳房,直至黏性分泌物流出。然后用20毫升鱼腥草注射液稀释3支16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紊和1支100万国际单位的链霉素,用通奶针将稀释的药液注入羊的乳房。每日1次,3天后痊愈。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8岁,于2000年4月3日以双眼球外突3a余、鼻塞与视力下降1.5a入院。3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球外突,1.5a前出现双鼻塞,视力下降,逐渐加重。体查:视力左0.1,右0.04,无复视、疼痛,双跟球外突,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鼻粘膜无充血、流涕,右鼻腔见肿物完全阻塞鼻道,鼻中隔向左侧偏移完全阻塞左鼻腔,表面粘膜无充血,质软,无压痛,压之有囊性感。鼻腔穿刺抽出30mL澄黄色液体,镜检可见胆固醇结晶。CT扫描显示(图1):鼻腔颅底部可见一巨大囊性肿物,密度均匀.向下达鼻腔底中,  相似文献   

17.
金帆 《今日农村》2005,(3):10-11
这不是记者凭空胡捏的一个标题,在采访江西赣新种子公司经理熊美珍(手机:13807910972)的时候,那几个正在选购种子的南昌市郊的菜农听说要采访熊美珍,都抢着对记者这样说.他们还用事实.说话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将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清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远段及其小分支有运动伪影的干扰。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血疗法佐治带状疱疹性角膜溃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2岁 ,因右眼红痛 2 0 d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痛及右眼红痛 ,曾服“去痛片”治疗 ,效果欠佳 ,第 3天鼻中线右侧额部、上睑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 ,用中药湿敷 ,症状未能缓解 ,水泡部分破裂结痂 ,伴右眼红痛 ,视力逐渐下降。于 5月 2 5日到我院就诊 ,查视力右 0 .1 ,左 1 .2 ,双眼压正常 ,鼻中线右侧额部、上睑皮肤见痂及色素沉着 ,眼睑轻度红肿。右眼结膜中度混合充血 ,角膜灰白色混浊水肿 ,中央部上皮大片脱落 ,范围 1 0 mm× 6mm,Tyndall征 (+)。瞳孔圆 ,居中 ,直径约为 2 .5mm,直接对光反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