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豆胚芽是大豆的精华部分,营养最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最多。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业生产技术从大豆胚芽中萃取出了天然绿色、无溶剂残留、含有大量的天然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质量大豆胚芽油,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赵贵兴 《农业工程》2012,2(11):26-29
大豆是优良的植物蛋白质食品,既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又富含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多肽、大豆皂苷、大豆膳食纤维和天然维生素E等,对人们的强身健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高新技术在豆乳杀菌工艺、大豆食品安全检测和大豆精深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油的营养功能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油也叫玉米胚芽油,含有多种适合人体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而且不含胆固醇,因此,玉米油被称为"健康营养油"。由于从玉米胚芽中直接榨取的玉米毛油存在着酸值高、杂质多、色深、熔点低等不足,不宜直接食用。因此,对玉米毛油进行精加工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油的营养功能及其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能保留其胚芽部分的一种精制米,胚芽位于胚轴的顶端,能发育成胚叶并生长,故胚芽米被称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米“.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但其营养却占一粒米的50%,被誉为“天赐营养源“.胚芽蕴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含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经化验分析,大米胚芽中植物蛋白含量20.8%,脂肪含量20.7%,每公斤胚芽中含维生素B14.5 g,维生素B23.6g,维生素E3.7g,为此,胚芽是大米中的营养“黄金“.……  相似文献   

5.
<正>缺乏维生素B,会出现消化不良、脸色不佳、手脚发麻等症状,还易患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 缺少维生素B_s时,容易口臭、失眠、头痛、精神倦怠。 缺少维生系B_(12)时,皮肤会变苍白、毛发黄、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呕吐、腹泻等。 缺乏维生素C,则齿龃紫肿,容易流血,眼膜、皮肤也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 缺乏维生素D时,头部多汗,儿童易患软骨病。 若感到四肢无力,易出汗,头发分叉,精神易紧张,则是缺乏维生素E的表现。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理,多食:①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猕猴桃、鲜枣、草莓、柿子、金桔、菜花、豌豆苗、小白菜、苔菜、菠菜、莴笋、蒜苗、韭菜、辣椒、大葱等。 ②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如小麦胚芽油、米糠油、大豆油、芝麻袖、花生油、清豆、黑面包、牛猪鸡的肝脏及各种坚果如核桃仁、榛子、松子仁、葵花籽等。 ③富含维生衰B的食品,如甘薯叶、胡萝卜、油菜、芹菜叶、小葱、荠菜、南瓜、枸杞子等。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玉米胚芽原油中杂质清理的设备配置、操作要点,为玉米胚芽油加工行业提供合适的选型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胚芽制油经历了30个春秋,最近几年发展迅猛,无论是技术状况还是产品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除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几大油种以外的一个产量较高、品类较多、市场覆盖面积较大的受大众欢迎的独立油种。研究玉米胚芽制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推动玉米胚芽制油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1玉米种植与玉米胚芽油总产量  相似文献   

8.
沙棘是药食同源的功能植物,其果、叶、皮中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原花青素、槲皮素、多糖等多种抗辐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就沙棘中主要的抗辐射生物活性物质的抗辐射机理,近年有关的抗辐射试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沙棘抗辐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胚芽油,简称玉米油,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它与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相比,有明显降低胆固醇和防治脑血栓、高血压等疾病的作用,尤其适合孕妇、病人及中老年人长期食用。  相似文献   

10.
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能保留其胚芽部分的一种精制米,胚芽位于胚轴的顶端,能发育成胚叶并生长,故胚芽米被称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米”。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但其营养却占一粒米的50%,被誉为“天赐营养源”。胚芽蕴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含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经化验分析,大米胚芽中植物蛋白含量20.8%,脂肪含量20.7%,每公斤胚芽中含维生素B14.5g,维生素B23.6g。  相似文献   

11.
选用SPE硅胶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分离提取大豆油中的维生素K_1,运用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维生素K_1。试验结果表明:SPE硅胶柱固相萃取法样品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适用于测定不同种类的大豆油中维生素K_1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一种利用太赫兹波谱检测地沟油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赫兹(THz)波谱技术测量了大豆油及熟大豆油(一种地沟油)在0~3.0 THz范围内的时域谱和频域吸收谱,并通过试验得到两种油的折射率、吸收系数等重要光学参数。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分析技术(THz-TDS)对波谱进行显示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油在此波段的特性有显著的不同,并且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变化,表明经过高温的熟大豆油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与大豆油进行鉴别,这对利用太赫兹波谱技术检测地沟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董晶晶  吴静珠  陈岩  刘翠玲  陈立果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S1):417-421, 428
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实现了食用调和油中5种原料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定量检测。首先选取食用油脂肪酸信息丰富的169.58~1813.61cm-1谱区,再通过一阶导数+Norris 3点预处理对该谱区进行滤波去噪,净化拉曼光谱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食用调和油中各原料组分的拉曼定量检测模型,其中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检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418、0.9988、0.9998、0.9961,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5、0.8593、0.9542、0.9676、0.942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17、0.218、0.128、0.125、0.179。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调和油中各原料组分的含量具有可行性,且预测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4.
茶叶籽油富含天然茶多酚、角鲨烯和维生素E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其营养价值媲美橄榄油。茶叶籽采摘后容易霉变,霉变茶叶籽会造成茶叶籽油中的苯并芘含量过高,从而影响成品油的品质和口感。目前,茶叶籽破壳清选大多采用半手工半机械操作,根据茶叶籽的结构特性,对茶叶籽脱壳、清选和色选自动化加工技术进行探析,分析茶叶籽分选过程中的壳仁分离不彻底、茶叶籽人工霉变筛选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促进茶叶籽油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大豆分离蛋白风味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特别是降低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豆香味,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不同原料和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析了由普通大豆和缺失3种脂肪氧化酶的大豆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E)-2-己烯醛含量低、没有己醇生成,说明脂肪氧化酶是产生己醇的关键控制酶,对(E)-2-己烯醛的产生有较明显的影响,DF3品种中的豆香味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酶解工艺分析表明,蛋白酶的使用能够促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分离,植酸酶和蛋白酶两步处理法能更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结合,非酶解样品主要豆腥味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酶水解的产品,与蛋白酶水解法的样品相比,两步酶解方法豆腥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明显降低,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也有所降低。脱气工艺分析表明,二次脱气工艺能够促进部分豆香味成分的生成,同时有效降低豆腥味物质的浓度,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及其多聚体、苯乙醇、(E,E)-3,5-辛二烯-2-酮、3-辛烯-2-酮等物质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次加热是促进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的原因。粉碎工艺分析表明,粉碎不利于豆香味物质的产生,但有利于改善冲调后的口感。  相似文献   

16.
王欣  傅利斌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3):331-340,372
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F-2D-NMR)图谱可以提供丰富的弛豫信息。在研究8种食用油处于新鲜及氧化状态下的低场T_1-T_2二维核磁图谱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鉴别油茶籽油与其他食用油、氧化食用油的定性模型及油茶籽油掺兑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用油的LF-2D-NMR信息存在明显差异,氧化食用油与正常食用油的LF-2D-NMR信息有显著区别,LF-2D-NMR可提供更为丰富的特征信息。基于样品的低场T_1-T_2二维核磁图谱信息建立的油茶籽油与其他7种食用油或8种氧化食用油的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的分类效果优秀,模型判别正确率均为100%。此外,还建立了油茶籽油掺兑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的定量预测模型,R~2分别为0.988、0.962、0.941。研究表明,低场T_1-T_2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可用于食用油种类判别及油茶籽油掺兑分析。  相似文献   

17.
米糠油的功能特性及膨化浸出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糠被称为“天赐营养源”.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高附加值资源,而米糠油不仅脂肪酸构成比较完整,而且含有谷维素、角鲨烯、维生素、瞵脂、植物甾醇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被营养学家誉为“营养保健油”。简述米糠油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特性,重点介绍米糠膨化浸出制油技术工艺,包括操作过程、参数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米糠油生产提供装备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解离大豆水解液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技术研究了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富肽豆粉中蛋白类物质亚基组分和空间构象的变化规律,并对生物解离富肽豆粉的粉体性质及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条件对HPLC-SEC峰的强度影响明显,分子量18~44 ku的蛋白质水解物约占总蛋白质类的73.47%~89.36%,主要亚基成分为大豆球蛋白,这是由于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的物相转换率和分子间碰撞机会不同,蛋白纤维化聚集形成的速度不同,从而对生物解离富肽豆粉分子量产生影响。此外,生物解离富肽豆粉的水溶性和分散性在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具有相似趋势,这与粉体残余水分量、蛋白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分子构象变化及分子聚集和解离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豆蛋白限制性酶解对乳化性质和吸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淮  侯瑶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2):159-163
利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处理,以SDS-PAGE分析评价酶解产品的蛋白质降解情况.评价水解度为1%、2%的8个酶解产品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吸油率,考察酶解产品的酶解模式与乳化性质、吸油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酶解产品的乳化性质、吸油性变化与所使用的酶或水解度有关.大豆浓缩蛋白的限制性酶解可以提高产品的乳化性质和吸油性,水解度为1%的胰蛋白酶酶解产品具有最好的乳化性质和吸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限制性酶解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乳化活性指数,但降低了其吸油性;水解度为1%的胰蛋白酶酶解产品也具有最好的乳化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