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海北部外海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7和2018年的9月—翌年2月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研究其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个体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雄性分别为100~180 mm和40~160 g(n=309尾),雌性分别为80~160 mm和40~160 g(n=304尾),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年间不存在差异。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雄性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年间差异显著(P0.05),而雌性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成熟胴长雄性主要集中在大于120 mm的个体,雌性为大于140 mm的个体,并且呈现出较小体型下即可达到性腺成熟的趋势。雌性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略快于雄性,并且雌雄个体的体质量生长率年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两年间采样的剑尖枪乌贼种群为春季和夏季产卵种群,2018年样本中夏季产卵种群的幼体数量较多。因此,研究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动态特征是资源持续开发和渔业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1—4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生产期间连续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样本(6 094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胴长为148~307 mm,优势胴长为200~260 mm,占总数的86.5%;体重为76~586 g,优势体重为150~300 g,占总数的78.7%,判定该渔获物主要来自南巴塔哥尼亚种群;胴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W=1.2×10^-4L^2.6779;渔汛期间,胴长、体重与时间之间均符合指数方程模式,分别为Lt=207.54e^0.0013t和Wt=181.52e^0.0046t;阿根廷滑柔鱼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总数的56.8%,初次性成熟的胴长为244.7 mm;摄食等级以2级为主,占总数的52.0%。  相似文献   

3.
剑尖枪乌贼个体生长年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7-2020年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调查数据,分析剑尖枪乌贼的生物学特征,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研究该海域剑尖枪乌贼的生长特性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年采样期间,剑尖枪乌贼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雌性分别为80-160mm和10-170g,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分别为60-180mm和10-170g,存在年间显著性差异(P<0.01)。协方差分析表明,2017、2020年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差异显著(P<0.05),2018、2019年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性成熟胴长与性腺成熟度存在年间差异,且雌雄性成熟胴长均随水温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GAMs结果表明,包含25m深处水温(交互)、年份和季节的GAM模型是最优模型,整体来看雄性个体生长过程较雌性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年份对于雄性个体的影响更大,而雌性个体相对受25m深处水温的影响较大。因此,剑尖枪乌贼的生长与周围环境变动密切相关,在不同年间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受环境变动影响和个体生存机制的制约,剑尖枪乌贼雄性较雌性在160mm胴长处存在更明显的形态不同的大小个体群。探究剑尖枪乌贼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对它的影响有助于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渔业资源评估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几种常见头足类角质颚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头足类角质颚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头足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分别对4种近海头足类(曼氏无针乌贼、杜氏枪乌贼、短蛸和剑尖枪乌贼)角质颚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角质颚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13)C/~(12)C,δ~(13)C;~(15)N/~(14)N,δ~(15)N)、摄食生态和栖息环境在物种间的差异,分析可能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δ~(13)C、δ~(15)N值与头足类胴长间的相关性,旨在解读不同头足类所生活栖息的渔场,了解它们所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渔业开发与管理提供材料,同时也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物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4种头足类的平均胴长关系为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122.72 mm67.93 mm67.93 mm35.3 mm),平均体质量关系为杜氏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剑尖枪乌贼(70.39 g50.67 g47.35 g19.93 g),其中:曼氏无针乌贼的δ~(15)N值最大(10.81‰±0.38‰),δ~(13)C值最小(-14.98‰±0.55‰),C/N比值最小(3.08±0.03);剑尖枪乌贼的δ~(15)N值最小(8.21‰±0.30‰),δ~(13)C值最大(-13.00‰±0.54‰),C/N比值最大(3.57±0.06)。曼氏无针乌贼可能具有较高营养水平,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相较于短蛸、曼氏无针乌贼生活在较浅水域的栖息环境。杜氏枪乌贼与短蛸的δ~(13)C、δ~(15)N值无显著差异(ANOVA,P0.05),它们的生态位圆存在重叠,处于相近的营养级,其他物种间角质颚的δ~(13)C、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ANOVA,P0.05),生态位圆无重叠。此外杜氏枪乌贼角质颚的δ~(13)C、δ~(15)N值与胴长(ML)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δ~(13)C=0.023 6×L_(ML)-17.429,P0.05;δ~(15)N=0.017 6×L_(ML)+6.873,P0.05),而曼氏无针乌贼、短蛸以及剑尖枪乌贼的胴长与角质颚的δ~(13)C、δ~(15)N值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天津海域火枪乌贼资源,通过分析2014年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研究了火枪乌贼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火枪乌贼平均生物量为1.25 kg/h,8月航次生物量最大,全年平均胴长为51.09 mm,平均体重为9.00 g,为游泳动物中的主要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6.
两种鱿鱼资源和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1 两种鱿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 .1 分类和形态特征瓦兰鸢乌贼 (Symplectoteuthisoualaniensis)隶枪形目 (Teuthoidea)、开眼亚目 (Oegopside)、柔鱼科(Ommastrephidae)、鸢乌贼属 (Symplectoteuthis) ;杜氏枪乌贼 (Loligoduvaucelii)同隶枪形目、闭眼亚目(Myopsida)、枪乌贼科 (Loligindae)、枪乌贼属 (Loligo)。在捕捞渔业和海产品中俗称鱿鱼。1 .2 生物学特性瓦兰鸢乌贼。胴部圆锥形 ,后部较瘦凹 ,胴长约…  相似文献   

7.
两种鱿鱼资源和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两种鱿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 .1 分类和形态特征瓦兰鸢乌贼 (Symplectoteuthisoualaniensis)隶枪形目 (Teuthoidea)、开眼亚目 (Oegopside)、柔鱼科(Ommastrephidae)、鸢乌贼属 (Symplectoteuthis) ;杜氏枪乌贼 (Loligoduvaucelii)同隶枪形目、闭眼亚目(Myopsida)、枪乌贼科 (Loligindae)、枪乌贼属 (Loligo)。在捕捞渔业和海产品中俗称鱿鱼。1 .2 生物学特性瓦兰鸢乌贼。胴部圆锥形 ,后部较瘦凹 ,胴长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角质颚的东、黄海头足类科类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质颚具有稳定的结构特征,是头足类分类的良好材料之一。根据在东、黄海采集的分属3个科6个种类样本(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杜氏枪乌贼Uroteuthis duvauceli、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c、神户乌贼Sepia kobiensis、短蛸Octopus ocellatus和长蛸Octopus variabilis),通过测量其角质颚的形态参数,对不同科类的角质颚进行判别分析,并将原始数据和标准化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枪乌贼和虎斑乌贼的角质颚参数原始数据分别大于杜氏枪乌贼和神户乌贼,而标准化后的结果正好相反;短蛸的角质颚参数无论在标准化前后均大于长蛸;在角质颚原始数据中选出10个用于最终的判别分析,上头盖长、下脊突长、下翼长贡献了绝大部分差异。3个科总判别成功率为92.8%;在角质颚标准化数据中选出7个用于最终的判别分析,上头盖长/胴长、下侧壁长/胴长、下翼长/胴长贡献了绝大部分差异,3个科总判别成功率为98.1%。由此可见,对角质颚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判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 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 - 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 cm、3.505±0.026 cm 和3.513±0.016 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比值和头盖长/侧壁长比值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9%,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35~43 cm,Ⅲ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为45~49 cm;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为Ⅰ、Ⅱ期,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和25~27 cm。东经海域雌性个体性成熟以Ⅰ、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9~35 cm和35~43 cm。西经海域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47.3 cm和50.7 cm。分析认为,调查海域渔获均为秋生群,东经海域主要以大型群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