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3S技术和蚁群算法的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解决目前灌区配水管理中的被动配水和信息采集方法落后等问题。【方法】以冯家山水库北干十一支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RS/GPS技术获得灌区作物的种植结构、面积及灌区土壤含水率等信息,将这些信息输入GIS系统中,再根据灌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墒情,以斗渠为计算单元,通过GIS系统计算各斗渠的实际需水量,最后按各出水口"定流量、变历时"的轮灌运行方式建立优化模型,通过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获得了各出水口在灌区实际需水量条件下的最优配水组合方案,算法简单、收敛性好。【结论】基于3S技术和蚁群算法的灌区优化配水,使现有的一些配水数学模型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灌区渠道输水损失大、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对灌区渠道输、配水作优化调度研究。以富裕灌区为例,运用带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考虑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不确定性,以灌区渠道输水损失最小及干渠水位变化均匀为优化目标,建立干、支渠道配水优化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在满足上述优化目标前提下,优化结果与灌区原配水计划相比,干渠各生育阶段配水时间由15、35、20、18 d缩短至12、27、17、16 d,且各支渠在各时期流量变化浮动较小,流速均满足不冲、不淤流速要求。该模型可为富裕灌区及类似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刘川灌区实际,简述了灌区水量调配的工作的内容和基本原则,分析了水量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心收集基础资料、科学确定灌溉制度、合理编制灌溉计划、优化配水调度方式等适合于刘川灌区水量调配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的优化配水模型,为灌区优化配水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西安市周户灌区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寻求作物种植面积-水量-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优关系,建立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的优化配水模型,并利用混沌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求解。【结果】利用所建立的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的优化配水模型进行优化后,灌区总供水量为12 711.44万m3,较常规配水量增加了1 402.67万m3,其中地表供水较常规配水量增加了1 510.67万m3,地下水供水量有所减少;通过作物不同时段分配水量及种植面积的协调,灌区净效益增加了16.37%,粮经比为1∶1.21。【结论】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对灌区配水进行优化后,灌区配水过程更加均匀,同时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也得以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王正成 《北京农业》2012,(21):210-211
配水计划是根据灌区灌溉面积、种植结构和渠道状况而制定的灌区供水日程安排表.合理编制配水计划对灌区灌溉调度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RS、GIS技术及智能算法,对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工作进行研究,为提高灌区管理、制定配水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间续灌、组内轮灌"的工作方式,选择总配水时间最短与轮灌组之间引水持续时间差异值同时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以黑河中游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盈科灌区盈二支一分支为例,构建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成功构建了多目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以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盈科灌区5km×5km区域优化配水为实例的研究表明,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时的最大配水时间为113.6h,最小配水时间为105.3h,轮灌组引水时间差异为8.3h;采用多目标蚁群算法时的最大配水时间为113.5h,最小配水时间为105.3h,轮灌组引水时间差异为8.2h。解算的结果均低于人工制定的168h原配水计划。【结论】基于RS、GIS及智能算法解决渠系配水问题,不仅可以缩短轮灌周期,减少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还可保证配水精度,减少劳动力支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西营灌区大力发展新高效节水农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新灌溉管理模式,加大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灌区皇冠梨的灌水提供依据,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水灌溉制度,实现高效节水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皇冠梨不同灌水模式的实践,探讨灌区适应的灌水模式和灌溉制度,为灌区推行特色林果业提供合理的灌溉制度;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计划用水管理提供详实、可靠依据,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邓蕾蕾  张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30-19332,19360
针对我国大多数地区渠系配水通用性较低的问题,将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吉林省大安灌区渠系为例,基于地理信息及遥感测控技术,通过改进的蚁群算法对灌区渠系进行优化配水,最终达到节水灌溉增产的效果。在北方实际灌溉过程中,优化配水在农业节水灌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算法简单,收敛性好。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可以使渠系配水模式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将水量损失降到最低,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结果更贴近实际,值得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将不同的水量分配方式(按灌溉面积比例、按毛需水量比例)所产生的结果以亏水率的形式定量可视化显示,直接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不同配水方式给灌区造成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灌区用水管理方法,包括取水计划编制、灌区配水计划编制、用水计划的执行三方面,以为灌区计划用水的推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灌区     
灌区一般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面积,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灌区是一个半人工的生态系统,它是依靠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土壤资源,加上人为选择的作物和安排的作物种植比例等人工调控手段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很强社会性质的开放式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灌区灌溉计划存在难以满足作物实时需水、灌区用水效率低等问题,影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选择黄河流域中游渠村灌区下的二级渠系为研究区域,采用实时灌溉预报模型计算作物实时需水,根据灌区渠系运行情况建立多目标模型,并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确定的配水方案能满足渠道运行要求,配水时间减少1.2d,渠系...  相似文献   

13.
灌溉渠系配水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某次配水的优化模型,第1种以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基础,以全灌区净灌溉增产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第2种以某次灌水全灌区的水费收入最高为目标函数。这两种配水模型用陕西省洛惠渠灌区1989,1990年夏灌的实际用水资料进行了验证。可供各自流引水灌区在渠系水量调配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灌区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合理制定配水计划,加强渠系建筑物的管理养护、灌区水费征收管理和财务管理,发展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15.
灌区量水,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水质量和灌溉效率的有力措施,是实行计划用水和准确引水、输水、配水和灌水的重要手段。灌区量水虽然不是直接的节水措施,但它是灌区农业用水合理分配及采取高新节水措施的前提性工作。1灌区量水的主要设施与方法1.1利用渠系建筑物量水利用闸涵、渡槽、倒虹吸、跌水等渠系建筑物,其测流原理是根据建筑物不同流态的流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保障,是农民致富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灌区属于农业水利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灌区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灌区的配水效能,提高灌区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疏勒河灌区现有物联网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理论开发智能分析系统,提高疏勒河来水预测精准度,智能分析灌区灌溉作物需水量,优化配水方案,降低灌水定额,增加生态水排放量,推进疏勒河智慧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程旭学  秦伟 《甘肃农业》2005,(10):207-208
为配合高台县骆驼城灌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利用有限元法对灌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预测了不同配水方案下地下水变化趋势,提出了灌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和开发利用意见,为灌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疏勒河灌区现有信息化系统基础上智能开发,在全灌区推广应用远程闸门联合监控系统,实现流域闸门远程按需自动配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20.
大型灌区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该文以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组织设计方案。通过对灌区相关工程的的维修养护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灌区的配水效能,大幅提高了灌区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