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栎球坚介壳虫分必一种甘露,可以诱致柞蚕天敌——拖脚蜂、蚂蚁、螵虫、椿象、金龟子等吸食,不再危害柞蚕。2、修剪柞树,以二芽柞可减低栎球坚介壳虫对柞树的危害;对芽柞危害极低,不降低担蚕量,并可调济各龄适用的饲料; 3、长角象鼻虫是寄生栎球坚介壳虫效力(78%)很大的天敌,它对柞蚕不危害,对柞树无受害表现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0,(3)
正介壳虫的种类很多,有些对植物造成严重威胁。当前在果树害虫的防治上,介壳虫的问题比较突出,原因是虫体小,繁殖系数大,种类多,寄主植物更多。防治食叶害虫的药剂对介壳虫作用不大,反而杀伤大量天敌。药物防治不及时,效果不大。介壳虫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  相似文献   

3.
1.介壳虫危害加重的原因 1.1气象因素北方的气候是十年九旱,对各种介壳虫的产卵和卵的孵化都是不利因素.所以,很多年以来,介壳虫一直是果园的次要害虫,没有对树体和果实造成危害和损失.因此,果园的管理人员疏忽了针对介壳虫的防治.可是,2002-2004年,北方大部地区降雨增多,有利于介壳虫的滋生繁殖.这些年的暖冬气候,也有利于介壳虫的越冬存活,使每年害虫危害的基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一、常见虫害 介壳虫: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纸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介壳虫的为害是由其吸食植物汁所造成,植物在被吸食处会呈现黄白色或黄褐色斑点或晕圈。单独存在的介壳虫在叶上的吸食可能造成点点的斑痕,多数群聚在一起的介壳虫因吸食量大,则使叶片或茎部整块呈现黑褐色,并呈于缩现象。介壳虫以口器刺吸植物组织所造成的伤口,又可造成病菌感染,使受害株易于罹病。  相似文献   

5.
在果树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辽西地区,受其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影响,果树的介壳虫病害非常明显。基于此,我们通过分析辽西地区介壳虫的发生规律,针对性的提出关于介壳虫的防治技术,希望对我地区种植果树的农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柑桔介壳虫是吉安市井冈蜜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害虫之一,它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性大,主要为害井冈蜜柚、脐橙等柑桔类的果树,是典型的难防害虫。近年来柑桔介壳虫为害加重,严重影响了井冈蜜柚生产,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柑桔(井冈蜜柚)介壳虫的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林水产省大量增植柑桔害虫的天敌,作为防治箭头介壳虫的新武器,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使柑桔园节省20%的农药。箭头介壳虫体长约3毫米,而作为天敌的寄生蜂的体长,为0.8毫米,它产卵于箭头介壳虫的身上,孵化出幼虫后,再吃掉箭头介壳虫。 日本农林水产省在试验场曾羽化寄生蜂约1500只,施放于静冈县和长崎县的柑桔园中,  相似文献   

8.
花椒树上长“虱子”是树体被害的一种现象,人们把为害果树的介壳虫形象地比喻为“树虱子”。介壳虫种类繁多。这种为害花椒树的害虫名为桑盾蚧,又名桑白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等,是桃、李、杏等核果类树种和桑树、花椒树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南疆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几年来对喀什果树上的介壳虫调查研究,明确了果园主要介壳虫有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吐伦球坚蚧、糖槭蚧、枣球蜡蚧.经过调查,掌握了它们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和为害期,并采取刮皮涂药,枝条、枝干喷雾两种方法,以及介壳虫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果树介壳虫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佳打药时间.此外,进行了相关的药效试验,结合农业技术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等,从而提出一套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质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一、介壳虫种类1.朝鲜球坚蜡蚧朝鲜球坚蜡蚧又称桃球坚蚧、杏球坚蚧,寄主有李、杏、桃、樱桃、苹果等,聚集在寄主枝条上,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树生长不良,受害严重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1.
兰花介壳虫是大理州兰花上的最主要害虫之一,危害轻的,造成兰花的生长势减弱,重者能将兰花危害致死.为此,笔者在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对大理兰花介壳虫的发生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对标本进行形态特征和室内鉴定后,确认在大理兰花上至少发生7种介壳虫,并对介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效果的筛选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进入10月,在柿子即将成熟时就会出现大量落果,调查发现造成柿子树落果的原因,为柿树上的介壳虫所致。柿树上的介壳虫也称柿绒介(柿绵介),长江以北一年发生4代,长江以南为4~5代。五月下旬、七月中旬、八月中旬、九月下旬、十月中下旬是介壳虫孵化期,也是主要危害期。不少果农反映,介壳虫不好治,打药不少,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就是不能根除。其实造成介壳虫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果农不  相似文献   

13.
采用15%毒死蜱和18%氧化乐果对橡胶介壳虫进行大田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5%毒死蜱烟雾剂对开割胶树介壳虫的防治效果为成虫98.18%,若虫100%;18%氧化乐果乳油喷雾对未投产幼树介壳虫的防治效果为成虫91.07%,若虫97.14%,对提高橡胶介壳虫大田防治效果,促进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磊  任有华  赵华正  张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16-2017,2020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潍坊市介壳虫发生的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园林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介壳虫的药剂防治工作,并且对其中5种介壳虫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杀虫剂对果树介壳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速扑杀乳油,40%介克特乳油,48%乐斯本乳油对果树介壳虫越冬若虫防效好,在施药后25d防效分别达91.88%、89.77%和77.15%。参试药剂中48%乐斯本乳油、52.25%农地乐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对果树介壳虫初孵若虫施药后15d防效分别为99.44%、98.86%、100%和95.88%,一次使用可有效地控制果树介壳虫初孵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小蜂对杨圆蚧的趋性及杨圆蚧挥发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对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的虫体、介壳、虫体与介壳复合体的趋性。结果表明,介壳和虫体与介壳复合体对两种小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两种小蜂对气味源的剂量都比较敏感。采用敢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分析了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虫体及介壳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各组分所占比例,分析表明,虫体和介壳中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均含有9个组分,但这9个组分在虫体和介壳挥发物中的比例略有变异。  相似文献   

17.
枣树介壳虫是我州红枣产区的重要虫害之一,影响红枣的座果率,造成减产30~50%,我州枣树介壳虫主要有吐伦球坚蚧和梨圆蚧。 一、生物学特性 1、吐伦球坚蚧:虫体并不分泌与虫体本身相分离的一层介壳,而只是由虫体本身骨化而成,能分泌大量蜜露,外形如球形而得名。 2、梨圆蚧:虫体分泌两层蜡质介壳,连同虫体的脱皮胶合在一起,覆盖在虫体背面可与虫体分离;一层极薄在虫体腹部下面,并紧附在寄生植物上,外部介壳形如圆盖而得名。 二、生活习性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红树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16年在浙江龙湾海洋公园树排沙红树林中首次发现介壳虫,对红树林的危害比较严重。本文介绍了介壳虫发生区域概况和危害症状,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对介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浙江红树林介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壳虫是花卉上常见的刺吸式害虫,种类繁多,体型较小,雌雄异型,以孤雌生殖或两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1年可发生1~4代,对花卉尤其是多年生木本花卉危害严重.介壳虫的防治应加强花卉种苗引进的植物检疫,生产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介壳虫.  相似文献   

20.
1992~1993年对桑盾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雌介壳在5a~8a生桃树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盾蚧雌介壳在桃树不同方位枝条上所占树表皮面积和枝条受害程度均表现为南边>东边>西边>北边,且雌介壳多集中于主枝上;主枝上空介壳多于小枝;在桃园中雌介壳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