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4个耐弱光性不同的番茄自交系进行开花期遮光处理,研究花粉活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正常光照15%的条件下,不同自交系番茄花粉萌发和染色结果有显著差异,花粉萌发率和深色花粉率较高的自交系耐弱光较强,反之较弱。因此,花粉萌发率和染色深浅度可作为番茄自交系耐弱光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耐弱光性不同的番茄品种(品系)对光照条件反应不同,确定番茄耐弱光鉴定指标,可以快速有效地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耐弱光的番茄品种,提高品种耐弱光选择效率;试验对耐弱光性不同的4份番茄品种(品系)于定植后进行遮光处理,分别研究各品种在不同光照下的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变化,并对11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透光率为25%(平均光照强度的光通量约为230μmol/)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弱光下坐果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弱光下胞间CO2浓度与相对单株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2、1.76、2.13,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09、0.48。可见,弱光下的坐果率是鉴定番茄耐弱光性的可靠指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可作为耐弱光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番茄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耐弱光性,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855.3~1033.6μmol·s-1·m-2)和50%遮光(CKz,422.2~524.6μmol·s-1·m-2)为对照,研究了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CKz相比,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均可抑制番茄植株徒长,显著提高番茄幼苗茎粗、全株干重和壮苗指数,增强SOD、CAT和POD等保护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显著增加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其中配方4效果最好,其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比CKz提高了34.2%和31.7%,可作为番茄育苗的耐弱光钙素壮苗配方。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设施番茄弱光生育障碍,提高弱光季节设施生产中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以钙素为主要元素研制出10种具有提高番茄耐弱光性的复合配方.在番茄植株第1花序的第1花开花后,经弱光(164.05~453.14 μmol·s“·m-2)下施用配方,以无遮光区植株和遮光区部分植株喷洒清水为对照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弱光胁迫下,10种钙素配方均具有显著抑制番茄植株徒长、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茎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番茄的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等作用.其中配方5、配方8和配方10在调控番茄耐弱光性方面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对弱光条件下番茄幼果期耐弱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能提高弱光条件下番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和丙二醛的含量,提高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提高番茄幼果期的耐弱光性,其中以2 mmo/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樱桃番茄果长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cerasiforme Alef)圆形白交系W403(P1)和梨形自交系W403(P2)为亲本,构建P1、F1(P1×P2)、P2、B1(F1×P2)、B2(F1×P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该6个家系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W403果长受一对隐性等位主基因控制,W403×W405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20%、54.73%和48.78%,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9.94%和26.67%,说明F2世代果长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并受环境影响.对W403×W405组合果长性状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番茄果实的硬度遗传规律。[方法]选择2个番茄果实硬度显著不同的番茄品系,通过P1、P2、F1、F2、B1和B2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研究番茄硬度的遗传规律。[结果]番茄硬度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模型,主基因加性、显性及显性度分别为:d=17.37,h=-7.96,h/d=-0.46,加性效应为增效,显性效应为负向不完全显性;主基因效应在B1、B2和F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88.59%、45.81%和85.62%。[结论]番茄硬度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且具有明显的加性、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耐低磷玉米自交系T(P1)和低磷敏感玉米自交系S(P2)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F1、F2、B1、B2等6个世代苗期总根长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总根长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B1世代选择效率最高;对于B1、B2和F2世代,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99%、52.65%和45.51%;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55.72%,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44.28%。可见,环境对玉米总根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辣椒果实硬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软果自交系830( P1)和硬果自交系832(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硬度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0.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且在分离世代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均比主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很高比重,即环境对果实硬度的遗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弱光和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品种耐弱光性或耐低温弱光性的关系,为辣椒种质耐性鉴定筛选适宜的指标和方法。【方法】以已知耐弱光性和耐低温弱光性的12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动态测定弱光和低温弱光下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研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品种耐性的相关性。【结果】28℃/18℃、100μmol·m-2·s-1弱光处理或15℃/5℃、100μmol·m-2·s-1低温弱光处理均使辣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且低温弱光处理的降低幅度大于弱光处理的。28℃/18℃、100μmol·m-2·s-1弱光处理5、10、15和20d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辣椒耐弱光性综合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15℃/5℃、100μmol·m-2·s-1低温弱光处理10、15和20d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综合隶属函数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或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可以作为品种耐弱光性及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弱光下辣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品种的耐弱光性越强;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越低,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
玉米产量构成因子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一定差异;自交系昌7-2、太100、黄早四、05008都是较好的亲本,均可配制出高产的优良组合,其中,昌7-2、太100作父母本均可,黄早四、05008适宜作母本,054092需进一步改良。从产量构成因子配合力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不同自交系不同性状的配合力有差异,但根据各因子配合力总和可知,昌7-2、黄早四、太100是高配合力自交系。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类群划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SSR技术,分析了山西省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了杂种优势类群划分。49对引物共检测出294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0个,平均为6个;多态信息含量在0.223~0.836之间,平均PIC为0.633。总共检测出86个稀有等位基因,32个特有等位基因。SSR聚类分析将38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研究表明,山西省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很多自交系具有频率很高的独特基因,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呼茄7号是以9102—1—3—8为母本,79801—2—2—2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中晚熟,始花节位8-9节。果实近圆形,果皮黑紫色,光泽度强,耐弱光,耐老化,果肉较紧实。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8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普通栽培小麦改良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分别于2005年种植在以色列干旱和湿润环境以及于2007年种植在中国黔中地区,进行千粒重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家系在3...  相似文献   

15.
以光周期钝感自交系黄早4和光周期敏感自交系CML 288为亲本杂交所衍生的F10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了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含有237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3种不同长短日照环境下的株高进行QTL定位,在4个地区3个不同的光周期环境下共检测到11个与株高有关的QTL.在第1条染色体1.10区域的1个QTL在各个日照条件下都能够稳定表达;位于第10染色体10.04区域的1个主效QTL PH 10在长日照务件下特异表达,且具有较大的贡献率、效应值和LOD值,推断在该区段上存在控制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QTL.  相似文献   

16.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1杂交,通过对双亲、F1和F2等不同群体穗部性状调查,分析82-3穗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除穗轴较粗外,穗部其他各性状表现稳定,且优于亲本W1,F1超亲优势明显,尤其穗重和穗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46.98%和59.51%,F2表现正态分布且超亲...  相似文献   

17.
对WN11自交系的9个姊妹系进行了籽粒产量配合力的选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WN11姊妹系间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WN11—12221和WN11—12242为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并与其他姊妹系差异显著。由此认为在玉米自交系选育的早代,特别是性状即将要稳定前测定其配合力。据此选择籽粒产量配合力高的株系,从中再选择姊妹系,选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萝卜主要糖分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青皮萝卜(P1)、青萝卜(P2)、灯笼红(P3)、满堂红(P4)和浙大长(P5)5个萝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照5×5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主要糖分进行配合力分析,筛选优良亲本和优势组合,同时对其主要遗传参数进行估算。试验结果表明:P2和P4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的一般配合力高,为优良亲本;根据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筛选出5个最佳杂交组合分别为P4×P1、P2×P3和P5×P3;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42.35%、46.23%和13.42%,可溶性总糖和果糖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蔗糖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