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玉清 《中国林业》2010,(15):28-28
最近,一系列科学研究证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工业革命开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维持在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387ppm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面的逆辐射(长波辐射),导致地球表面热量不能正常散发,使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太阳光照到地球表面 ,使地球变热 ,同时地球也向空间散发热量 ,大气中的水气 ,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一些气体即温室气体 ,它们不会阻挡太阳能传给地球 ,但能储存一部分地球向外散发的热量 ,使地球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 ,这是地球上能够出现生命和维持生命存在的原因之一 ,这种吸热散热在现代工业出现以前是相对平衡的 ,那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一直维持在13℃左右。近几十年来 ,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 ,这种趋势继续下去 ,很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 1.1两个基本概念 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 现代工业化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4.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自然或人为产生的的气体成分,它们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该特性导致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2)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大气中还有许多完全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等,如卤烃和其它含氯和含溴的物质,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化碳(PFC)也定为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CO2和CH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以100年计,单位质量N2O增温效应是CO2的298倍.N2O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不仅引发温室效应,而且能参与大气中许多光化学反应,破坏大气臭氧层,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IPCC,2007).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碳汇(Carbon 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较低却十分稳定,具有较大的增温潜能(其单分子的增温潜能是CO2的310倍)和较快的浓度增加速率(以每年0.25%的速率增加)(IPCC,2007)。N2O可吸收红外线,减少地球表面通过大气向外层空间的热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增加。N2O能参与大气中许多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Crutzen,1970),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阳光、空气、水和植物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它们,我们将会失去一切.空气中含有许多生命体所需的气体,其中就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过量就会引发"温室效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梅 《新疆林业》2011,(4):40-41
当前,以全球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一是减缓二是适应。减缓是指通过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从而降低气候变化速度和频率...  相似文献   

11.
燃烧煤炭、汽油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加速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其实,建筑业必不可少的水泥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现在,澳大利亚一家水泥厂发明了环保水泥,能够极大减少水泥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尤以气候变暖表现突出。由于全球工业化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使地球生态失衡,气候变暖。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打破了大气平衡,导致温度升高,使得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由此引发的两种可怕后果正在逐步显现。一种是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近百年来,我国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使海平面上升了十几厘米。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就是低碳理  相似文献   

14.
方染 《新疆林业》2010,(6):34-34
<正>通俗的说,碳汇林业就是指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中国目前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0%。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增温效应明显加强,如果继续保持当前或高于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将会引起大气进一步变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之前的时期升高5℃甚至更多。美国宇航局高级气候科学家、"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之父"詹姆斯·汉森指出:气候变化一旦达到临界点后,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16.
因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肆虐,沙漠更加干燥;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我们的地球变暖的趋势,已是科学界关注已久的话题。而自去年11月、12月以来,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又报道了几篇相关论文,科学家们用气候模型论证了全球变暖的趋势,而冰川正在消融,由此预测了21世纪淡水资源的危机状况。气候模型证实全球变暖气候模型的建立基于对现有气象的观测,同时也能预测到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所有现有的气候模型都预测,在大气中温室气体水平上升的影响下,近地表有一个变暖的趋势。巴尼特(Barnet…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科学家破译“二氧化碳去向不明”之谜   历经近 10年的研究,我国科学家日前发现,近 20年来,我国森林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能力明显增强,每年工业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有 5%至 8%,也就是 2600万吨被吸收,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类活动每年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其中近一半增加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一部分被海洋吸收,而约有不到 1/3的二氧化碳却“去向不明”。作为全球变化的前沿课题,近年来,这一著名的“二氧化碳去向不明”之谜强烈地吸引着各国科学家进行研究。   就像银行存储现金一样,森林可通过光…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增温效应明显加强。如果继续保持当前或高于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将会引起气候进一步变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之前的时期升高5℃甚至更多。美国宇航局高级气候科学家、"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之父"詹姆斯·汉森指出:气候变化一旦达到临界点后,  相似文献   

20.
分析西藏林芝地区近40年以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的气温呈逐渐变暖、降水量逐年增多的趋势.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森林资源消退、旅游人数剧增、全球温室效应等,提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