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木聚糖酶固态发酵工艺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U6-5,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g、花生壳粉30g、玉米芯粉20g、NH4NO30.5g、水110ml,每克原料接种量为3.05×105个孢子,最适发酵温度28~30℃,在此培养条件下发酵26~28h,木聚糖酶酶活达到6105U/g。该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耐热、耐储藏性能。  相似文献   

2.
芭蕉芋粉渣是含淀粉较高的芭蕉芋提取淀粉后的附属品,但至今还没有发现它有何实际利用价值,笔者将芭蕉芋粉渣进行碱化,然后通过饲养生长育肥猪的方式探索其饲用价值。1试验材料从芭蕉芋加工企业收购芭蕉芋粉渣,晒干,用  相似文献   

3.
芭蕉芋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淀粉作物,栽培上一般无需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保健食品。芭蕉芋在亚洲已成为高价值淀粉的新原料来源。芭蕉芋的淀粉含量高,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杂质少,芭蕉芋的开发利用以生产淀粉为主,并开发淀粉深加工产品以及粉丝、粉条等食品项目,目前芭蕉芋精粉市场缺口大,从而使原料供不应求,发展芭蕉芋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但芭蕉芋提取淀粉后的附属品——芭蕉芋粉渣,如果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4.
在玉米秸秆粉和麸皮组成的培养基上对黑曲霉进行固体培养,研究不同秸秆粉∶麸皮配比及不同营养液和不同培养时间对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产滤纸酶和木聚糖酶都有影响,黑曲霉产滤纸酶的最优培养条件组合为麸皮∶秸秆粉1∶4、Mandel营养液、培养96h,所得酶活力为15.136U/g,比实验最低组的酶活提高了4.32倍;产木聚糖酶的最优培养条件组合为麸皮∶秸秆粉3∶1、NaNO3、培养96h,所得酶活为282.702U/g,比实验最低组的酶活提高了34.2%。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对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浸粉为最佳氮源,其最适添加量为0.4 g/100 mL;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其最适添加量为2.0 g/100 mL;培养基最适pH值为自然条件下的pH值(6.72);培养基最佳装液量为120 mL(500 mL锥形瓶);添加2.0 g/100 mL CaCO3的培养基中菌株发酵产孢子数提高较为明显;最佳传代次数为2代,当菌株培养时间达到72 h时,菌株产孢子数达到最大。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方法分析得到影响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数3个主要因素的优化条件为马铃薯浸粉添加量0.38 g/100 mL、葡萄糖添加量2.2 g/100 mL、培养时间6.5 d,此条件下紫红曲霉M-4最大产孢子数为(7.47±0.15)×10~6 CFU/mL,接近理论预测值(7.53±0.31)×106 CFU/mL,实验平均误差为0.79%。优化后紫红曲霉M-4产孢子数较优化前提高30.13倍,菌株单位体积产孢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确定了影响航天诱变黑曲霉ZM-8菌株在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产纤维素酶的各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其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含氮量和加水量是影响产酶的最主要因素,其产酶培养基组分的最优组合为:最佳氮源为碳酸铵、含氮量1.4%、料水比为1∶2、小麦秸秆粉与麸皮之比为4∶1;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是影响产酶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96 h、pH值为6.5、接种量为4%;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下,其FPU和CMC的酶活分别为6.57 U/g和22.38 U/g。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MA-56 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Plackect-Burman设计及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影响黑曲霉菌株MA-56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因子,并优化了影响β-甘露聚糖酶固体生产的因素.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牛肉膏、磷酸二氢钾和玉米浆粉4个因素对β-甘露聚糖酶生产影响显著,可信度大于90%.但均为产酶负影响因子;尿素、氯化钙和硫酸镁为产酶的正影响因子,但影响不显著.单因子试验表明,黑曲霉菌株MA-56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麸皮8 g,豆粕2 g,魔芋粉0.1 g(以10 g干基为标准).当固形物与加水比10:9,接种孢子悬浮液2.5mL(以一支菌种斜面加30 mL无菌水为标准),300 mL三角瓶中装量7 g培养基,发酵56 h时,产酶量达到2.01×105U/g.  相似文献   

8.
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酶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酶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 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 CMCase 酶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 pH 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 CMCase 酶活达到454.69 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 CMCase 酶活,且酶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对胞外产纤维素酶且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优良菌株Tu-115菌株进行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种属。以羧甲基纤维素(CMC)酶和滤纸酶活力大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适发酵条件。Tu-11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当以麸皮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碳氮比4:1,麸皮粒度大于20目,料水比1:1,接种量20%,初始pH值4.0,装瓶量4 g/250 ml,在35℃静置培养144 h时,CMC酶和滤纸酶活力分别可达73.35 IU/g和64.06 IU/g。确定了Tu-115菌株的种属,获得了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固体发酵条件,为该菌株应用于纤维素酶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诱变选育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E6为出发菌株,经微波(MW)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木聚糖酶菌株mAn1。利用单因素轮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mAn1固态发酵产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麸皮与玉米芯的添加比例6:4,硝酸铵2g,培养基起始pH值为4.5,固液比为1:1.8,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50g,30℃培养72h,在此条件下所产木聚糖酶的酶活为81151U/g,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4.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