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不少中老年人在感到看东西模糊后,即认为是眼睛老花,也不到医院去验光,就匆忙到眼镜店或街边买一副老花镜戴上,甚至和老伴合戴一副老花镜。还有不少人配了一副老花镜后,就从一而终,即便眼镜已不合适也不更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沙翔垠博士表示,以上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老花镜不仅不能盲目配,而且需要定期更换,否则容易造成视疲劳,除了看东西不够清晰之外,还会让眼睛越来越"花"。  相似文献   

2.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cm  相似文献   

3.
人过了45岁,在阅读、书写、缝纫、织补或做其他近距离视物工作时,眼睛会感到模糊不清,总得离远点才觉得清楚。如果原来有低度近视,尽管戴近视镜时远处景物清晰依旧,但阅读书写时却不能像以前那样“历历在目”,摘掉眼镜反而看得真切,这就是花眼,说明此时就该配戴老花镜了。老花眼并不是随便找个老花镜戴上就行了,而是很有讲究的。目前配老花镜的处方有两种:一种是在看近距离清楚的眼镜度数上,再加1/3的调节力作储备用;另一种是采用看清近距离最低的镜度。许多老年人的实践证明,以后者为好。戴老花镜的原则是,如果还可以看近,就尽量晚戴;低度…  相似文献   

4.
一、目的凸透镜成像实验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具体实验步骤是:把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二倍焦距之外、二倍焦点上、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焦点上、焦点之内,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分别找到蜡烛清晰的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不仅器材零碎,零部件比较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尤其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学生很难控制。许多同学找不准物距和像距。因此,同学们很难通过该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一、目的凸透镜成像实验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具体实验步骤是:把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二倍焦距之外、二倍焦点上、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焦点上、焦点之内,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分别找到蜡烛清晰的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不仅器材零碎,零部件比较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尤其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学生很难控制。许多同学找不准物距和像距。因此,同学们很难通过该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活动1:在课件上出示孙悟空的图片,模拟如来佛祖,利用凸透镜将孙悟空投射在掌心(如图1)。那么,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引出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如果我们想让手心里的像大一些,该如何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应将凸透镜靠近物体)先弄清两个距离:物距。和像距v。(多媒体展示)打开灯,在刚才的位置还能看到手心里孙悟空的像吗?(不能)  相似文献   

7.
<正>常见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固定的,呈现的放大景物也是固定的。大家在电视上见过,当宇航飞机远离或靠近地球时,所观察到的地球表面的景观是连续变化的,让人有另一种奇妙的观察感觉。因此,我构想一种具有连续放大效果的放大镜。一、构想大家知道,放大镜之所以有放大的效果是因为它是中间厚、边上相对薄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点就  相似文献   

8.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实验时如果不注意以下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在面对一些灵活试题时不知所措。现将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与试题相结合的问题做一小结。一、凸透镜焦距引起的问题本实验要求用f=10 cm的凸透镜,但由于工厂生产工艺的问题,大多数凸透镜达不到这个精确度。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粗测的结果,其产品的焦距通常在7.5 cm~12.5 cm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实验时如果不注意以下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在面对一些灵活试题时不知所措。现将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与试题相结合的问题做一小结。一、凸透镜焦距引起的问题本实验要求用f=10 cm的凸透镜,但由于工厂生产工艺的问题,大多数凸透镜达不到这个精确度。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粗测的结果,其产品的焦距通常在7.5 cm~12.5 cm之间。  相似文献   

10.
凸透镜成像问题考查了同学们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是透镜及应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的重要题型。请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五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平行光会聚法 原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一点(即焦点),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相似文献   

12.
相信同学们都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那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你知道有几种方法?你会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吗?下面结合两道中考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在河北中考实验操作和笔试中每年都出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实验具有内容多、成像情况复杂等特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一、中考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带附件,标明焦距的凸透镜)一套,蜡烛一支(长度小于9 cm)、火柴一盒。三、实验步骤1.清点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14.
夏启洪 《新农业》2001,(2):49-49
父亲今年60多岁,慈眉善目,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老花镜,空闲时总爱手里捧着《新农业》杂志看个没完,那满脸的笑容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相似文献   

15.
上一次我们讲了“妙用高锰酸钾”的小故事。春节就要到了,家家都要搞卫生.这次我就再说说家庭去污的几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2010,(5):39-39
<正>老花眼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就像人到一定年龄头发会变白一样。近视和远视患者的眼睛也同样要发生老化,同样有老花眼,只不过近视眼患者得老花度数恰好被近视度数所中和,所以老花眼比正常眼睛的人表现出来的晚,一般可以不戴老花镜或者只戴一副低度数的老花镜就可以,  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当物逐渐靠近透镜时,像将逐渐远离透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二.凸透镜成虚像规律 当物逐渐靠近透镜时,像也将逐渐靠近透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8.
《农家顾问》2004,(7):61-61
市面上提供的老花镜品种很多,选购时宜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条件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诗的妙用     
在西方,作家们谈起诗的妙用时,总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的大街上,有一个双  相似文献   

20.
正在透镜部分的学习中,学生们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理解常常存在误区,总认为"经过凸透镜的光就是会聚的,经过凹透镜的光就是发散的"。通过下面的巧妙实验展示,不但可以十分清楚方便地显示出光路,还可以使学生们轻松彻底地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仪器介绍:两个铁架台、横杆、两支激光笔、凸透镜、凹透镜、装有土的圆筒(此装置在实验前需摇晃一下,使得里面尘土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