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比例玉米和豆粕日粮对泌乳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玉米和豆粕日粮对泌乳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选用80只同期分娩,体重相近健康泌乳獭兔,随机分为5组,16只/组。Ⅰ、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单玉米型日粮、单豆粕型日粮、双兼型日粮和双无型日粮。Ⅴ组为对照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日粮。饲喂30 d后,检测其对母兔泌乳性能、仔兔生长速度、体重及饲料成本的影响。[结果]试验Ⅴ组泌乳獭兔的泌乳性能和仔兔生长速度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不显著;Ⅲ组仔兔断奶成活率最高,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和Ⅲ组母兔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Ⅳ组母兔失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饲料成本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日粮中适当的玉米和豆粕比例,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而且可获得最佳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将健康无菌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M1组(喂含33%转基因玉米的饲料)、M2组(喂含50%转基因玉米的饲料)、C1组(喂含33%非转基因玉米的饲料)、C2组(喂含50%非转基因玉米的饲料),观察每组大鼠在Y-型迷宫中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通过组间对照来评价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0%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的饲料对大鼠三天学会率,错误反应次数(EN)以及全天总反应时间(TRT)都有明显影响,说明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有明显降低作用。对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对大鼠F2生长发育和雄性生殖器官结构的影响,将SD大鼠(F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2代饲喂试验;统计F2仔鼠出生时平均体质量、出生存活率和哺育存活率,同时检测仔鼠早期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仔鼠饲喂至60 d处死,并对其睾丸及附睾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食用含33%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的SD大鼠,其F2仔鼠的平均体质量、成活率及早期各项发育指标达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雄鼠睾丸和附睾组织无明显异常。因此,中长期饲喂33%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并未影响SD大鼠F2的生长发育和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转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大鼠生理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内源和外源基因遗传转移的情况,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30%转基因抗草苷膦豆粕和含30%非转基因豆粕的大鼠配合饲料,连续饲喂30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体重,血清中尿素氮(SUN)、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CPT)和血清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利用定性PER方法检测试验大鼠的血液、肌肉、肝脏、胰脏、肾脏、胃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转基因豆粕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结果表明,在用含转基因豆粕的饲料饲喂的大鼠胃、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闲和外源基因片段,而在其血液及各组织器官中则没有发现,说明短期内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和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没有发生遗传转移。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用高赖氨酸转基因水稻分别替代40%,100%玉米配制日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50只1日龄AA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日粮用转基因水稻分别替代40%,100%的玉米。结果表明:21日龄肉仔鸡体重和体增重,3组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单位增重耗料,两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期,两试验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除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后期,两试验组之间除葡萄糖(GLU)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高赖氨酸转基因水稻分别替代40%,100%玉米能提高肉仔鸡早期生长,且对肉仔鸡各阶段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基本无显著影响,从而确保了肉鸡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必需氨基酸的合理添加及降低养殖成本提供依据.[方法]将90头体重40 kg肥育猪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传统高蛋白(14.7%)日粮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1.5%和3.0%同时添加必需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分析在育肥阶段各处理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各方面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肥育猪的饲养中可以考虑饲喂低蛋白质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谷物日粮对晋南牛瘤胃发酵、养分消化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小麦和高粱作为能量饲料来源,以我省特有牛种晋南牛为研究对象,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结果]玉米组和小麦组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高粱组(P0.05),玉米组和高粱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小麦组(P0.05),而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高粱组瘤胃乙酸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组(P0.05),瘤胃丙酸含量则是小麦组显著高于高粱组(P0.05),瘤胃乙丙酸比高粱组最高(P0.05);3组之间血液中血糖、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小麦和高粱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结论]不同谷物日粮饲喂牛后具有各自的营养特性,玉米日粮的饲喂效果优于其它2种谷物日粮,小麦和高粱日粮在牛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中存在互补,两者可以组合应用替代玉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蛋白质及能量水平的饲料对蛋用鹌鹑产蛋性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00只"神丹1号"产蛋鹌鹑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低蛋白低能量日粮(CP 18.56%,ME 10.53 MJ/kg)和高蛋白高能量日粮(CP 19.50%,ME 11.01 MJ/kg)11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蛋用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喂高蛋白高能量日粮组的鹌鹑产蛋性能高于饲喂低蛋白低能量日粮组,高营养水平组平均产蛋率为81.47%,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76.29%)(P<0.05);高营养组平均蛋重为10.43 g,高于低营养组(10.30 g),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高营养组血清尿素含量高于低营养组,其他指标均低于低营养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饲喂高蛋白高能量日粮的"神丹1号"产蛋鹌鹑产蛋期产蛋率显著高于饲喂低蛋白低能量日粮的产蛋鹌鹑,而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该研究可为配制产蛋期鹌鹑日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菊粉替代饲用抗生素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95只1d的AA白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进行42d饲养试验.分组情况: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在饲喂基础日粮添加饲用抗生素(0.03;的那西肽及0.025;的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0.5;菊粉;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1.0;菊粉;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1.5;菊粉.[结果]42 d各组平均活重分别为2.32、2.43、2.37、2.34、2.34 kg,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平均体重分别比阴性对照组高出2.05;、0.84;、0.71;.全期料重比分别为1.67、1.62、1.63、1.64、1.62,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菊粉替代抗生素,白羽肉鸡14 d和21 d各组免疫器官指数与阳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白羽肉鸡42d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等指标综合表明,添加1.0;比例菊粉替代白羽肉鸡饲用抗生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母鼠日粮饲喂甜菜碱对子代雌性大鼠机体铁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6只10周龄Sprague Dawley雌性大鼠,与同种雄鼠自然交配,配种成功后,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甜菜碱组。对照组孕鼠在怀孕第1~21天饲喂基础日粮,甜菜碱组孕鼠同期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甜菜碱的混合日粮。出生雌性大鼠于(3周龄)断奶后饲喂基础日粮至16周龄。记录13~16周龄子代雌性大鼠生产性能,测定16周龄子代雌性大鼠血液及组织铁代谢相关指标并分析其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母体添加甜菜碱对子代雌性大鼠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或极显著降低16周龄子代雌性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P0.05)、血清铁含量、转铁蛋白结合铁含量和总铁结合力(P0.01),促进肝脏铁摄取相关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及转铁蛋白受体1(TFR1)蛋白表达(P0.05)。[结论]母体饲喂甜菜碱降低了子代雌性大鼠血清铁水平,但对肝脏铁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肝脏铁的稳态与甜菜碱诱导的肝脏铁摄取通路相关蛋白(TFR1和DMT1)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丁丹丹  孙玉文  鲍亚东  张浩  魏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56-22357
[目的]明确甲基磺草酮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9种广泛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并用150g/hm^2甲基磺草酮苗后处理玉米,以株高和鲜重抑制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品种甜玉米对甲基磺草酮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各玉米品种对甲基磺草酮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其中万甜2000对甲基磺草酮敏感度最低,无药害产生;金甜878对甲基磺草酮的敏感度最高,其株高和鲜重均大幅减少。[结论]对甲基磺草酮比较敏感的玉米品种,应适当降低用量,减少药害。  相似文献   

12.
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妊娠小鼠亚慢性毒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Bar基因水稻对妊娠期小鼠是否有亚慢性毒性损害及多代毒性累积。[方法]以60只18~24 g区间的SPF级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分别喂食含量为20%、40%、60%转Bar基因稻谷,并以常规D68水稻为对照,饲养90 d后合笼,自由取食、饮水并受孕繁殖F1代。在小鼠妊娠14~15 d解剖,测定孕鼠的血液生化、脏器重量及其病理学指标。[结果]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亲代孕鼠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的影响;除喂食转基因稻谷含量为20%和40%的F1代孕鼠分别在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外,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F1代孕鼠血液生化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亲代、F1代孕鼠的脏器重量及其病理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表明转Bar基因水稻对亲代、F1代妊娠小鼠没有亚慢性毒性损害及多代毒性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英  胡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6+12051-12026,12051
[目的]探讨干旱气候下覆膜栽培对四川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种栽培方法对川单428、正红311和川单418 3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生长,3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均具较大优势;3种玉米覆膜栽培产量及千粒重均高于无覆膜栽培方法,且两者间差异性极显著。[结论]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技术生产的玉米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除草剂烟嘧磺隆对大鼠的肝脏毒性。[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2个平行组(各15只),分别按600、120、50、0 mg/kg,设置高、中、低剂量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药物配成乳浊液灌胃。染毒期间每周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染毒结束后,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力,并检测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脏器系数、各项肝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组肝脏有轻微病变。[结论]烟嘧磺隆对大鼠肝脏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对其他脏器的毒性及其慢性毒性作用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取食转基因棉棉叶的白粉虱对T纹豹蛛生长发育及捕食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取食转基因棉和常规棉的白粉虱对T纹豹蛛发育历期、成蛛体重、死亡率、性比、耐饥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T纹豹蛛取食用转基因棉棉叶处理的白粉虱与取食普通棉叶处理的白粉虱发育历期、成蛛体重、死亡率和性比都无显著差异。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T纹豹蛛对白粉虱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取食常规棉处理的白粉虱的T纹豹蛛猎物瞬时发现率和耐饥力显著高于转基因棉。[结论]该研究为研究转基因棉对棉田捕食天敌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苏文  韩国民  江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26-4127,4129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淀粉含量的启动子之间是否有差异及对直链淀粉合成途径是否有影响.[方法]以常规玉米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NCBI网站公布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Zea mays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IIb,SBEIIb)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常规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将该扩增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测序,并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启动子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启动子与公布的启动子序列同源性高达99.3%,序列差异Pi值为0.007 16,该差异主要是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和Indel(插入/缺失)造成的,推测该差异可能会影响到淀粉分支酶基因的表达,是造成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差异的因素之一.[结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玉米直链淀粉合成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制作玉米脆片的最佳方法。[方法]以玉米、大米为主要原料,经磨粉后与辅料相混,加入面粉改良剂经膨化制成香甜玉米脆片,经口感品评分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结果表明,该研究中,玉米脆片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大米搭配,鸡蛋2个,食盐5%。所得产品颜色,风味,口感及经济效益为最佳。[结论]该研究制作的玉米脆片具有营养搭配合理,便于保存,食用和生产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大鼠的90 d喂养试验,评价脱毒菜籽多肽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65、3.30和6.60 g/kg脱毒菜籽多肽,按80 g/kg的日摄入量以自由采食的方式喂养大鼠90 d,观察脱毒菜籽多肽对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清学、脏器系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绝对重量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鼠血液学指标检测值、生化指标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高剂量组各大鼠脏器均未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结论]脱毒菜籽多肽对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浆、生化功能及脏体比等指标均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玉米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其基因转化研究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1990年以来,转基因玉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转基因的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杂交种进入商品化生产。与此同时,转基因玉米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2个方面概述了转基因玉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