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锌配施对玉米棒三叶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磷锌配施能提高玉米棒三叶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中磷贡献最大,交互效应次之,锌作用相对较小。从经济有益角度,在不施磷(P0)和P1水平下均以施锌肥大约80mg/kg土为宜,在P2水平下,以不施锌肥为宜。  相似文献   

2.
氮、磷及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晋南中肥力地氮、磷及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增产幅度为21.3-37.9%,氮、磷及有机肥配放使冬小麦蛋白质及湿面筋分别提高1.2-5.5%和2.8-5.7%,对沉降值影响较小。晋南水地冬小麦优势高产的经济肥量为12kgN,8kgP2O5及2500kg优质鸡粪/亩。  相似文献   

3.
高产田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产田氮磷钾肥处理及氮磷钾效应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秦油2号'和'中油821'品种为材料,设置施纯氮0、180 kg/hm2,磷(P2O5)和钾(K2O)各为0、90 kg/hm2,采用裂区设计,分析了 N、P、K以及互作效应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比对照(空白)增产25.7%,比单施N、P...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施肥的六个处理中,处理2(N:P2O5:k2O=6:8:3)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籽粒含氮量较高,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如: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干粒重等得到明显改善,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2.6kg /hm2,增产率为18.8%,小麦品质也表现较好,蛋白总量高达804.7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四季桂秋季生长、营养物质积累及产花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盆栽四季桂品种‘金玉台阁’(Osmanthus fragrans‘Jinyutaige’ )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均可显著提高四季桂产花量、花梗、花径、新梢生长、叶面积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氮中等磷钾肥N3P2K2(N 3g/盆,P 3g/盆,K 1.5g/盆)处理下新梢长度、粗度和叶面积最大;中等磷钾肥N2P2K2(N 3g/盆,P 3g/盆,K 1g/盆)处理下,四季桂叶片积累了更多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从而得到更多的产花量,花梗最长,花径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冬瓜氮磷钾化肥配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冬瓜果实特点与营养吸收特性,探讨冬瓜氮磷钾化肥配施效应。结果表明,每产生1t冬瓜果实需要吸收的总养分为氮1174.8g、磷241g、钾2374g、钙1194g、镁141g、硫121g、硼3.1g和锌1.8g。在土壤有效磷丰富,有效氮、钾缺乏及施有机肥条件下,施磷稍微减产,OPT-N处理比OPT处理减产7.0%,OPT-K处理显著减产14.4%,种植效益降低8.5%及21.0%,氮、钾肥养分产出率分别为29.5kg冬瓜/kgN及61.2kg冬瓜/kgK2O。在土壤有效氮、磷、钾极缺乏及不施有机肥条件下,OPT-N与OPT-K处理分别比OPT处理显著减产21.2%及31.3%,OPT-P处理减产12.5%。种植效益降低56.9%、40.1%及99.1%。氮、磷、钾肥养分产出率分别为41.5kg冬瓜/kgN、81.3kg冬瓜/kgP2O5及61.0kg冬瓜/kgK2O。表明中低产田种植冬瓜时,更应重视氮磷钾肥的合理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的铁和锰均为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进行茶树盆栽土培试验,以铁、锰肥为自变量,茶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为目标函数,设二因素五水平,探讨了铁锰配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锰肥施用浓度为0.12 g/kg和铁肥施用浓度为0.03 g/kg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交互效应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24.78%和2.96%;当锰肥施用浓度为0.12 g/kg和铁肥施用浓度为0.24 g/kg时,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交互效应最高,达到理论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2.19%和2.65%。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白杨人工林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寻求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人工林施肥的最佳效果,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配比施肥和不同时期施肥对毛白杨人工林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测量分析其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冠幅和一级分枝数)和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毛白杨人工林生长的主要肥料,其次是钾肥、磷肥,而最佳施肥配比是纯N 240g/株、P2O5 120g/株、K2O 80g/株,之比约为3:1.5:1;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主要集中在6月份占整个生长季的34.23%、31.74%和36.39%,而施肥处理加快胸径、树高、冠幅生长主要集中在7月份,分别比对照增加147.06%、23.26%、45.71%,施肥时期应选速生前期施肥即6月份之前,再次追肥时间应选择7月份期间;施肥影响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其中,氮含量变化比磷、钾要明显,促进氮、磷、钾吸收最好的处理分别是处理7(N 240g/株、P2O5 0g/株、K2O 80g/株)、处理6(N 120g/株、P2O5 120g/株、K2O 0g/株)和处理5(N 120g/株、P2O5 60g/株、K2O 80g/株)。因此,选择合理的施肥配比和施肥时间能显著提高毛白杨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磷配比对白蜡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3414”不完全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3年生白蜡的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肥配比对白蜡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所有施肥处理的胸径和树高增长率均显著高于无肥对照处理,以N2P2处理的增长率最高,其次为处理N2P1。氮对白蜡生长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磷。施用氮、磷肥后,白蜡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和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明显提高。氮、磷肥施入后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pH和盐分含量未表现出明显影响。采用二元二次方程对白蜡的施肥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N用量为0.159 kg/株、P2O5用量为0.0181 kg/株时,白蜡的胸径增长率最大。在本试验条件下,白蜡的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分别为N 0.159 kg/株和P2O5 0.0176 kg/株。  相似文献   

10.
红壤施用不同磷源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壤旱地和水田施用磷矿粉的试验结果显示 :(1)红壤旱地施用 4 5和 90kgP2 O5/hm2 的条件下 ,3种磷源的增产效应 :普钙 >Gafsa磷矿粉 >昆阳磷矿粉 ;(2 )红壤水田施用昆阳磷矿粉、Gafsa磷矿粉和普钙处理分别提高油菜籽粒产量 14 .7,2 3.2和 2 1.2倍 ,在施用磷矿粉的条件下 ,配施硫肥可增产油菜籽产量 8.5 %~ 2 1.1% ;(3)单施磷肥增加了油菜籽中的P含量 ,磷硫配施这种效应更明显 ;施用硫磷肥对油菜秸秆中的P含量没有影响。单施磷肥极大地提高了油菜对氮和磷的吸收 ,磷硫配施这种效应亦更明显 ;(4)红壤水田施用昆阳磷矿粉、Gafsa磷矿粉和普钙增加油菜的产值分别为 35 2 6 ,5 75 9和 5 5 4 9元 /hm2 ,而产投比分别为 99.4 ,74 .2和 4 6 .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盐分土壤条件下磷肥对油菜光合性状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效应,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宁油20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期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及干物重。结果表明,0~120 kg/hm2磷肥用量范围内,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苗期和初花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也逐渐增加。不施磷肥和3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籽粒含油率较低,在磷肥用量达到60 kg/hm2时再增加磷肥用量籽粒含油率无显著变化。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磷肥用量的变化趋势与干物重变化一致,当磷肥用量达到60 kg/hm2时进一步增加磷肥用量,初花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 g/kg、2.22 g/kg和1.12 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 mg/kg、8.78 mg/kg、9.69 g/kg和139.98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 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 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 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 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 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 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 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 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 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相似文献   

13.
春油菜干物质积累与硒的吸收、累积及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了探讨春油菜干物质积累与硒的吸收、累积及分配特性,采用田间小区实验,测定不同生育期春油菜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和硒含量。结果表明,春油菜干物质量在收获期急剧增长并达最大值,为48765.20 kg/hm2。不同器官干物质量和干物质比重变化不同,根、茎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在收获期达最大值分别为3082.20 kg/hm2、15138.93 kg/hm2,但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叶干物质量及比重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籽粒和角果壳干物质量及比重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在收获期达最大值,分别为14922.60 kg/hm2、15621.47 kg/hm2。春油菜根、茎、叶、籽粒、角果壳硒含量均在角果期达到峰值,分别为0.16 mg/kg、0.26 mg/kg、0.60 mg/kg、0.21 mg/kg、0.34 mg/kg。春油菜硒累积量在收获期达最大值,为6.94 g/hm2,根、茎、叶、籽粒、角果壳硒累积量达最大值的时期分别为角果期、角果期、苗期、收获期、收获期,大小分别为0.24 g/hm2、1.45 g/hm2、0.32 g/hm2、1.66 g/hm2、3.84 g/hm2。收获期,春油菜不同器官硒含量及累积量大小为:角果壳>籽粒>茎>根。硒在不同生育期分配中心也不同,生长前期以营养器官为中心,生长后期以角果壳为中心。研究表明,春油菜干物质量、硒含量及累积量均在生长后期急剧上升。因此,在春油菜生长后期应注意硒素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印度梨形孢菌剂与市售四种生物菌肥(翻天福地、多抗3+1、EM-1、益生菌原液)对四九黄菜心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菌剂能显著提高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印度梨形孢菌剂处理组,产量为25012.5 kg/hm2,与对照组(CK)相比提高4.6 %;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93%、1.52 mg/g和343.26 mg/kg,分别比CK组提高24.00%、31.03%和13.96%。  相似文献   

15.
石有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24-227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和白菜型红菜薹为材料,通过对比试验和化学检测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在重庆市生态生产条件下的产量、效益和菜薹营养。结果表明:①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2382kg/ hm2,产菜籽2219kg/ hm2,菜籽产量比单收菜籽栽培减产8.1%;②油蔬两用栽培纯收入5221.80元/ hm2,比单收菜籽栽培新增纯收入1552.80元/ hm2,增收42.3%;③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除铁的含量外,其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白菜型红菜薹,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与白菜型红菜薹相当。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重庆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合适的氮素施用量,研究氮素营养和甜菜蔗糖代谢的关系。以尿素为氮源,采用HI00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对甜菜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初期,叶片和块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降低,后期糖分积累期,施氮量(40~160kg/hm2)可以提高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超过160kg/hm2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中,整个生育期施氮肥处理增加了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在生育期前期随着施氮量增加活性降低;甜菜块根中,氮素处理在生育期初期,降低了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适宜的施氮量(120~160kg/hm2)可以提高甜菜生育期后期块根中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试验发现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糖的积累,适合的施氮量为120~160kg/hm2。  相似文献   

17.
高硼胁迫对观赏凤梨植株生长和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观赏凤梨为试材,研究了高硼胁迫对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相比,施硼抑制了观赏凤梨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随硼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加;施硼引起植株中下部叶片叶尖发黄焦枯坏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施硼引起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施硼提高了根系N、P、Fe、Mn、Zn含量,但降低了叶片这些元素含量,引起叶片和根系Cu含量的下降。表明,观赏凤梨对硼过量的反应非常敏感,栽培基质或灌溉水中含硼不利于观赏凤梨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8.
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SnRK)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们参与调控植物的信号传导、逆境响应和种子生长等生物学过程。为了解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SnRK基因家族的性质及其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本研究对BnSnRK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基序、蛋白质二级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单倍型分析和qRT-PCR筛选影响种子含油量的BnSnRK基因。结果显示,鉴定得到92个BnSnRK成员,分为3个亚族,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上,亚族之间蛋白质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多数基因拥有7~14个外显子;同一亚族的motif分布情况更相似。BnSnRK家族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关联分析筛选出与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的12个家族成员,基因BnaC02g10730D可能负向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基因BnaA07g12290D、BnaA10g22850D、BnaA08g18050D、BnaC04g44390D可能正向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不同环境之间种子含油量差异显著,且与含油量相关的12个成员均含有MYB、MYC和ABA响应元件,环境特异的含油量关联基因可能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本研究为BnSnRK基因功能验证及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磺酰脲类除草剂NK#94827的除草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根长法对NK#94827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NK#94827对油菜的生物活性与氯磺隆和甲磺隆基本相当。室内土壤处理测定结果表明,NK#94827对稗草(Echinochloa phyllopogon (staf) Koss.)的除草活性比氯磺隆低,对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的除草活性与氯磺隆相当;NK#94827对玉米(Zea mayz L.)生长的抑制作用比氯磺隆和苯磺隆小,比甲酰胺磺隆大。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K#94827以15g/hm2和30g/hm2进行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水稻(Oryza sativa L.)安全,各种剂量都对大豆(Glycine max)、燕麦(Avena sativa L.)和油菜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比较了低锌营养下芥菜、白菜、甘蓝型3个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锌的吸收、利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品种由于基因型不同,在耐低锌营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锌时(10-6mol/L Zn2+),幼苗植株地上部干重以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地上部干重分别较无锌对照处理增加17.8%(芥菜型)、9.9%(白菜型)、3.3%(甘蓝型)。芥菜型叶CAT、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锌积累量及锌利用率也以芥菜型远远大于其它2个品种,锌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3%(芥菜型),8.0%(白菜型),4.9% (甘蓝型)。苗期油菜叶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筛选耐低锌营养油菜基因型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