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平  高腾云  刘伟  贺丛  傅彤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4):132-134
饲养动物对畜舍的利用存在差别。该文选择泌乳中后期荷斯坦牛68头,观察其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散栏饲养体系各场所的利用及对不同地面卧栏的选择性;以其中的12头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对散栏饲养体系各场所的利用时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对散栏饲养体系各场所的利用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整个牛群在不同时间段对散栏饲养体系各场所的利用和对不同地面卧栏的选择性差异均显著(P<0.05),对沙土地面卧栏的选择多于橡胶地面卧栏。  相似文献   

2.
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先军  李航  谢德体  魏朝富  熊海灵 《土壤》2007,39(5):677-683
分形理论的提出对于定量描述复杂的、高度不规则的系统特征与机理提供了方法.本文从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团聚体等方面回顾了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主要结果:土壤腐殖质胶体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分形特征的聚合物;同一种微生物可能形成具有不同分形特征的结构;土壤中的有机无机胶体在不同条件下凝聚成不同的团聚体,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结构并对其肥力功能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分形理论在探索土壤的形成过程和肥力功能上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团粒结构体的形成可能是由土壤胶体分形凝聚而成;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有逐渐老化的现象,可能和腐殖质胶体由结构疏松的分形结构向普通团聚体过渡的过程有关;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微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可以推测在各种土壤过程(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过程)中它们的功能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此外,土壤结构的开放程度决定孔隙、水分以及空气的分布,从而决定了微生物的生存空间.所以土壤结构体对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影响也是将来该领域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Revegetation has been report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unter measures to reduce soil and water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ifferent aggregate fractions would be affected by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o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ifferent aggregate fractions in order to prove that the different plant covers enhance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的RAPD-PC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RAPD-PCR技术对不同地点、时间的褐飞虱 Niloparveta Lugens ( Stal)种群 (长翅型、短翅型 )基因组 DNA进行多态性研究 ,分析了各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RAPD PCR能分析各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所得的各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相一致。因此 ,RAPD PCR技术可以作为褐飞虱种群遗传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畜禽粪便中尿囊素在土壤中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畜禽粪便所含尿囊素在土壤中降解快速,但不同种类和用量处理的变化速度和幅度不同.180 d时,鸡粪和猪粪处理降解率可达95.59%、90.83%.降解率与用量呈负相关,与时间呈正相关,其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v=A+BInt回归方程拟合.尿囊素...  相似文献   

6.
天然膨润土的矿物特性及其磷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方群  杭小帅  马毅杰  张忠良  李俊 《土壤》2012,44(6):996-1000
比较了不同天然膨润土共7个样品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性能,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机制.结果发现,供试膨润土对水体磷均有一定的吸附净化潜力,但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属型膨润土的吸附净化能力因矿物组成差异而不同.针对模拟V类水(P 0.4 mg/L)和劣V类水(P 1.0 mg/L),BN-2的吸附净化能力最强,BN-6的吸附净化能力较差,而其余膨润土对磷的吸附净化能力稍显差异.天然膨润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膨润土对磷的吸附可能属于不均匀介质的多分子层吸附.结果表明,在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时,需根据膨润土的矿物特性,使各具特殊性质的不同天然膨润土矿样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The importance and relevance of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the soil sample and the hydrocarbons in determining the functional or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different bacterial communitie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s (CLPP)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and uncontaminated soil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r relevance of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sample was further evaluated by artificially contaminating soil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ith different petroleum products. The hydrocarbons rather than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the sample appear to be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functional or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community profiles using both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responses revealed that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were as different as samples from the same location but from contaminated versus uncontaminated soils. The results of the soil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by different hydrocarbons also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oils were as different as samples from the same soil contaminated by different petroleum products. In addition,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different hydrocarbons in the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soil was differ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llutants rather than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the sample might be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functional or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bacter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8.
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Bemisiatabaci)种群动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种群数量达高峰的时间有所差异,波幅也不一致,12种作物烟粉虱种群数量依次为油葵>西葫芦>棉花>大豆>南瓜>茄子>丝瓜>番茄>辣椒>黄瓜>菜豆>玉米,说明烟粉虱对其寄主植物具有一定的自然选择性。用扩散系数(C=S2/-X)对烟粉虱在棉花、油葵和大豆作物田空间分布型初步分析结果均为聚集分布型。  相似文献   

9.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分析了不同森林植被和同一植被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大小和周转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不同,总的趋势都是:培养前期分解速度快,后期分解速度慢,土壤剖面A层>剖面B层。在剖面A层中:不同森林植被下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在剖面B层中:分解速率差异不大。不同森林植被下不同土壤剖面上的土壤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库容和分解速率不同,土壤活性碳库碳含量一般占总有机碳的0 99%~2 89%,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10~23天;土壤缓效性碳一般占总有机碳的17 17%~55 46%,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1 6~24 2年;土壤惰效性碳一般占总有机碳的42 05%~80 66%,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假定的1000年。  相似文献   

10.
修复剂对烟草吸收污染土壤中砷的改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修复剂对减少烟草吸收土壤重金属As之改良效果。烟草生长在As含量为25mg/kg的污染植烟土壤上,通过添加3种土壤修复剂,测定烟草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及重金属As含量。结果表明:烟草体内As含量的分布为根>叶>茎,烟草由根部向地上部运转As能力不强;烟草体内不同部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As的含量也发生变化;3种修复剂均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烟草不同部位重金属As的含量,同时也改变了烟草中As的根吸收系数、初级转移系数和次级转移系数,增加了烟草的生物量,达到了提高烟草安全性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的Green-Ampt模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蓄水坑灌灌水时,蓄水坑内入渗水头的增加会改变入渗界面土壤结构性状,从而导致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模拟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的入渗过程,该文在分析入渗水头对水分入渗影响的机制基础上,将入渗水头对入渗的影响归结为对概化饱和区导水率的影响,建立了能够模拟不同入渗水头对入渗影响的改进Green-Ampt模型。在室内进行了不同入渗水头入渗试验对改进后的Green-Ampt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不同时刻对应入渗率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改进的Green-Ampt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的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田膜下滴灌盐分运移规律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23  
该文主要从不同生育阶段和滴灌年限、不同方向(垂直和水平)、不同土壤质地三个方面对膜下滴灌盐分的运移进行了分析比对,初步得出: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士层含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垂直方向盐分的积累在0~60 cm土层逐渐增加,60~100 cm土层盐分积累受膜下滴灌影响较小;水平方向背行(露地部分)中央土层处盐分积累最多,滴头处盐分积累最少;对于不同土壤质地,壤土中的盐分分布较黏土中的呈更规律的变化;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撂荒地不同侵蚀带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撂荒地不同侵蚀带土壤种子库的密度、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各侵蚀带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26个物种,隶属于13科24属,不同侵蚀带物种组成有所差异,菊科与禾本科为主要组成物种;0—10cm土层内土壤种子库密度随着侵蚀带的变化而变化,有明显的先减少再增大而后再急剧减少的趋势;不同侵蚀带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存在着差异,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土壤种子库组成物种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40~0.82,相邻侵蚀带之间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较高,随着侵蚀带之间距离的增加,其相似性逐渐变小。这说明不同侵蚀带土壤种子库因受坡面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使种子流失、二次迁移和沉积以及植被的拦截而产生再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巨峰葡萄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田间15N示踪方法,对巨峰葡萄进行了3个时期土施15N尿素处理。结果表明:各时期植株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15N丰度Ndff)有明显差异。萌芽期施肥处理的新梢及果实的Ndff极显著高于多年生器官和根;膨大期处理各器官Ndff均有所增长;成熟期处理的果实Ndff仅为上一时期的37.6%,而多年生器官和根的Ndff却均比上一时期高两倍多。萌芽期处理植株吸收的15N 54.8%分配到叶片中,果实中仅占3.6%;膨大期处理,果实中的15N分配率达到26%,而分配到叶片中的15N量降为38%。不同时期植株各器官的15N利用率与分配率呈现相同的趋势。自萌芽期到叶片衰老期,植株对15N尿素的当季利用率呈升高趋势,果实成熟期处理的最高。巨峰葡萄每形成1000 kg果实需要吸收氮素3.76 kg;氮素在树体各器官中的分布为果实 叶片 根 当年生枝主干多年生枝;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为氮素的最大需求期和最大效率期,因此在生产上氮肥施用时期建议适当后移。  相似文献   

15.
平原和丘陵区耕地地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衔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中国人多地少,科学地评价耕地质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不同区域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巨大差异,目前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中,不同地区往往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难有可比性,给耕地的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带来不便.该文以山东茌平县和章丘市为代表样区,对平原区和丘陵区耕地地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衔接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建立了相互转化的线性模型,实现了评价结果的统一可比性;为消除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该文尝试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与原有评价结果一致的前提下,基本实现了不同地貌区域内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在外施PbCl2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稻米对重金属元素Pb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b处理下,水稻糙米中Pb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水稻品种的籽粒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敏感性不同,以此可找出适合污染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香梨地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温度的监测,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连日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5 cm土层深度上高水、中水和低水分别比对照平均高出0.2℃、-0.2℃和1.8℃。各处理间地温差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差值的峰值均出现在10:00—14:00,且温度增幅在5 cm表层深度最大,其大小依次为高水>低水>对照>中水,最大差值分别是4℃,3.5℃,3℃和2℃。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表层5—10 cm土层在花期到坐果期增幅大于其它时期,各处理中低水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层上的温度均值大于其它各处理,高水和对照在不同的生育期土壤温度有所差异,而对照在各处理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深度上均最小,且低水在8:00不同深度上地温变幅与深度可以拟合成相关系数很高的指数函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低水处理的增温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磷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为24210 m,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共同影响。2) 土壤速效氮含量主要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速效磷含量主要在东北向西南及东南向西北方向上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主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3) 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及地形地貌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值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紫花苜蓿品种西香和会宁不同刈次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刈次,引进种土壤含水量明显小于当地种;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引进种西香明显小于当地品种会宁,且多数表现为高—低—高"V"字型变化。但在60~80cm,8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所波动。这种规律性变化与引进种根系强大、有较强的生长势与生长量以及外界降水有关。引进种能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且有较强的增产潜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植被措施是广东省水土流失区最常用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以石马河小流域为例对不同植被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野外野测与分析对比,表明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植被群落与减水、减沙效益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并分析了降雨特征对不同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石马河小流域治理后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