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中具有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在城市景观中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城市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菏泽宋金河公园规划设计将当地人文、水环境、城市特色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注重生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满足人们休闲、游憩、交往学习的需求,在具有休闲娱乐的基础上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创造更为人文的城市滨水公园。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问题也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从"城市滨水公园生态设计"概念引入,阐述了城市滨水公园生态设计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城市滨水公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启东蝶湖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实例研究,探讨了其生态设计原则与应用方向。提出了城市滨水公园设计应以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要目的,遵循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的原则、坚持生态与景观并重原则、坚持多样性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的城市滨水公园,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化设计,以促使滨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4.
北京菖蒲河公园植物景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菖蒲河公园是以滨水景观为主景,承袭历史文脉的新型城市公共绿地。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以滨水区、园路景观区以及红墙景观区为重点,从植物应用种类、造景手法方面对菖蒲河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实例总结了公园植物造景的特色,为依托于同质资源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福州现有的滨水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为改变城市水系绿化模式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文章主要从植物配置层面上,以7个公园滨水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福州现有滨水植物及其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沿岸滨水植物群落的配置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6.
容·融     
何司彦 《广东园林》2008,30(2):20-25
通过对水滨公园景观形态的设计。营造具有历史文化沉淀和生态教育意义的滨水生态公园,并借此探讨人本主义、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和艺术造型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吴泽英 《广东园林》2008,30(2):26-29
对珠三角地区历史文化以及地方特有景观进行传承,以网状脉络的理念将场地划分成各种公共绿地空间与自然生态绿地空间,并对滨水交界整合设计与采用引水入园的方法,创造一个供市民游憩、观赏与活动的现代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版北京市公园分级分类中,生态公园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兼顾市民休闲游憩、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展示、科普教育宣传等多重功能的公园,包括郊野公园、滨河森林公园、乡村等公园等,目前北京共有生态公园90余个。生态公园在市民休闲游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是自然景观欣赏,生态公园通常拥有大片的绿地、植物覆盖和水体景观,市民可以在这里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大部分生态公园同样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常设有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设施,市民可以在这里进行跑步、散步、瑜伽等各种形式的健身锻炼。  相似文献   

10.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广州市推行城市公园完善生态建设,流花湖公园榕岛景区等被列为全市第一批园林生态建设试点之一,该文试从公园的生态建设及其效果,探索今后公园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营造城市河涌两岸的园林景观,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东江河道现状和特点,从完善生态环境、营造宜人景观、打造人文场所等角度,探讨了把小东江两岸打造成城市绿色走廊、最具活力的城市绿脉的景观设计构想,对提升茂名市的城市品位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志龙  赵晨  叶毅 《绿色科技》2021,(7):8-10,25
指出了湿地公园一方面承担着生态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普洱市梅子湖湿地公园为例,从市民休闲的角度,以景观分析的手法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营造。研究表明:梅子湖湿地公园整体分为入口景观空间、儿童景观空间、游赏景观空间,各景观空间依据空间构成要素及周围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可满足市民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佛山滨河公园景观绿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信春 《广东园林》2006,28(1):11-13
佛山市滨河公园两岸大面积的绿化使滨河公园成为佛山的“绿肺”,同时为城市的视觉景观增加了可圈可点的一笔。在城市建设中应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乔、灌、草多层结构的生态环境林,增加城市森林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5.
合肥环城公园廊道景观及生态环境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合肥市环城公园,具有鲜明的廊道结构特征,对城市空间格局,城市景观及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合肥市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以市域范围内生态廊道为依托,真正形成环状与放射状结合,楔形绿地切入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6.
韦松林  彭璐 《林业科技》2006,31(1):68-70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滨水景观的建设对于在有限的空间里追寻良好场所的人们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滨水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提出建设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从人的需求出发,营建美好景致。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河涌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涌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涌的景观整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都具重要意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广州河涌景观评价体系,选取水体因素、植物群落景观、环境的协调性为评价要素层。水体因素选取了水质质量、河涌的亲水性、河涌活动的安全性3个具体的评价因子;植物群落景观则由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植物健康状况4个具体的评价因子组成;环境的协调性包括河涌岸线处理自然性、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广州及西面的佛山市共12条河涌为实例,对河涌的景观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为以后的河涌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是重塑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以昆明市的母亲河盘龙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构建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体系;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采集供需数据,结合雷达图将各河段的供需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盘龙江所有河段在调节服务方面的供给均大于需求;支持服务中的维持生物多样性维度有提升空间;文化服务需要提升,尤其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基于供需匹配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滨水空间服务功能、开展滨水生态科普工作、重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生态修复措施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的效果,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广州流花湖治理湖区(三湖)和未治理湖区(二湖)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底质改善、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和鱼类群落优化等生态修复措施,三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降低,三湖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标准及以上。二湖湖区水体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降低趋势,且随时间推进显著高于三湖,长期处于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