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信阳市息县出名的香稻品种香稻丸为试验材料,在2个地区不同环境下进行种植,收获预处理后对稻米的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种植地点对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食味的影响较大,种植环境对胶稠度、糊化温度以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不大.说明种植地点对香稻丸的品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稻米品质研究——Ⅱ.灌浆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8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灌浆成熟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等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垩白面积、糊化程度、直链淀粉的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其中Lemont的糊化温度、IR_(661)的直链淀粉含量,南京11号的胶稠度以及广陆矮4号、南京11号的垩白面积等部属对环境变异敏感的类型。品质性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垩白面积与日均温、平均光照时数、相对湿度一般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在所分析的3个气象因素中,以温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最大,光照条件次之,相对湿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稻米品质性状的优劣主要是品质遗传特性的结果。水稻的品质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就水稻在水、旱2种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作了粗略的比较,从而分析出2种环境条件下水稻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 小麦的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样也是数量性状,既是遗传的,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小麦加工品质影响最大的品质指标是小麦子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子粒性状和流变学特性等对烘烤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水稻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的品质特性作了详细比较,总结出不同品质性状的穗部性状特点。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穗部性状都对品质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不同品质性状影响的穗部性状因子不尽相同,据此可以为水稻优质育种特别是专用型优质育种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不同种植区品质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推广的 10个主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 9个地区的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进行了 2年的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间各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 ;供试品种的品质性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 ;不同品种及不同性状与环境互作的变异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小于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其产量性状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说明杂交棉的产量优势稳定;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品质的表达.同时杂交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还会受到环境机误或抽样误差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纤维品质与苗期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品质改良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纤维品质测定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棉花育种的早期世代 ,很难对中选株、系全部进行测定 ,从而限制了人们在育种早期世代对棉花纤维品质进行选择。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苗期性状与纤维品质的相关分析 ,确定可以在苗期对纤维品质进行初步间接选择的性状 ,以防在间、定苗时过早拔掉优质棉单株 ,进而提高棉花品质育种效率。鉴于苗期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本研究选用多个材料连续试验两年 ,通过增加重复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1 997、 1 99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农场进行。…  相似文献   

9.
优质小麦品质性状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优质小麦品种在黑龙江垦区各科研单位种植,收获后统一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院化验各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大于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沉降值的影响不大。垦红14各品质性状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10个冬小麦新品系(种),在3个地点进行试验,考察了蛋白质含量,硬度,干、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比沉淀值。结果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中除干面筋含量外,其余5个品质性状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硬度外,其余5个品质性状地点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该试验品系(种)品质性状除受基因型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干、湿面筋含量,比沉淀值,以及干、湿面筋含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应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三种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变化,了解新疆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特性、基因型和环境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三种筋型的7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在具有代表性的5个生态地点种植,测试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等15个品质性状.[结果]不同基因型小麦在不同环境中品质性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品质性状变化程度不同;新冬18号、新冬28号和新冬23号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新冬20号和新冬24号的品质性状变异程度相对较小.各品质性状在乌鲁木齐点的变异程度较大,在伊宁和塔城点较小.不同筋型小麦品质性状存在很大差异,中强筋型小麦大多品质性状位于强筋和中弱筋之间.[结论]基因型和环境均对小麦品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筋型小麦的品质特性和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小麦的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通过水旱地小麦品质性状分析试验表明,同一品种小麦品质受浇水影响,旱地品质优于水地,且水旱地小麦品质性状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变异系数最大大于40%,品种间水旱地品质性状变异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优质育种在特早熟陆地棉育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纤维品质均属数量性状,其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对育种工作中亲本组合的选配,以及在分离世代中进行有效选择都带来了很大困难。本试验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对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几个主要物理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以期提高优质育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薏苡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小白壳薏苡、安薏1号、仁薏1号3个薏苡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海拔高度(高、中、低)种植,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薏苡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材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植株高度增加,生育期延长,而分蘖数、着粒层、单株结实粒数、百粒重、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变异系数为10.65%~56.54%,属于中等变异性范围,说明海拔高度对薏苡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影响较大。3个试验材料在不同海拔高度其籽粒的营养品质保持稳定,变异系数为3.70%~9.68%,属于弱变异性范围,说明海拔高度对薏苡营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3个试验材料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分析,可确定在中海拔1 250 m左右为薏苡最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5.
杂交籼稻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个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5项稻火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结果表明:杂交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等5项品质性状在3个地点、2个季节下的变异均达显著;粒形、粒长、垩白度3项外观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地点、季节、基因型3个因素中、季节变异占总变异的分量最大,平均达84.06%,特别是碱解值,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3项品质性状表现突出;地点与季节对各项品质性状的影响无主次之分,遗传力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育种工作的需要,国内外在棉花性状的遗传研究中,除研究质量性状的遗传外,对一些重要的经济性状如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等的遗传,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致认为这些性状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由于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各试验分析结果,往往因材料、地点、年份及分析方法等不同而不尽一致。故欲真正探明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有赖于大量试验资料的累积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环境下种植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永久F_2群体,获得2年三环境的永久F_2群体资料。估算纤维品质性状各项遗传方差比值和进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5个性状的遗传方式基本一致,都受加性、显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的影响,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马克隆值以加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纤维比强度的遗传受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的作用较小,作用不显著。永久F_2群体的杂种优势预测估算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非常小,中亲优势小于3%,并且伸长率性状呈负向杂种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永久F_2群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26个中晚熟期粳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方面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整精米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精米率的国标一级稻谷达标率较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地点间、品种间、年份间均存在较大变异,垩白粒率多受遗传因素影响,环境因子对其也有较大影响,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进行合理调控;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品质育种如果不考虑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单纯改良某一项品质性状,有可能导致综合品质性状下降。辽宁省品质育种的首要目标应是改良外观品质,即选育垩白粒率低、恶白度小和具有良好整精米率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好,子棉产量和铃数稳定性较差;产量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大,而品质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小。【结论】产量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棉花品质性状在一个环境可选育,而产量性状必需结合生态环境选育,才能达到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6个小麦生态区,选用大面积推广的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结果表明: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深入的品质生态区划非常重要。不同品种在各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可能导致品质区划结果不同,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