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番茄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国,在世界番茄加工领域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番茄种植模式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使用较少。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作为我国加工番茄最主要的种植区域,种植方式也仍以小农分散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王俊建  腾磊 《中国蔬菜》2011,1(13):48-50
加工番茄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4 年种植面积首次突破6.67 万hm 2(100 万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新疆加工番茄主要依靠人工多次采摘方式收获,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人工采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加之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采收期劳动力紧张等阻碍了番茄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加工番茄产业的发展,2007 年起,新疆各番茄加工企业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加工番茄机械化种植和采收。一台采摘机每天能采收2.0~3.3 hm 2,相当于200~300 个人的工作量,机械化采摘每667 m 2 可降低采收费240 元,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番茄制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提升。2010 年新疆加工番茄机械化采摘面积已由2007 年的333 hm 2 增加到1 万hm 2。按照规划,未来3 a(年),新疆加工番茄机械化采摘面积有望达到2.67 万hm 2,约占新疆加工番茄种植总面积的40 % 。为实现加工番茄种植管理的标准化和采摘的机械化,特制订本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蔬菜》2007,(8):41-41
中国番茄种植及加工规模已列世界第三,番茄酱出口份额从1999年占世界贸易量的7.7%跃升为2006年的30%。根据世界番茄组织的报告,2006年产季,世界加工鲜番茄总量  相似文献   

4.
<正>加工番茄产业是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是新疆"红色产业"的代表。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疆加工番茄产业已成规模,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加工番茄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人口数量的快速减少,农民工用工价格连年上涨,造成种植番茄成本升高,番茄种植增产不增收已经成为制约番茄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转变番茄种植模式,实施机械化收获,是国内加工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加工番茄机械采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工番茄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工番茄品种也不断推陈出新。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粮屯河加工番茄一代杂种的种植面积占其总种植面积的50%,达到3.3万hm^2,打破了我国加工番茄以种植常规品种UC82和里格尔87—5为主的格局。加工番茄一代杂种以其良好的加工品质、较强的抗逆性、多元化的栽培用途等优良特性,已被加工企业和广大种植户认可,其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还将不断增加。现仅将中粮屯河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加工番茄一代杂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英 《蔬菜》2007,(1):10-11
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加工番茄的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工番茄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新疆石河子市的主栽品种主要是里格尔87-5,此品种现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早衰现象。由新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和石河子天园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的加工番茄杂一代新品种“石红九号”,2  相似文献   

7.
《西南园艺》2006,34(3):44
拥有我国最大番茄种植基地的新疆,年度番茄制品出口量占到全国的90%。国家在此开展的机采技术科研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承担该科研项目的新疆石河子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在石河子垦区进行番茄滴灌种植技术和机械化采收试验。通过7 年的试验研究,目前已筛选出适合机采的番茄品种,确立了机采番茄栽培模式,并首次将常规灌溉种植番茄推进为膜下滴灌种植番茄,技术  相似文献   

8.
番茄加工产品具有抗氧化、抑制突变、降低核酸损伤、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预防癌症等多种保健功能,是西方发达国家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番茄加工产业发展较晚,加工用番茄多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种植,其中新疆由于独特的地域优势发展较快,已形成一个“红色”产业,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河套地区加工番茄栽培技术水平,提升加工番茄产品质量,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了1套适合河套地区的加工型番茄栽培技术规程,内容涉及种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田园清理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通过穴盘育苗、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在提高加工番茄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缩减了种植成本,提升了加工番茄产业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疆加工番茄采后损耗分析与减损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加工番茄种植生产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但番茄采后损耗较严重。该研究对新疆加工番茄采后损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除国际行情波动影响外,一方面是种植品种单一使得番茄集中成熟,导致过剩番茄采后损耗严重;另一方面是番茄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导致番茄交售排长队、运输超高装载等问题,使得番茄采后损耗加巨。并提出番茄品种选育与均衡搭配种植,减缓番茄集中成熟是番茄采后减损的基础;其次是加强番茄种植与生产的组织管理,生产与加工结合起来,使番茄采收、运输与交售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加工番茄新品种IVF1305是以自交系12-814为母本,以12-7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植株有限生长类型,从定植到果实成熟约90 d(天)。成熟后果实呈鲜红色,果形方圆略长,单果质量60~70 g,单果耐压力8.0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番茄红素含量122.0 mg·kg~(-1)(FW)以上,田间耐贮性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丰产稳产,适合机械化采收,每667 m~2产量可达7 500 kg以上。适合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加工番茄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番茄俗称西红柿,既可做水果又能当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保健功效,是适合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的流行蔬菜之一.既可以生食、煮食,又可以加工番茄酱等作为调料使用.露地和棚室均可种植,番茄市场需求大,给农户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番茄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病害,其中番茄晚疫病就是番茄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传播迅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疆加工番茄产业的发展,具备适应性强、高产、抗病等优势的杂交加工番茄品种栽培面积迅速增加,但许多农户由于没有掌握加工番茄杂交品种的种植技术,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现将加工番茄杂交种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仅以番茄酱为例,中国番茄酱的年产量达70万t,已经超过欧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专家预计,2005年我国番茄酱总产量将达到100万t。尽管我国番茄酱产量只占到世界的20%,但由于欧美番茄加工制品主要面向内销,所以中国番茄酱的出口贸易量已占到世界的35%。  相似文献   

15.
新疆番茄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番茄加工产业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经营,已成为该区继棉花产业之后占有份额较大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推进这一产业发展,对该区番茄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工、收购和种植等方面提出提高番茄产业的经济效益,加速番茄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焉耆盆地水土条件好,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最适合于加工番茄种植的区域,每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地左右,是本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2000年前焉耆盆地的加工番茄主栽品种为里格尔87-5,但随着多年的种植,该品种退化严重,易发生丛生株,并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出酱率少。自2001年以来,各番茄制品公司加大了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各种高产优质的杂  相似文献   

17.
加工番茄生产的现状及品种遗传改良浅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概括介绍了目前世界及我国加工番茄生产及遗传改良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番茄制品出口下滑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具有优势的番茄制品出口持续下滑,对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及收入均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新疆、内蒙古番茄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中国加工番茄产业发展和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加工番茄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达4 000多hm2.经生产试验和实践,在加工番茄栽培中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能提高番茄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土壤肥沃、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井电渠系配套好,是加工番茄较为理想的种植基地,目前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早、中、晚熟种植区域,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