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3月26—27日,青海省南部牧区受高原槽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强降温降雪天气过程,其中果洛甘德、达日地区达到了大雪量级,久治地区出现了暴雪量级。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中高纬地区为一脊一槽型环流形势,果洛地区处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中,同时上游西北气流携带的弱冷空气到达果洛,冷暖气流在果洛中部地区交汇明显。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果洛处于假相当位温密集区,其值在312~326 K之间,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针对2017年2月21—22日沈阳地区一次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环流背景场、涡度场、散度场等方面.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急流和切变线以及地面低压倒槽和冷锋共同配置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和水汽条件,涡度和散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平辐合辐散.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与强降雪天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酒泉市强降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3月8—9日,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出现较强的降雪天气,其中玉门和肃州区达到大雪标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酒泉市强降雪的环流形势为横槽南压型,在500 h Pa高空,中亚存在发展的高压脊,脊前冷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700 h Pa高湿区位于北疆沿天山一带,地面系统冷高中心均位于萨彦岭地区,高空地面系统配合较好。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演变表明,强降雪天气出现时段区域内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大气层结处在不稳定状态下,为产生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在酒泉上空水汽聚积,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 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 hPa和850 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均>80%,比湿值处于2.0~2.5 g/kg之间。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50 hPa形势场分布着1个负涡度中心,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对2017年2月21日发生在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 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2槽1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给予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主要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hPa和850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多伦县主要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都达到80%以上,比湿值处于2.0~2.5 g/kg之间。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850 hPa形势场分布着一负涡度中心,如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于农业的影响既有利,同时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卫星云图及物理量场资料,对于孟加拉湾风暴影响形成的2008年10月26—28日玉树地区的大范围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高空图上中高纬地区呈两槽一脊型,低纬地区孟加拉湾风暴发展旺盛并不断北上高原,玉树地区受巴尔喀什湖槽底西北气流与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形成的高原切变线影响;高低空散度、涡度场配置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降水天气过程的出现;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假相当位温的大值区对应暴雪区,对于暴雪天气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5月11日苏尼特右旗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冷涡、强锋区及蒙古气旋、冷锋等是引发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沙尘暴天气发生于正涡度中心前正涡度平流中心一带,当负涡度转变为正涡度且受正涡度控制时发生发展,而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对于垂直气流的发生进而引发沙尘暴极为有利;下沉运动中心高度逐渐下降不断将高层动量向下传至低层,沙尘暴中心与上升运动中心和下沉运动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12日泰安市普降暴雪,范围大,强度强,降水比较均匀,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积雪厚度深。此次降雪主要受中支槽东移影响,沿海高压的阻滞作用造成降水时间长、强度大。低层2支急流带来丰沛的水汽。低层冷空气和前期持续升温为这次过程积蓄大量能量。从物理量场来看,暴雪落区发生在正涡度区,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区及700 hPa强上升速度区三者的重合区。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鄂伦春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旋演变和物理量配置等方面,分析内蒙古鄂伦春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形成原因,此次强降雪出现在500 h Pa西南气流中,850 h Pa低涡中心附近、低层切变线附近靠近暖区一侧以及两支低空急流的左侧交互区,降雪最强时处在地面气旋顶后部。降雪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整层为正涡度区,高低层一致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和维持。下暖上冷的温度平流差异,使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在动力抬升的触发下,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此次强降雪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1日酒泉市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2016年6月1日引发酒泉玉门镇暴雨天气过程的降水特征、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和卫星云图。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类似于"北槽南涡"的流场形势,切变线、冷空气以及高原低涡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暴雨的发生;暴雨发生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成了强烈的抽吸作用;前期降水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此次暴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况与预报场数据,对内蒙古陈巴尔虎旗2016年4月1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环流形势、低层风场结构、温度场演变,找出影响其降雪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过程中发展为冷槽,冷暖空气剧烈交汇,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低层(850 hPa)0℃温度线南下造成降水相态的转变.此次过程对今后的类似降水天气的预报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FNL0.25°×0.25°再分析资料、CMA预报模式等资料,从天气实况、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模式检验等方面,对江汉平原2022年1月27—29日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雪过程受稳定的南支槽和东移的高原槽与低层持续较强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均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水汽通量散度也有强烈辐合,但水汽通量高值区偏南,导致实况降雪远远偏弱;(3)此次过程中CMA模式对江汉平原南部降水量级的预报效果较好,对北部预报效果较差;(4)CMA模式对江汉平原附近急流位置预报不稳定,对850 hPa温度场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高低空形势场和涡度等物理量资料,分析了2017年1月26—27日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过程主要受低空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雪中心位于辽宁东南部,大致有2个中心,分别位于本溪和丹东;此次降雪过程属水汽东北上型强降雪,低空急流明显,850 hPa风速和比湿均达到强降雪指标,比湿大值中心与强降雪中心落区较为一致;强降雪过程发生之前,辽宁上空500 hPa涡度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涡度中心,可作为强降雪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分析表明,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副热带西风急流云系和高原切变云系在河西上空合并发展,且稳定维持,造成张掖市暴雨天气。从雷达回波图可以看出,辐合线和强回波带稳定少动,维持在民乐县上空,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了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500 h Pa和700 h Pa偏南暖湿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河西地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均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MICAPS高低空形势场和涡度等物理量资料,分析了 2017 年 1月26 日至27日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过程主要受低空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雪中心位于辽宁东南部,大致有两个中心,分别位于本溪和丹东;此次降雪过程属水汽东北上型强降雪,低空急流明显,850hpa风速和比湿均达到强降雪指标,比湿大值中心与强降雪中心落区较为一致;强降雪过程发生之前,辽宁上空500hPa涡度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涡度中心,可作为强降雪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2月3~5日孝感市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暴雪天气过程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高空东移小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暖湿气流(暖平流)沿低层冷空气垫爬升是产生强降雪的温度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散度场配置是强的降水天气发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2月3~5日孝感市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暴雪天气过程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高空东移小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暖湿气流(暖平流)沿低层冷空气垫爬升是产生强降雪的温度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散度场配置是强的降水天气发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资料对2008年7月13日发生在宁夏的暴雨天气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其边缘偏南气流与东移冷槽、低涡等配合造成的,其中由于有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形成了局地性暴雨.这次暴雨无辐散层明显偏高,辐合值偏大;气旋深厚,范围大,强度强;低层能量值大,高层能量值小,降水时能量值有所增大,暴雨区与高能轴配合较好;水汽输送及辐合好,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5日青海省南部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降雪过程范围广、强度大造成青海南部地区不同程度的雪灾。在此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青海南部大到暴雪过程的环流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发生在槽前暖区;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及低层冷空气的入侵为青海南部地区的大到暴雪提供了动力条件;槽前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此次大到暴雪过程中,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所形成的最强辐合中心出现在300 h Pa。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 6 h 1°×1°北半球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和2012年7月26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2次极端降水过程进行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次极端降水过程均由副高与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发生在低槽受副高阻挡、典型的"东高西低"的形势之下,台风"维森特"通过维持副高强度和低层水汽输送对极端降水产生间接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涡度场配置,有利于对流和极端降水的发生发展;2次极端降水都具有深厚的湿层、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水汽通量辐合条件,并具备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