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引进7个优良早熟薹蒜品种与本地紫皮蒜进行种植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成蒜早3号、成蒜早2号和二水早等3个早熟薹蒜品种在低海拔地区作主推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2.
张弘 《农村新技术》2006,(11):29-29
一、薹用型珍蒜——华蒜1号该品种是山东金乡地方品种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是现今特早熟薹用型大蒜较好品种,比南方薹蒜早10天上市。白露播种,翌年清明前3-7天收  相似文献   

3.
蒜薹蒜头兼用型大蒜引种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省大蒜主产区薹蒜品种退化问题,引进4个品种与主栽品种二水早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F-27、成蒜早2号、云顶早、成蒜早3号的蒜薹熟性、丰产性、商品性优于二水早,其中YF-27、成蒜早2号综合表现更突出,可作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早薹蒜二号大蒜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今日农村》2005,(9):19-19
早薹蒜二号大蒜系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樊治成教授选育,1997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21份薹蒜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薹蒜播种至采薹时间与其他12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薹蒜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相关分析表明,薹蒜的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薹长及薹粗与播种至采薹时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1、-0.79、-0.67、-0.76和-0.69。通径分析表明,薹蒜叶长、假茎粗对播种至采薹时间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说明薹蒜叶长、假茎粗为影响蒜薹收获时间的主要因素,以上性状可以作为选育早熟薹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中山 《河南农业》2008,(23):35-36
一、选择优良品种生产蒜头应选择大头少瓣、抽薹力弱、皮色洁白光亮、休眠期长、辣味浓香的品种,如苏联红皮蒜、鲁农大蒜;生产蒜薹可选择出薹早、薹长而粗、易抽出的品种,如二水早等。  相似文献   

7.
大蒜二茬(双季)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所谓二茬(双季)大蒜,就是在年度内种植一季早青蒜和一季地膜大蒜(也称收蒜,收薹、蒜头)。  相似文献   

8.
一、播种育苗 大蒜、大葱 作蒜薹、蒜头栽培的有衡阳早薹蒜、成都金堂早、二水早和山东苍山大蒜等品种.大葱选用章丘大葱等品种,一般8月下旬播种,也可于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大蒜秋播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从省内外引进的14个大蒜品种进行了秋播试验,结果表明:金蒜2号、金蒜3号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蒜头大,商品性好,可在天水市太京蒜区种植;汉中蒜、天水大蒜、抽薹早,蒜薹产量高,适宜在天水市薹用大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刘秀培 《农技服务》2005,(10):10-11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2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温带,原产于地势高爽,气候干燥的亚洲西部地区。大蒜的栽培历史较长,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种,我省的地方品种巴江蒜(红皮)以采薹为主,毕节白皮蒜(薹里兼用),毕节红皮蒜(薹果兼用),桐梓红蒜(采薹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1993 ̄199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站以“改良蒜”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大蒜早收后熟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薹后不同时期连株收获后熟均可形成鳞茎,采薹后2 ̄3周连株收获后熟的鳞茎产量和商品性接连田间生长自然成熟的对照。大蒜早收后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品种与播期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6个品种与3个播期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麻江红蒜最优,每667m2产蒜薹576.70kg、蒜瓣1364.45kg,其次是威宁大蒜、遵义白蒜和毕节大蒜,最差为来安大蒜、二季早;威宁大蒜、遵义白蒜、毕节大蒜可进行多年多点试种后逐步扩大种植区域;麻江红蒜、威宁大蒜两个薹瓣兼用型品种可有较宽松的适宜播种期,遵义白蒜、毕节大蒜早播能争取较高的蒜薹、蒜瓣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成蒜早3号”是由成都市第一农科所在“十五”期间选育的薹头兼用型品种,它是从温江蒜优株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在2002~2004年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为比温江蒜、试验点当地品种早抽薹,产量高.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薹蒜和半春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弘 《新农村》2007,(1):14-14
1·薹用型大蒜——华蒜1号该品种由山东金乡地方品种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是现今较好的特早熟薹用型大蒜品种,比南方薹蒜早10天上市。它长势旺,抗逆性强,蒜薹肥而又长,美观,商品性好。白露播种,翌年清明前3~7天收获,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蒜薹900~1000千克,种用蒜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薹蒜和半春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阳县寒冻镇农技站站长姚景礼同志示范种植薹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0年秋姚景礼同志在自己承包的10亩责任田里种植地膜覆盖薹蒜,并带动了乡邻种植80亩地膜薹蒜,由于精细管理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蒜薹、蒜头各300kg以上,亩经济效益在2000元以上.种植地膜覆盖薹蒜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8.
“成蒜早2号”是由成都市第一农科所在“十一五”期间选育的薹头兼用型品种,它是从成都市第一农科所收集保存的早熟资源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在2002~2004年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为比温江蒜、试验点当地品种早抽薹,产量高。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毕节白蒜合理的拔薹技术,为毕节白蒜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毕节白蒜进行摘薹和蒜薹伸长到7~10厘米时顶下不同叶开始拔薹处理,分析不同拔薹高度对白蒜的产质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蒜头产量以处理1(摘薹)最高,为721.36公斤/亩;处理5最低(第4叶开始拔薹),仅530.49公斤/亩。随着拔薹长度的增加,单只蒜头重依次下降,以处理1最高,为30.06克。蒜头、蒜薹总产值以处理2(顶下第1叶)最高,为5 127.43元/亩。根据蒜头、蒜薹的产质量及实际市场价格研究,最佳拔薹长度为顶下第1叶,对蒜头产量影响较小,且总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1.二水早成都市地方中早熟品种。蒜头圆形,外皮淡紫色,味浓,品质好。2.成蒜早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在"十五"期间选育的薹头兼用型品种,蒜头紫红色,香味浓,辣味重,蒜薹细嫩化渣。从播种到始收蒜薹需168天,比温江蒜早18天左右。蒜薹和蒜头平均亩产达340kg和350kg。抗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