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1.解决了双季稻田油菜生产的季节矛盾目前,我省双季水稻大田生长期180天左右,油菜全生育期220天左右,稻-稻-油生产全生育期约需400天。安仁县通过集中育苗,使油菜苗期40天在苗床度过,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早稻、晚稻、油菜大田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期、集中育秧、机械整田、机械插秧、大田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进行规范,从而集成稻-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8月22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市召开全省水旱轮作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大力推广"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关键技术,将适合各生态区的优质水稻、油菜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轻简、机械化生产技术融合应用到"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中,推进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目标。一是开好"三沟"。及时准备好田块,组织机械旋耕分厢,开好"三沟",确保田间无渍水。  相似文献   

5.
江淮地区稻套直播油菜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江淮迟熟中粳稻区,采用中熟中粳机插秧套直播油菜,有利于水稻及早离田;配套应用烯效唑拌种,稻油共生期可长达20 d左右;适宜播种期在9月底至10月初的水稻最后一次灌水,田间水层落干时进行,并掌握及时追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31%,进口依赖度高。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广泛,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菜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是扩种油菜的重要途径。适宜“稻-稻-油”生产模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和湖北等省的双季稻区,约有187万hm2的潜力面积。根据温光资源条件,3个适宜区域即温光资源宽松区、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温光资源约束区均要求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80 d左右,10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收获,才能适宜南方双季稻接茬。从2013年到2022年国家油菜品种试验情况来看,共有75个油菜新品种参加早熟组试验,平均生育期为169.3—185.3 d,平均单产1 635.90—2 228.55 kg·hm-2,其中,有22个品种增产显著。截至2023年5月底,登记生育期在190 d以内,适宜在“稻-稻-油”模式区域种植的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共有72个,均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在品种推广应用上,经相关省份调查,阳光131、丰油...  相似文献   

7.
从油菜生产的品种选择、大田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方面规范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其关键技术包括油-稻(油-玉)二熟制地区播种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油-稻-稻三熟制地区为10月中下旬;播种量为4.5~6.0 kg/hm~2;适宜密度为45万~75万株/hm~2;每公顷施肥量为150~240 kg N,60~90 kg P_2O_5,90~135 kg K_2O,7.5~15.0 kg硼砂,氮肥50%作基肥,磷、钾、硼肥全部作基肥;分段收获在全田油菜全株70%~80%角果变黄时实施,联合收获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变黄色或褐色时实施。  相似文献   

8.
安仁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部,全县辖6镇15乡225个村,耕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2.2万公顷。近年来,安仁县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部门联动、技术促动、企业带动,大力推行稻-稻-油"三熟制"耕作模式,在稳定发展双季稻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菜生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冬油菜播种期与华西秋雨发生时段重合,引起油菜播种-苗期渍害,给油菜机械化播种作业带来影响,农机设备下地后行走不便,或碾压造成土壤板结,最终造成播种后出苗率下降,死苗弱苗增多,播种质量下降。因此渍害成为影响四川油菜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文章针对稻茬油菜生产现状及渍害发生特点,在研发受渍胁迫油菜苗促弱转壮技术中,通过集成机械化开沟排湿、机械化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等技术,总结形成“稻茬直播油菜避湿机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湿渍害,缓解湿渍害对四川平坝低洼地块油菜生产的不利影响,保障油菜播种面积,确保油菜扩面增产,保障食用油安全。  相似文献   

10.
江淮地区稻套直播油菜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江淮迟熟中粳稻区,采用中熟中粳机插秧套直播油菜,有利于水稻及早离田;配套应用烯效唑拌种,稻油共生期可长达20 d左右;适宜播种期在9月底至10月初的水稻最后一次灌水,田间水层落干时进行,并掌握及时追肥。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对供试的10个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进程的特征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油730、圣光127、湘油420是适合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应用的优质、高产,早熟性好,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早熟三月黄虽产量一般,但早熟性好,可作为油菜-中稻-再生稻模式中茬口衔接最好应用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稳定发展,2010年冬种油菜面积达到120万公顷。如何扩大油菜生产面积,安仁、衡阳等县"稻—稻—油"生产发展较快,为各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认真借鉴安仁县"三熟制"油菜生产经验推广"三熟制"油菜生产,每667平方米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市常年种植油菜8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油菜与稻麦相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较低,特别是南部稻区,由于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油菜生产一直处于低迷局画,制约了油菜生产发展.受北部旱田直播油菜的掀起和稻麦套播轻型栽培技术的启发,本站1998年开始对稻套油轻型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操作简便、农户易掌握的稻田套播油菜轻型栽培技术模式及其体系。这一栽培模式和体系迅速在全市各地推广应用,并辐射周边县市的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4.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一、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一)区位优势豫南"稻-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  相似文献   

15.
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早稻-晚稻-套播早熟油菜(油-稻-稻)三熟制下,筛选生育期适宜的高产水稻品种,系统研究早、晚稻高产品种特征,以期为油稻稻三熟制下水稻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与低产和中产类型双季稻相比,高产类型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产量及日均产量显著高于低产类型。(2)高产类型与低产及中产类型双季稻的分蘖增长率、分蘖下降率及高峰苗数差异不显著,但成穗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分蘖呈稳增缓降的发展态势。(3)早稻抽穗期干物质量及各生育时期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结实期与全生育期干物质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产类型显著高于低产类型;晚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及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差异较大,高产类型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但与中产类型差异不显著;各产量类型品种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4)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双季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群体叶面积(LAI)和单茎叶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率则呈降低趋势,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粒叶比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早稻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差异显著,而晚稻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每穗粒数较多、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高产类型早稻品种生育期为105-110 d,日产量75-78 kg·hm-2·d-1,每穗粒数125-140粒,千粒重26-28 g;高产类型晚稻品种生育期约115 d,日产量77-81 kg·hm-2·d-1,每穗粒数140-160粒,千粒重24-28 g。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的适宜播种期,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设置中早39、甬籼15 2个品种,播种期为副区,设置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3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显著影响,对生育期有明显影响;两因子互作处理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先增加后降低,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播种到齐穗天数缩短,齐穗至成熟天数变长,最终造成全生育期缩短,理论产量和实割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早39较甬籼15生育期长、丰产性好。综上所述,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为了获得稳产、高产,播种期以4月20日为宜,品种选择以中早39为宜。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宁国市种植模式大部分是一油一稻,油菜是当地主要的午季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前宁国市油菜主要采取免耕直播机开沟覆土种植,施肥与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以人工为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制约着油菜种植面积扩大。近年来通过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既有效缓解油菜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种植效益,对优化秋冬季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稳定油菜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油-稻、油-稻-稻两熟与三熟制混栽区.近年来,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粮油经作兼顾型的油-瓜-稻"三杂"配套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年在城固县开展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沣油737播量试验,探索出稻茬免耕直播油菜适宜的播量及农机农艺参数,为油菜节本高效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奠定了油菜稳定发展的基础。试验表明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沣油737适宜的播量为每亩300-350克,并随播量增加,株高、分枝及主花序长和角果数等呈递减趋势,而分枝节位呈递增趋势,有利于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20.
为检测长期进行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变化,以长期稻-稻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在连续30年轮作和连作的大田(湖南安仁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类土壤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试验于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4月3个时期对定点试验土壤进行取样。通过枯草芽孢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3个时期采样土壤的检测结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比连作土壤分别增加37.50%,27.06%和20.20%;轮作和连作2015年7月采样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大于2016年4月采样土壤测定值,大于2015年10月采样土壤测定值。研究结果表明稻-稻-油菜轮作提高了土壤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使土壤中对作物生长有益的特定功能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