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进行了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枸杞蚜虫的综合作用研究,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枸杞蚜虫药后1 d的各致死浓度:LC50~LC99为3.0255~17.5711μg/mL,药后5 d的LC50~LC99为0.6551~3.8036μg/mL;对小十三星瓢虫幼虫药后1 d的各致死浓度:LC50~LC99为1.8655~21.9584μg/mL,药后4 d的LC50~LC99为0.4811~5.6624μg/mL;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两者互为函数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吡虫啉直接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小十三星瓢虫幼虫对蚜虫的取食量,高剂量处理的捕食量小于低剂量处理的捕食量,且日捕食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的杀灭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以及GS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摇蚊4龄幼虫为试虫,分别用5,10,15μg/L雷公藤总生物碱进行处理,以用丙酮处理为对照,24~72 h后观察幼虫反应,测定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并用RT-PCR方法,检测了摇蚊11个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具有杀灭活性,24,48,72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19,19.092和16.760μg/L。在亚致死质量浓度(5,10,15μg/L)下,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4龄幼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同期对照相比,酶活性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73.49%(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和73.20%(以3,4-二氯硝基苯(DCNB)为底物)。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摇蚊11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中,有2个基因(CtGSTu3和CtGSTu4)在mRNA水平上被诱导上调表达,且mRNA表达量随着雷公藤总生物碱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雷公藤总生物碱对摇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有被开发为摇蚊控制剂的潜能。在亚致死质量浓度(5~15μg/L)处理下,雷公藤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摇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并诱导CtGSTu3和CtGSTu4 mRNA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3.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相似文献   

4.
博落回浸提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饲喂法测定了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d)R.Br.]提取物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25、20、10 g/L的博落同浸提液处理茶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5.42%、70.83%、52.08%、52.08%和31.25%,致死中浓度LC50为20.83 g/L;茶尺蠖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17%、62.50%、43.75%、37.50%和25.00%,LC50为30.35 g/L.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天,浓度分别为100、500、25、20、10 g/L的博落回浸提液处理茶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58%、52.08%、37.50%、37.50%和16.67%,LC50为46.07 g/L;茶尺蠖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2%、50.00%、37.50%、35.42%和12.50%,LC50为52.10 g/L.因此,博落回浸提物防治茶毛虫、茶尺蠖以饲喂法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四种农药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进行了毒力测定,并对其在田间进行了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点滴法处理后48 h,甲维盐的LD50为8.70μg/g,毒死蜱的LD50为10.37μg/g,虫螨腈的LD50为13.16μg/g,虫酰肼的LD50为64.26μg/g。浸叶法处理后48 h,甲维盐的LC50为0.70μg/mL,虫螨腈的LC50为1.52μg/mL,虫酰肼的LC50为6.77μg/mL,毒死蜱的LC50为36.41μg/mL。室外测定的结果表明,甲维盐与虫螨腈的防效较高,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由此可见,甲维盐和虫螨腈对斜纹夜蛾的毒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静态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硫酸铜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02,0.587,0.509 mg/L和1.810,1.412,1.27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13 mg/L;硫酸亚铁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472,9.819,8.297 mg/L和24.876,19.024,16.83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3,1.68 mg/L;戊二醛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86,13.264,12.319 mg/L和45.101,42.701,40.54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3,4.05 mg/L;氧化钙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2.609,102.299,98.815 mg/L和119.345,117.288,114.30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9.88,11.43 mg/L。在泥鳅苗种阶段,药物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氧化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种杀虫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7.279、35.515、35.006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423、62.781、62.301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205、15.315、13.749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441、28.797、25.898mg/L,两种杀虫剂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2种常见杀虫药对中华鰟鮍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含量为6%的伊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71.68、45.04、37.81、35.69μg/L,安全浓度为0.001 3μg/L;含量为1%的阿维菌素对中华鰟鮍的LC50分别为129.35、77.35、47.54、34.63μg/L,安全浓度为0.000 2μg/L。[结论]中华鰟鮍对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2种大环内酯类杀虫药较敏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否则极易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室内毒力,以及0.1%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228.28和136.67 m g/L,对菜青虫5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307.61和238.18 m g/L;1.0%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较强,其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69.62和20.35 m g/L,对菜青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93.18和44.62 m g/L。250倍稀释的雷公藤生物碱乳油(有效含量为40 m g/L)田间喷雾处理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3%和82.71%,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可见,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两种蔬菜害虫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戊二醛和季铵盐复合物对黄鳝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戊二醛和季铵盐复合物对黄鳝(Monopterusalbus)的急性毒性作用,观察了黄鳝对2种药剂的毒性反应症状,得出了戊二醛对黄鳝的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8.77、41.69、38.54、30.05mL/m3,季铵盐复合物对黄鳝的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296.72、164.10、111.55、76.76mL/m3;2种药物对黄鳝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01mL/m3和7.68mL/m3;2种药物对黄鳝的毒性强弱顺序为:戊二醛>季铵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李崇禄  游堂贵  黄韡  黄跃辉  高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28+132-128,132
[目的]筛选适合防控烟草脉斑病传毒媒介烟蚜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2010~2011年对烟蚜进行了3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参试的3种药剂中,对烟蚜的防治效果以5%吡虫啉乳油1 200倍液最好,药后10 d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达到83.4%,虫口减退率为97.73%;其次是200 g/L吡虫啉可溶液剂4 000倍液和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药后10 d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2%和81.1%,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04%和96.63%。[结论]3种药剂可作为烤烟生产中防治烟蚜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d)R.Br.)提取物—血根碱(制成血根碱酊剂)、总生物碱对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玫瑰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osaceum)、许兰黄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leini)、红色毛癣...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制剂防治香料烟蚜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烟蚜[Myzus persica(Sulzer)]是危害香料烟的重要害虫。应用生物制剂防治烟蚜,对提高香料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保山香料烟种植区用白僵菌制剂防治烟蚜,取得了较好效果。小区试验表明,喷施3 d后防治效果达54.54%,5 d后控制了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达92.2%,接近化学杀虫剂2.5%功夫防治效果(97.4%)。大田试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喷施5 d后防治效果达80.2%~85.6%.  相似文献   

14.
黄刚  徐明勇  钱凤英  张西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8-20529
[目的]探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烟蚜的致病性。[方法]以4株球孢白僵菌(B-1、B-2、B-3和B-4)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烟草蚜虫的致病性。[结果]受测的4株白僵菌菌株对烟草蚜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B-3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5%以上,B-1、B-2菌株的分生孢子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超过80%,其菌丝对蚜虫也有较高的致病率;4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烟草蚜虫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施用48 h后其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结论]为烟草蚜虫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速离心分离游离的苦参碱(MAT)和氧化苦参碱(OMT),应用HPLC法测定MAT和OMT的浓度并计算包封率,建立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包封率的HPLC测定方法。结果显示,MAT进样量在0.074~0.370μg/mL、OMT进样量在0.263~1.315μg/mL时,两者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高加样量0.148μg/mL和低加样量0.111μg/mL下,MAT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8.2%,RSD分别为1.07%和2.38%;OMT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和100.2%,RSD分别为0.75%和0.66%。制剂中MAT和OMT的包封率分别为80.43%和74.70%,RSD分别为1.03%和1.11%。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披针叶黄华抗杉木炭疽菌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预试验中发现披针叶黄华地上部分乙醇浸提物具有抗杉木炭疽菌活性 ,进一步用不同溶剂 ,在不同 p H值下萃取得到 4个组分 .生测表明披针叶黄华中生物碱部分对杉木炭疽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其生物碱对杉木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较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强 ,对杉木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的 EC50分别为 1 36.0 μg/m L和 1 555.0 μg/m L  相似文献   

17.
在小麦抽穗期喷施5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麦蚜,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支出费用做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毒死蜱(480 g/L)750 mL/hm2 + 叫停(7.5%)750mL/hm2的药剂组合模式防治效果最佳、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8.
借界头烟蚜茧蜂养殖及扩繁点提供的条件,在不同的繁蜂方式下用不同的烟蚜茧蜂蜂源对烟蚜的寄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单株繁蜂的方法接棚壁上的成蜂寄生效果和形成僵蚜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接僵蚜,再次是CK,而接烟株上的成蜂寄生效果最次,但形成僵蚜量却明显大于CK。而用高密度繁蜂的方法接僵蚜的寄生效果和形成僵蚜量效果显著,其次是接烟株上成蜂,高密度繁蜂在不同蜂源下的防效高于单株繁蜂。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环己酰亚胺对烟草疫霉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环己酰亚胺对烟草黑胫病的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环己酰亚胺浓度为5μg/mL时对烟草疫霉菌的孢子萌发已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μg/mL时抑制率达100%;环己酰亚胺能够抑制烟草疫霉菌丝的生长,在燕麦片培养基平板上,4μg/mL和8μg/mL的环己酰亚胺抑制效果达到84.0%和98.5%;在盆栽试验中15μg/mL的环己酰亚胺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75%.  相似文献   

20.
黄淮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6年4月初至6月底,对平顶山烟区宝丰、叶县、郏县3个县进行了烟蚜有翅蚜发生期的定点调查,以及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蚜有翅蚜迁飞活动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中旬;在所诱集的有翅蚜中,烟蚜的比例最大;在诱集方式上,黄板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黄皿,效果较好;而烟区病毒病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病毒病的流行与有翅蚜迁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周边不同环境因素、盖膜及移栽方式、移栽期等对有翅蚜发生动态和病毒病的流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