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结构,研究了叉车所采用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基于混联式叉车的结构特点,对混联式叉车的整车控制器采用分层递阶的控制策略。基于前向模型的优点,采用前向式建模方法对混联式混合动力叉车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建立了整车模型。在JB/T3300-1992行业标准规定的循环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层递阶控制策略一方面能够保证混联式叉车的动力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叉车能量流的有效管理,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0.95%。  相似文献   

2.
对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耦合装置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研究、试验验证。首先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分析;其次计算动能、等效转动惯量、广义力,分析其动力学特性;最后建立动力耦合装置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SimulationX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动力耦合装置实现了差速传动,满足了设计要求,为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原理和拖拉机工作特性和传动特性要求,设计了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系统。在对混合动力拖拉机牵引特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并对其动力传动系统各部件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以某混合动力拖拉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挡位下,发动机分别提供60%和40%负荷时的驱动力和爬坡度,以及混合动力拖拉机犁耕作业稳定工作1 h的等效能耗随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变化关系,并对犁耕作业时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各挡驱动力和爬坡度与发动机提供的负荷呈正比,而转速匹配范围随发动机负荷的增大而减小。犁耕作业时,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理论计算结果可靠;且在某一挡位下,等效能耗随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高而增高。对混合动力拖拉机与同功率燃油拖拉机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发现混合动力拖拉机在犁耕作业下,最高可节能24%。  相似文献   

4.
混合动力系统在汽车领域已得到成熟应用,近年来向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等领域渗透和发展.在总结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功用的基础上,对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一动力耦合机构进行了分类研究,介绍了动力耦合机构的功能,并从不同角度对各种动力耦合方式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各种动力耦合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分析了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机构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汽车、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混合动力化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对环境和节能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根据其动力系统的结构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机电耦合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最后展望了混合动力耦合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分层控制与硬件在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内燃机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无法直接给混合动力汽车,需要重新设计混合动力汽车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提出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分层控制体系,上层控制采用基于动态滑模的整车期望驱动总力矩制定策略;中层控制采用基于低通滤波的发动机目标转矩设计算法和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控制的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底层控制采用基于动态补偿的系统退出策略。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抑制车轮的过度滑转,有效地实现了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首次将ADVISOR和AMESim软件联合进行建模仿真,根据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各项参数,在ADVISOR和AMESim中搭建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使用AMESim中的混合优化工具HOT(Hybrid Optimization Tool)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型进行优化,在NEDC工况下对优化后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得到了提升,与优化前相比最高车速和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此优化方法对后续串联式和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驱动电机在混合动力车辆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以双轴并联混合动力车辆为例,结合对某型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电机性能试验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研究工作,研究了混合动力车辆对所用电机的主要技术要求:效率、动态响应、电磁干扰、低温与高温性能和噪声等,指出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机所应该具备的特殊性能.  相似文献   

9.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在越野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类型、特点及适应场合,提出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选取方法。选取分路式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作为CFA6470HEV混合动力轻型越野车的驱动系统方案,并对该系统的动力参数匹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合适的驱动电机以及电池组参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提出一种利用轮毂电机驱动两后轮的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特性分析,提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对驱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参数进行设计和选型,通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的方法对驱动系统不同工况下的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了混合动力拖拉机发电机和轮毂电机稳定工作1 h的发电量和耗电量,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数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的效率及性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两种动力源——发电机组和蓄电池组在进行功率合成时存在电压合成范围窄、合成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搭建了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理论模型,推导出了两种动力源功率合成的规律公式,得到了功率合成的规律,并在串联式混合动力试验台上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与动力源优化综合控制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有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方法由于负载工况的剧烈波动和不可预知性,导致动力源工作点很大部分分布于高油耗区域,动力源本身效率无法得到提高,从而影响了整机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液压挖掘机全局功率匹配与动力源优化的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以传统功率匹配方法为基础,结合混合动力的特点,在实现动力源、液压泵和负载三者功率匹配的同时,优化动力源的工作点,提高整机的燃油经济性.试验表明采用该策略的液压挖掘机能够实现全局功率匹配,同时减小了发动机的转速波动,使其工作在高燃油效率区域,提高了整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混合动力机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混合动力机车技术优缺点。结合我国铁路机车运营现状,阐述了发展混合动力机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内燃机机车的内燃—电力混合型动力机车的研究方案。从现有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分析了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电网中的谐波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分析了一种并联电感型混合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广义积分控制方法来实现电网电流的无差跟踪。利用PSCAD/EMTDC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并联电感型混合有源滤波器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PI控制器相比,能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为农村电网的谐波治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从功率平衡的观点研究了风光混合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分析得出了多能量源之间的功率分配及工作模式切换律.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混合发电系统整体性能;同时,该方法还为多能量源混合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利用车辆的轮毂驱动电机在制动时产生阻(制动)力矩,将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向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根据制动要求调节制动力矩(充电电流),在满足制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量的回收。在混合动力摩托车上的试验表明,能量回收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量回收率最高可达25.1%,该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摩托车。  相似文献   

17.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动力转换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角度出发,确立了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建立了以直流电动机和发动机为动力源,金属带无级自动变速器为调速装置,行星排为动力转换器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分别以发动机最佳燃油经济性和电动机最佳效率为控制目标,分析了混合动力车辆由电动机驱动向发动机驱动转换时的综合控制策略。从而为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配电线路中接入风光电源,提升线路末端电压,治理户用型风光互补低电压问题。通过潮流计算,分析农村配电线路中未接入风光电源、在同样位置接入不容容量和在不同位置接入同样容量风光电源3种情况下的电压偏移情况。结果表明,在适当位置接入适当容量的风光电源,可以提高线路电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国家大力发展小水电的政策,满足偏远地区的农村用电需求,可以利用当地的新能源建立风水光互补发电系统,就地发电.为此,在充分考虑互补系统环境价值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目标优化策略的模式和模糊线形加权的算法,以确定户用风水光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互补系统设计的数学模型,并对某村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提升汽车电源电压从14V到42V的技术原因。重点介绍了组成汽车42V系统的车载电源、一体化的启动机/发电机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分析了对该系统的独特要求,并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1芯片永磁同步电动机的ISA/ISG系统控制方案。指出了采用集成式起动机/发电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