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琼脂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比较了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对5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热处理、紫外线和介质pH值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菌丝体5种提取物均对测试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在甲醇提取物各极性部位中,乙酸乙酯萃取部的抑菌活性最强。热处理及紫外线照射对提取物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随着介质pH值的增大,提取物抑菌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4种耐腐性树种心材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强耐腐性树种心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开发新型木材防腐剂,本研究选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氯仿4种溶剂,采用浸渍法对桑、水曲柳、圆柏和华北落叶松4种树种心材进行提取,共计获得16种提取物,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即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的抑菌活性,并研究了提取物对这2种真菌的实验室木材防腐性能,与水基防腐剂ACQ-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桑甲醇、桑丙酮和桑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腐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桑甲醇、桑乙酸乙酯及圆柏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褐腐菌抑制活性较强,其它各提取物对2种菌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下,抑菌活性相对较弱。其中桑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在浓度1 g/L时对2种菌的抑制率均达到了90%以上,EC50分别为0.173 g/L和0.324 g/L;浓度为8 g/L时桑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达到Ⅰ级。  相似文献   

3.
研究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甲醇提取物及不同提取部位抑菌活性。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台湾相思成分进行提取,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和滤纸片法测定提取物对14种动物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测定各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台湾相思甲醇提取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在10.0 g/L浓度下,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9种动物病原细菌有抑制活性。其中对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 olerac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的抑菌率均达89.55%以上,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0 g/L;台湾相思对植物病原真菌和动物病原细菌均有广谱抑制作用,活性部位主要在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沙蚕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采用甲醇溶剂对沙蚕体内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提取物对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沙蚕提取物对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在0.098 mg/ml以下。  相似文献   

5.
7种中草药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干样0.1 g/mL浓度下,鱼腥草、龙牙草、半边莲、丹参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多种供试菌种的抑制率达到100%;腺梗豨莶茎和叶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差;接骨草茎和叶的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差,对供试5种病菌的抑制作用均低于70%.  相似文献   

6.
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抑菌能力,明确其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存在剂量效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总体不及VC抗氧化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四种供试菌在体外具有的抑制作用,均随着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且其抑菌活性不具特异性,同一质量浓度下对四种不同供试菌抑菌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抑菌能力,明确其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存在剂量效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总体不及VC抗氧化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供试菌在体外具有的抑制作用,均随着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且其抑菌活性不具特异性,同一质量浓度下对4种不同供试菌抑菌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河朔荛花进行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筛选,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纯。[方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对河朔荛花进行超声波提取,进行粘虫、蚜虫的杀虫生物活性测定,以及对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并采用活性追踪法,应用常压柱层析法结合重结晶T、LC等技术,对河朔荛花石油醚浸膏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在浓度为500 mg/L时,河朔荛花3种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种均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浓度为5%时石油醚提取物对蚜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对石油醚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分离,得馏分F4对蚜虫的触杀活性最高,其致死率达60.00%。[结论]河朔荛花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较多,其活性部分及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僵蚕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比较所得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为解析和深入研究僵蚕的抑菌药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僵蚕为材料,以体积分数95%乙醇为提取溶剂,对中药僵蚕的4种提取方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煎煮法、冷浸法)进行平行比较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探讨了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体积分数95%乙醇、甲醇和水7种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采用比色法、纸片扩散试验和肉汤倍比稀释法研究所得僵蚕活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活性。【结果】以体积分数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法提取时的浸膏得率最高。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时,7种提取溶剂中,以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浸膏的得率最高。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体积分数95%乙醇为提取溶剂时,所得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其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僵蚕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僵蚕的抗炎作用与其抑菌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藤茶泡水前后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进行酚含量的测定,抑菌圈法进行抗细菌活性测定,菌饼法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并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藤茶泡水前后乙醇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分别为168和56 kg/g,藤茶泡水前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葡萄孢霉、胶孢炭疽菌和葡萄白腐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泡水后的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胞杆菌不再有抑制作用,对其他5种菌仍有抑制活性但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藤茶泡水前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5.09和36.01μg/m L。[结论]藤茶泡水后的残渣仍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被继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蜈蚣草为试材,甲醇为溶剂,采用渗漉法浸提蜈蚣草,结合GC–MS对蜈蚣草甲醇提取物成分进行检测,并对蜈蚣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甲醇提取物中酯类成分最多,占54.22%;其次为醇类物质,占24.03%;酮类、酸类和吲哚类物质含量较少,依次为10.44%、6.73%和1.34%;总黄酮含量为4.81%;蜈蚣草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强,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0.15 mg/m L,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作用的EC50分别为6.55、0.09、4.11、0.45 mg/m L。  相似文献   

13.
陈丛瑾  潘柳姣  韦龙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79-11880
采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4种有机溶剂冷浸提取,分别得到了甲醇提取物(ME)、乙醇提取物(EE)、丙酮提取物(AE)和乙酸乙酯提取物(EAE)。然后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各提取物进行了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4种溶剂提取得到的姜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差别,其中以丙酮提取物的效果最佳。鲜姜黄可作为抗氧化物质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50和IC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 ?g/m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芸香草不同极性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的测定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70%乙醇、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溶剂对云香草进行提取,分别测量其中的多酚含量,并以其中的多酚为基准,比较分析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云香草70%乙醇、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多酚含量分别为3.87、0.52、0.41、0.83和1.57 mg/g,即提取液极性增大时,多酚含量也相应增加;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所含多酚质量浓度相同时,70%乙醇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大,并与抗坏血酸相近,而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的抗氧化活性较小。[结论]芸香草多酚以极性多酚为主,且其抗氧化活性随多酚极性的增加而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微波预处理提取辣椒碱工艺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雅婷  陈秋萍  李天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6-20478
[目的]对微波预处理法提取辣椒碱工艺及辣椒碱的抑菌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在常规溶剂浸提法的基础上,在浸提之前加入微波预处理过程;参照GB 10783—2008方法,采用FAO紫外双比色法测定辣椒碱含量;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提取所得辣椒碱的抑菌效果。[结果]提取辣椒碱的适宜工艺为:浸润剂为95%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0,微波功率200 W,微波预处理时间2 min,浸取温度40~50℃,浸取时间2 h,浸提次数3次。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碱提取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对裂殖酵母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细菌抑菌效果最弱。[结论]微波预处理法显著提高了辣椒碱提取速度以及提取效率;辣椒碱提取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七种植物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甘草、花生壳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查理烘箱法高温诱导猪油发生过氧化反应。测定其过氧化值作为评价抗氧化性能的依据。结果表明:七种天然提取物皆可有效地延缓猪油的过氧化反应,且在0.05%~0.2%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甘草、花生壳、核桃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甘草添加量为0.2%以下时与0.2%茶多酚及n位相当,当甘草添加量为0.2%时抗氧化性已超过了0.2%的茶多酚。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本地区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 (Thunb.ex Murray) Lindl.]多糖,以滤纸片法测定多糖的体外抑菌活性;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体系测定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见血青多糖对供试菌种生长未表现出抑制性,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0.1~2.0 mg/mL见血青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4.4%~18.6%,0.5~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3%~59.8%,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同等浓度维生素C(VC)的60.6%.  相似文献   

19.
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顺成  李翠翠  乔青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3-12105
[目的]研究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方法]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对丁香和厚朴的醇提物进行萃取,以食品中常见的8种腐败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纸片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抑菌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法和Rancimat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性。[结果]丁香的石油醚萃取液、厚朴的石油醚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对食品腐败常见的8种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各萃取液对DPPH自由基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但丁香的各萃取相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均强于厚朴萃取相。各萃取液对猪油体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依次为:厚朴乙酸乙酯萃取液〉厚朴石油醚萃取液〉丁香乙酸乙酯萃取液〉丁香石油醚萃取液〉丁香水萃取液〉厚朴水萃取液。[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 × 103 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