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旋转分电器外壳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研究其对燃用M20甲醇-汽油和E20乙醇-汽油(甲醇、乙醇体积分数均为20%)混合燃料电喷汽油机的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机燃用M20和E20时最高压力点比纯汽油分别提前1℃A(曲轴转角)和0.5℃A,最佳点火提前角分别提前约2℃A和1℃A;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燃用2种燃料的汽油机性能和排放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扭矩和功率增大,能量消耗率降低,CO、HC和NOx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考察了燃用乙醇作为增氧剂的不同掺混比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电控汽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乙醇的90号无铅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Reid蒸气压有所升高,但仍符合国家标准。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汽油机功率有所下降,发动机比油耗有所上升,而比能耗在大部分试验工况下较纯汽油的略高或基本相同,但在高转速、大负荷情况下,燃用体积分数为7.4%、9.8%的混合燃料时,比能耗却低于纯汽油。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拖拉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造成汽油、柴油能源日趋紧张。汽油和柴油仅是石油产品的一部分,而作为石油副产品的液化石油气(LPC)和压缩天然气(CNG),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这部分能源只有一部分用做生活燃料,而有相当数量白白烧掉。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能源,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是当今各国重点的研究项目。 一、国外发动机代用燃料现状 发动机燃用代用燃料主要是减轻对石油燃料(汽油、柴油)的压力,及降低发动机有害物的排放量。汽油机的代用燃料主要有甲醇、乙醇、压缩天然气和液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保温,在JL368Q3型电喷汽油机上开展了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管保温降低醇醛排放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发动机的醇醛排放。结果表明:与排气管保温前相比,排气管保温后醇排放降低,低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变化不大,中高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降低,醇醛排放降幅随排气温度升高而变大。排气管保温延长了排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时间,有利于未燃醇、醛的快速氧化,转速为4 000 r/min、负荷高于21 N·m时(Tc≥900 K),排气管保温后未燃醇、醛排放降低70%以上。排气温度和高温下的氧化反应时间对醇醛的氧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双燃料汽车就是在保留原车燃油系统情况下,加装一套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供给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可在汽油和LPG之间自由转换。汽车燃用LPG与燃用汽油时一样,驾驶员只需操纵油门踏板,就能改变发动机的工况,适应汽车行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混合油(由植物油,汽油,水,活性剂组成)在BJC-I-4型发动机上应用的试验研究,测定了发动机的转速,扭矩,点火提前角,燃料消耗量及排气温度,CO与HC排放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混合油时发动机怠速排放明显低于燃烧汽油时的CO及HC排放,分别下降94.6%和41.1%,在发动机中等负荷运转时燃用混合油油耗上升,最大功率下降,经过点火时间调整后燃用混合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比油耗低于汽油,节油效果明显,平均达到9.414%,但功率比燃烧汽油的平均下降8.149%。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说使用点燃式汽油发动机的车辆和机械都可以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答:E10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性能优于无铅汽油,国家试验和国内外实践证明,使用乙醇含量为10%以下的车用乙醇汽油.无论是电喷或化油器发动机的车辆和机械,无需进行任何改动,都可以使用,且性能相当,并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8.
利用CFD分析软件AVL FIRE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研究发动机燃用不同掺比燃料的燃烧特性,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计算了乙醇掺比对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累积放热量及放热率等的影响;模拟出了不同配比混合燃料下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各方面的性能。模拟结果得出:在中高负荷下,乙醇的低十六烷值、高汽化潜热值和含氧对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的缸内压力和放热率的影响较大,发动机燃用E10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从电喷汽油发动机不能正常启动故障表现出的症状入手,分析了该故障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并对电喷发动机的检查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电喷汽油机使用CNG燃料后,动力性有所下降,针对此情况,提出以油门开度信号为控制信号,在小负荷工况下,燃用CNG;在大负荷工况下,改烧气为烧油的模式。通过电喷发动机台架试验证明,采用此燃烧模式在发动机大负荷工况下,动力性改善效果明显,燃料能耗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正交试验的乙醇汽油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改善整机性能,针对一台掺烧10%乙醇的汽油发动机进行了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了进气总管长度、进气总管管径、进气歧管长度、进气歧管管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L16正交表,利用GT-POWER软件对LJ276QE汽油发动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利用规范加权平方和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对低掺烧比乙醇汽油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优化后,发动机的功率最大提高2.86%、扭矩最大提高2.81%、燃油消耗率最大降低3.02%.  相似文献   

12.
E10乙醇汽油在通用小型汽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道路用车辆中使用的通用小型汽油机未做调整的情况下,试验研究了燃用E10乙醇汽油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用小型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后,动力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超过5%;与93#标准汽油相比,中小负荷下乙醇汽油的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而大负荷时与汽油基本持平;按照EPA排放法规对其比较排放性,发现乙醇汽油在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CO有所下降,而HC,NOx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小型汽油机改造为两用燃料发动机使用的一体式比例混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台架试验表明,应用新研制的混合器使两用燃料发动机在使用汽油燃料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机一致;使用LPG燃料时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相当,经济性明显改善,HC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但稳态NOx排放恶化。怠速排放优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法规的限值。  相似文献   

14.
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匹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空燃比的控制目标及工作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喷油脉谱(MAP)匹配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取了465QA型电控汽油机的喷油MAP图,用它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并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汽油/玉米秸杆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应用研究,测量了燃用混合燃料前后内燃机的转矩、功率、有效燃料消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混合油时内燃机的最大转矩、功率等动力性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O及CH排放污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索出多种比较理想的轻油高辛烷值调合剂,开发了多种以轻油为基础油的火花点火发动机代用燃料。经发动机台架性能对比试验及缸内过程参数分析表明:轻油基混合燃料具有较好的抗爆性,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过程稳定,可获得与燃用汽油相近的动力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轻油基混合燃料辛烷值较高,可使发动机采用更高的压缩比工作,显著地提高了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可以作为火花点火发动机的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17.
车用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调节、燃油喷射、燃烧系统3方面对车用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进行了概述。车用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大发展并取代目前的进气道直接喷射方式。通过对排放、积炭、催化器及燃油喷射系统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缸内直接喷射式汽油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排放已成为当今大气最主要的污染源。围绕减少有害排放物和降低能耗这两个主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洁净”能源,寻找代用燃料。其中,石油液化气是一种较理想的代用燃料。为此,就汽油机燃用配比组分不同的石油液化气在台架上进行了试验,对功率、扭矩、油耗、加速、排放等主要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丙烷含量为64.3%的2#石油液化气最适合作汽油机的气体燃料。  相似文献   

19.
在具有双喷射系统的压燃式发动机中,用一个喷射系统喷射乙醇作为主燃料,另一个喷射柴油作为点火燃料,进行了不同乙醇喷射定时的性能试验和燃烧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止点前21°CA喷射点火柴油时,乙醇可以先于柴油喷射,在上止点前25°CA喷射乙醇燃料时发动机的经济性能最佳,接近原柴油机水平,在上止点前29°CA左右喷射乙醇燃料时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缸内的统计最大压力在小负荷时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降低,在大负荷时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最大压力标准方差随着乙醇喷射定时提前而增大,并且工作循环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当乙醇喷射定时在上止点前31°CA时双燃料发动机不能较好地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空燃比控制对分层稀燃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侧进气道设置有涡流控制阀(SCV)的四气门单缸实验发动机上,利用自行开发的电控稀燃系统,对该分层稀燃发动机空燃比对排放和油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空燃比的精确控制对分层稀燃发动机的燃烧有重要意义;增加火焰的传播速度,抑制高空燃比下HC的生成,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