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本书总结了历年来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茶树)成果,并从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创新利用、品种选育和产业开发等方面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及保靖黄金茶等五大地方特色茶树资源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安徽茶区优良群体种的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种质资源分布广泛。本研究经过初步筛选后,对选取的10个区域优质群体种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这10个不同的群体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不同区域间亲缘关系树状图。这对于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富的地方群体种种质资源、整合和保护茶树种质资源、选育优良的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技简讯     
我国是茶树种质资源大国,已有名称登录的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品系、单株、引入品种以及野生茶树1000余份.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其实生群体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基因.种质资源收集得越多,给新品种选育提供的选择机会也就多,就能更有效地选育出符合人们各种需要的新品种.特别是通过系统鉴定,获取各种特异种质材料,对突破茶树现有利用范围,为人们提供更广泛、更有价值的产品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某些种质材料,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开发利用,直接为茶叶生产服务.此外,通过对茶树种质资源的考察、分析、研究,尤其是对种质材料的特征化学成分、细胞学、生物学、酶学等各学科交叉研究,可  相似文献   

5.
海峡茶讯     
《福建茶叶》2008,32(4)
福建将筛选保存200份以上优异茶树种质材料据福建省农业斤消息,为了支持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利于茶树新品种选育,福建省将保护对我国茶树育种有重大影响或福建省特有的优异茶树种质,筛选保存200份以上的优异茶树种质材料,并选育出省级茶树良种2个。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发掘茶树种质资源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茶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和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树在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性状变异。作为一种重要的叶用经济植物,茶树的叶色、叶形、树型等表型性状,由于具有易鉴别和易利用的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和应用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茶树种质收集与培育现状、种质特性、变异机理等方面,对新梢表型性状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白(黄)化、紫化及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茶树种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化茶树新品种“中白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德产茶历史悠久,区域内小气候变化明显,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彩。为了挖掘地方优异种质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联合当地茶叶企业和茶农对地方茶树资源进行发掘。1997年从乾潭镇罗村浪彩坞红狮岩的半野生群体种中发现3株白化突变单株,后经过单株选育,育成了适制名优绿茶的叶色白化突变的茶树新品种"中白1号",现将选育过程报告如下。一、选育经过中白1号,原名为"新安白茶1号",来源于浙江省建  相似文献   

8.
<正>7月29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保靖县农业局选育的特早生高产优质绿茶茶树新品种——黄金茶168号进行了现场评议。专家们在实地考察新品种黄金茶168号示范茶园基础上,听取了课题组汇报,评审了茶样。专家组现场评议认为,黄金茶168号选育程序合理,具有特异性、稳定性,适宜在湖南省各茶区推广应用,建议申报品种登记。据介绍,黄金茶168号是从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保靖黄金茶"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择法培育而成的茶树新品  相似文献   

9.
遗传多样性评价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筛选的9对SSR引物对17份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标记在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56个,PIC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4和1.07,参试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D)在0.14~0.78;当D=0.19时,可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4类,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茶树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茶树地方群体种对所处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茶树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意义重大,如广西的桂绿1号、桂热2号、桂香18号等均从地方群体种选育而来。广西柳州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其中九万山、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丰富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特定环境下形成了柳州地方特色群体种。本文利用柳州地方资源圃群体种鲜叶原料进行柳州本地工夫红茶产品试制,并与引进种植于柳州区域的无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海拔31.33~1469.00m,并对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SW战略分析法,试图从影响湘茶产业发展的内生因素:自然生态资源、种质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产业现状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湘茶产业的发展,初步探明湘茶的竞争地位和实力,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汝城白毛茶是湖南四大茶树地方群体资源之一,也是白毛茶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 Chang)的典型代表,已有研究表明汝城白毛茶在演化地位上与湖南其他3个地方群体资源差异较大,且在植物学特征、生化成分、制茶品质等方面特色鲜明。但目前对汝城白毛茶种质资源次生代谢物的差异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以汝城白毛茶为研究对象,湖南典型地方茶树资源安化群体(AHQT, C. sinensis var. sinensis)、城步峒茶[CBDC, C.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江华苦茶[JHKC, C.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为对照,筛选汝城白毛茶中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并进行K均值聚类(K-means)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AHQT、CBDC、JHKC相比,分别在汝城白毛茶中筛选到显著差异代谢物189、180、162个,种类最多的为黄酮类(69、51、60个),其次为酚酸类(31、40、25个),...  相似文献   

15.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类群Ⅰ嘌呤生物碱总量及构成接近于常见茶树品种;类群Ⅱ嘌呤生物碱较高,且主要由咖啡碱...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是近年来的菌中新贵。从秀珍菇遗传特性、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自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等综述了秀珍菇遗传育种的现状及进展。开展秀珍菇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评价和利用研究,对秀珍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秀珍菇种质资源,促进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十五年来茶叶科研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建国卅五年来我国茶叶科研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茶树生长发育的特性与引种试验、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品种选育与组织培养、茶树栽培技术及其与土壤、营养及水分条件的关系,茶树病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茶类与茶叶加工技术,茶树光能利用与物质代谢,茶叶化学成分与红、绿茶品质的关系,茶叶的药用价值,茶籽的工业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获得了582 bp(rbc L)和426 bp(trn H-psb A)的片段序列,rbc L序列的变异位点共27个,占扩增位点数的5.15%,trn H-psb A序列的变异位点共134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31.46%。rbc L序列在26个参试材料中共产生17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61和0.008 32,trn H-psb A序列共产生26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98和0.046 79,收集的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MEGA 6.0软件按照UPGMA法分别对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各序列对参试材料的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在自展数值大于50%情况下分别将参试材料分为了3个类群和4个类群。参试资源除部分江华苦茶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外,大部分资源都单独形成1个分支,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