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冀西北玉米的库、源关系。方法相同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2个紧凑型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2个平展型品种——长城799、张玉117,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对4种玉米的源、库协调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普通品种,开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增大,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8**)。结论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开花后群体光合势,即在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库容的扩大和充实,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超高产玉米与普通玉米源库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和普通玉米源库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普通品种,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8**);粒叶比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通吉100,超高产品种"先玉335"与普通品种"通吉100"粒叶比差异极显著;茎鞘物质输出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负相关,但与产量的负相关性最明显,其中"先玉335"两者间呈极显著负相关(-0.725 1**)。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属较典型的源限制型,而普通品种"长城799"和"通吉100"属源库互作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高产玉米源库特征及产量关系。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胚乳细胞数的变化。结果群体条件下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叶面积指数和胚乳细胞数均高于普通品种,而高产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在高密度下和普通玉米叶绿素含量接近,但果、穗、叶、叶肉细胞中三、四环以上的细胞所占比例大;品种粒叶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超高产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张玉117,超高产先玉335和普通品种张玉117粒叶比差异极显著(P≤0.01);4个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差异极显著(P≤0.01),由低到高的顺序是超高产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张玉117。结论试验条件下,从源库特征上比较,高产先玉335和郑单958属较典型的源库互作型,适宜在冀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玉米灌浆速率与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为试材,以长城799和通吉100普通玉米品种为对照,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和最终积累量都表现出先玉335高于郑单958高于长城799和通吉100;超高产玉米品种的苞叶和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率较高,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对玉米籽粒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氮胁迫条件下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普通高产玉米品种长城799、农大364的产量关系,各品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产量因素及产量也随之增加,在N2水平下各品种产量达到最大值,可见多施氮肥对玉米增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品种产量关系表现为:N0水平下表现为郑单958农大364先玉335长城799;N1水平下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长城799农大364;N2水平下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长城799农大364。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玉米叶面积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智鸿  申林  孙刚  曹洋  包岩  梁煊赫  吴春胜  孙丰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27-2228,2230
以超高产玉米先玉335及郑单958和普通玉米长城799为试验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的关系呈S型生长曲线;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和最终积累量都表现出先玉335高于郑单958及长城799的趋势.苞叶和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率较高,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对玉米籽粒的贡献率最大.在功能上,高产玉米先玉335叶片长成以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持续时间均高于长城799,长城799大,这对乳熟期获取较大的生物产量和提高籽粒产量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生理特性及光合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8428.35 kg.hm-2,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最大增长速率均大于平展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对夏玉米(郑单958、先玉335、东单335和东单80)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和光合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株中穗型品种郑单958在高密度处理时各项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性能指标较优;大株大穗型品种东单80在低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中株中穗型品种东单335和大株中穗型品种先玉335在中高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产量的下降.不同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冠层特性与光能截获量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相比,茎叶夹角较小(19.9°~23.6°),叶向值大(43.9~62.6),株型紧凑,群体内透光率随密度增加降低幅度较小,其受光态势优于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群体光能截获量达到90%的叶面积系数为4.85,远大于平展型玉米3.49.紧凑型玉米具有叶片净同化率相对稳定、叶面积系数适宜值大、耐密植、干物质生产效率高、单株生产力和产量潜力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3个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鲜食糯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5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鲜食糯玉米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种植密度为48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787.7 kg/ha;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种植密度为60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0473.0 kg/ha;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214.4 kg/ha。【结论】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48000~54000、54000~60000和54000~60000株/ha。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挖掘青贮玉米品种高产潜力性状的途径,为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质青贮玉米、多分蘖型青贮玉米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产量形成特点和干物质积累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1-4].[结果](1)青贮玉米品种与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随着生长发育进程均呈S形曲线变化.生育期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有分蘖型玉米品种.(2)干物质和鲜重的积累速率:粮饲兼用型玉米干物质积累速率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的92~111 d,为灌浆期;鲜重积累速率峰值则出现在苗后57~ 72 d,为大喇叭口期.无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与鲜重的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苗后92~ 111 d,为灌浆期.分蘖型青贮玉米品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苗后111~128 d,鲜重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苗后57~ 72 d.(3)干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量大小因玉米品种类型不同而异,青贮玉米科多4号因生育期较长,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雌穗基本不能成熟,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干物质则主要分配在雌穗中.[结论]从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看出:对三种类型玉米的干物质生产情况比较,全生育期均以无分蘖青贮玉米品种的新饲玉10号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粮饲兼用型SC - 704次之,多分蘖青贮玉米科多4号最低.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看出: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为雌穗>茎秆>叶片>苞叶>叶鞘.  相似文献   

13.
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合  张强  赵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6-9137,9139
[目的]为了寻找玉米秸秆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5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复合酶进行玉米秸秆的酶解,研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秸秆在降解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影响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因素为:p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反应温度。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20%,底物浓度5.0%,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50℃,pH值5.0。此时,降解率最高(达27.6%)。电镜观察表明:玉米秸秆经酶解作用后表面蜡质结构被降解,内部的致密结构变得松散,出现空洞。[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万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91-6992
[目的]报道1份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TFMs。[方法]采用综合鉴定、逐级分类的方法,对1份不明类型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播期的育性表现为:5月15日播种的有3株花药较饱满,部分花药外露,但未见花药开裂现象,其他株和其他播期植株花药均瘦瘪,无花粉,完全不育;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结果表明,获白、自330、N6测交F1,花药大小颜色、开花散粉正常,可育株率100%,镜检可染花粉率90%以上,推测其为孢子体不育。[结论]经初步判定,TFMs属于C组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制度下所形成的剖面构造特征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现行耕作制度所形成的2种"平面型"和"波浪型"剖面特征,比较了吉林省中部玉米连作黑土不同剖面构型的物理肥力特性。[结果]平面型剖面构造的土壤物理肥力水平较高,其土壤结构性比波浪型剖面构型的优良。平面型犁底层剖面构造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相关分析表明,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作物的产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和0.703。在各相对湿度条件下2种土壤剖面型的吸湿水含量排序始终是平面型>波浪型(厚层黑土)>波浪型(薄层黑土)。[结论]现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导致吉林玉米带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气孔数量及形态差异。[方法]以超甜玉米(华威6号)、爆裂玉米(特爆2号)、糯玉米(西星黄糯6号)、高油玉米(高油115)和普通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玉米穗位叶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不同基因型玉米上表皮及下表皮气孔的形态及数量均存在差异,不同基因型玉米的上表皮气孔数均小于下表皮气孔数。[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挖掘不同基因型玉米的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探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甜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及体细胞再生植株的诱导作用,寻找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以甜玉米甜单10号杂交种幼胚为外植体,以复合型培养基为基本培养条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玉米幼胚再生的4个生长调节剂的作用进行探讨,通过DPS软件分析对9种培养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适合实验基因型的最佳培养基,初步建立了甜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结果]AgNO3是诱导Ⅱ型愈伤的关键因素,其次是2,4-D和L-pro,而CH影响最弱。最佳培养基为N6(大量)+B5(微量)+0.1g/L肌醇+500mg/LPro+2mg/L2,4-D+10mg/LAgNO3。[结论]AgNO3对诱导愈伤组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使用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增加畸形苗的比率。  相似文献   

18.
牛斌  冯莎莎  张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9-17430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变化,为构建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和运筹肥水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小麦玉米平作(麦玉平作)为对照,研究北京地区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小麦、玉米的光合变化。[结果]麦玉玉间套作模式增产的主要机制是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其中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764mg/g,较对照提高了8.88%,光合速率平均为30.62mg CO2/(dm^2·h),较对照提高30.29%;夏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平均值为51.1,较对照提高了4.07%,光合速率平均为58.05mgCO2/(dm^2·h),较对照提高14.54%。[结论]麦玉玉间套作模式提高了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松辽平原玉米连作带黑土水分渗透的原因与机理。[方法]2002年秋季对松辽平原重要玉米产区的生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对采集的46个耕层土壤样品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表明,在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方式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型",而年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平面型"。模拟构型试验显示,"平面型"剖面构造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水分渗透的速率,减少了雨水径流;"波浪型"剖面耕层土壤的耗水量比"平面型"剖面的大,特别是后期,易发生水分亏缺现象。[结论]现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导致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探讨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二倍体纯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种化学药剂二甲基亚砜(DMSO)、马来酰肼(MH)、聚乙二醇(PEG)、秋水仙碱(Col),采用4因素6水平的L6(64)D=0.299 0正交试验设计处理10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玉米材料。[结果]DMSO与Col处理对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有显著效果;DMSO与PEG、MH与Col不存在交互作用;DMSO与MH、DMSO与Col、MH与PEG有交互作用,其中DMSO与Col、MH与PEG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而DMSO与MH之间存在的是负交互作用;38份孤雌生殖纯系与4份常规自交系进行AB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结果各个组合达到极显著差异,A、B组亲本配合力及其双亲间的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二倍体纯系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