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草原资源管理系统综合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技术,以辽宁省1∶250000和1∶50000比例尺的电子地图为基础本底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的草原GPS数据和草原属性数据建立了辽宁省草原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B/S辅以C/S架构构建系统,设置了系统设置、专题管理、统计分析、项目管理、文献管理和权限设置等模块,涵盖了草原资源、属性、工程、灾害、监测、知识、文献和报表等信息,为草原管理提供了系统、高效、便捷和直观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对于提高辽宁省草原资源管理水平、实现草原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上海、云南、贵州、台湾、越南和以色列等地收集引进的359份资源进行鉴定分析,将相关资源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库形式进行共享应用。火龙果种质资源数据库基于B/S三层网络架构,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2008数据库技术和领域驱动模式进行开发。系统录入各火龙果种质资源相关数据,包括基本信息、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果实品质等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可视化管理、检索、图片管理等功能。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旨在实现火龙果种质资源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升火龙果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利用率,为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成果的分析和处理,并基于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ASP.NET技术构建B/S多层架构应用系统的思想,开发了集草地数据信息化管理、草地数据地图可视化、草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指标数据统计和分析、文档资料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河南省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建设,促进草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草地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基础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应用Web技术、JAVA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构建草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解决草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多元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集成应用和共享技术,为政府和业界提供一个草地资源多元信息查询的基础科学数据平台和数据分析、研究平台。通过搜集前人研究所取得的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从当前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动态信息,应用GIS原理和JAVA语言,集成多元图层及属性数据,开发专用的软件,在Internet上建立草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来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从而实现空间—属性双向复合查询,适时更换图件等主要功能。经查阅大量资料表明,应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遥感技术以及系统开发语言(JAVA语言)来构建草原生态系统的虚拟多维空间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为业界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共享平台,对实现我国数字草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通过决策树分类、像元二分模型和二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古浪县草原资源、温性草原植被覆盖及其生产力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浪县总草原面积22.41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分别占1.68%、1.66%、32.55%、24.02%和40.08%;正常年景古浪县温性草原以20%FVC40%植被盖度为主,近10年温性草原FVC出现逐步改善的趋势;温性草原平均鲜草产量为1 042.70kg/hm~2,以500~1 000kg/hm~2产量草原所占面积较大,占温性草原总面积的50.01%,其次为1 000~500kg/hm~2草地,占41.87%,全县7.29万hm~2温性草原总鲜草产量7.61万t,可承载3.65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笔者作为"宁夏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系统"的定点测报人员,以3S(RS、GIS、GPS)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宁南山区退牧还草后的典型天然草原即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进行了连续5年的定点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有草原资源生态状况、植被状况、生产力、退牧换草工程效益、草原火灾和草地病虫鼠害。监测和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分析,监测区的天然草原生产力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B/S模式开发,ASP实现前后台的数据交互,SQL Sever 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该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分为管理员和学生两种权限,主要实现了实验环境的配置、学生信息的管理、老师信息的管理、班级的管理、实验报告的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B/S模式开发,ASP实现前后台的数据交互,SQL Sever 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该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分为管理员和学生两种权限,主要实现了实验环境的配置、学生信息的管理、老师信息的管理、班级的管理、实验报告的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是基于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管理和开发利用乌珠穆沁草原的思想而进行设计的。系统开发借助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C++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 MapObjects5.2、数据库软件SQLServer2000,进行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系统具有信息存储提取、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地图属性提取、地图判读、专题图生成、生态工程规划分析等功能。系统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数据共享,为相关部门进行生态监测、保护、规划、管理提供数字化操作平台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应用“3S”技术(GIS、RS、GPS)为主要手段,辅以地面路线调查,通过建立遥感与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反演地面信息而进行了阿坝县退牧还草工程的遥感监测,并对工程实施情况、工程建设效益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价与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牧草种植管理专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介绍了牧草种植管理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 ES)的结构体系与设计思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建立以遥感图像数据、土壤养分数据、专题地图矢量数据、自然地理条件因子等为主体的数据库;由专业经验及领域知识建立了决策库;由相关模型建立模型库,将这4个库通过程序代码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4库一体化专家系统结构.实现了在牧草种植地区草种信息咨询服务,牧草种植优化配置分析,适宜性评价及预测预报,退耕还草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的估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The broad-scale 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 (e.g., rangeland health, restoration needs)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We argue that creating a database that links state-and-transition models (STMs) to spatial units is a valuable management tool for structuring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landscapes, and for housing information on the responses of land areas to management actions. To address this need, we introduce a multifactor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ecological sites and STMs that is directly linked to recent concepts of vegetation dynamics in rangelands. We describe how this classification was used as a basis for creating a spatial database and maps of ecological states. We provide an example of how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has been applied in over 1.2 million ha of public rangelands in southern New Mexico using aerial photo interpretation supplemented with existing inventory data and rapid field assessments. The resulting state map has been used by the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1) to design landscape-level shrub control efforts, 2) to structure and report district-wide rangeland health assessments, and 3) to evaluate locations for energy development.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op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maps and their current limitations, including the use of satellite imagery and concepts for defining states. We argue that cataloging ecological states in a spatial context has clear benefits for rangeland managers because it connects STM concepts to specific land areas. State mapping provides a means to generate and store spatially explicit data resulting from tests of the propositions in STMs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解释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图对象Map Objects2.3、编程语言Microsoft VisualBasic.net 2.0和Access数据库,建立牧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其查询检索、管理数据和打印报表生成等功能。该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牧草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种质资源查询检索、详细信息展示和打印报表生成;另一部分为空间数据库,实现种质资源空间分布等相关地理信息的查询和检索。  相似文献   

14.
草地资源退化不能仅仅归谬于全球变化、人口压力和放牧强度的增加,政府的决策和现行的体制对草地的健康发展同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合理的政策法规和有效的实施体制,单纯的技术管理往往不能根本改变目前草地退化的现状。从中国草地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存在问题、草地科研体制与方向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草地管理的组织机构以及美国草地管理政策启示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政府决策和体制对草地健康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促进草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家庭牧场是草地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其管理水平对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草地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家畜精准管理理论、放牧适宜度理论、非平衡草场生态系统弹性管理理论为研发依据,采用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开发了一款基于Windows系统的家庭牧场管理模型。该模型包括后台数据库、系统输入和输出3个模块,以12个月为运行周期,通过输入饲草供给、家畜需求、家庭收支等数据,从畜群结构、牧场家畜承载量、草畜平衡、草地健康、牧场收益5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形成牧场经营管理评估报告。牧户可根据评估报告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并依据优化方案相应改进生产管理活动。本模型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家庭牧场为试点,完成了模型参数调试、生产管理评价以及优化等工作。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界面设置便捷、操作简单,评价和优化输出报表图文并茂,可以帮助牧场主施行有效的管理决策。此外,该模型还在后台数据库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研空白,为后期草地畜牧业科研指出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区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采用B/S架构,运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Windows2003Server作为运行平台,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运行于Internet上,利用Internet构建数字化奶牛管理系统网络。按照管理权限分州、县、乡三级设若干个管理站,将农区奶牛的繁育、防疫、交易等信息纳入系统,实现农区奶牛相关信息的远程数据化动态管理。只要能接入Internet的地方就可能访问数字化奶牛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美国草原管理法律法规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草地资源的立法管理是各国管理草地资源防止草地退化的主要人为调控手段。美国草原立法开始早,立法体系完善,对美国公共草地合理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草地立法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草原立法和管理主要在各州层面上,对公共草地管理作用不大,使西部公共草地处于无序利用状态,草地退化严重;第二是《泰勒放牧法》颁布后,开始了公共草地管理,建立了有照放牧和放牧收费制度;第三是美国草地的多用途管理,出台了与草地资源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主要是《环境政策法》和《联邦土地政策管理法》,草地资源相关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家立法规定下,对草地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美国草地立法过程和立法思想,对于合理管理中国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Recent opposition to the rangeland management paradigm of achieving uniform, moderate grazing across entire landscapes has emerged because heterogeneity is recognized as the foundation of biodiversity, ecosystem resilience, and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goals appear to drive the traditional rangeland management focus on homogeneity and uniformity. To determine if preference for homogeneity is a broadly applicable social construct or one limit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ers, we determined preferences for heterogeneous grassland landscapes expressed by three study populations—managers of working lands (ranchers), natural resource professionals (grassland/rangeland specialist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living in rangeland regions within the US Great Plains. We distributed surveys that included photographs of landscapes and patterned images to assess preference. Preference for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among ranchers, natural resource professional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our study area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entral paradigm of managing rangeland for homogeneity. However, we discovered that people, acros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population group, clearly prefer heterogeneous patterned images to homogeneous patterned images. This suggests that preference for homogeneity is acquired.  相似文献   

19.
红三叶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体系.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平台,建立了以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红三叶试验观测数据等为基础的数据库,并构建相关模型,实现在我国南方山区,红三叶品种选择、播种、灌溉、施肥、刈割利用等栽培技术的决策;同时对不同管理措施下红三叶生长情景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目标管理决策建议.该系统有红三叶基本信息、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数据与模型、红三叶栽培技术决策、红三叶生长情景预测与目标管理决策4个模块.通过系统运行,可实现红三叶栽培管理信息的查询、栽培技术的智能决策,以及红三叶生产情景预测和目标管理的科学决策,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