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5种冷季型草坪草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彦  张芸芸 《草业科学》2011,28(11):1909-1914
通过生化培养箱模拟北京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粗茎早熟禾(P.trivialis)这5种冷季型草坪草在热胁迫过程中的外观质量指标每株绿叶数、生长高度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昼夜35 ℃/30 ℃的高温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草坪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高温环境中变化趋势不一致,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匍匐剪股颖和粗茎早熟禾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草坪草的SOD、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POD和CAT活性下降的幅度增大。在高温胁迫过程中,5种草坪草每株绿叶数和植株生长高度降低。 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种草坪草大致聚为3个耐热级别:1级(相对耐热)高羊茅;2级(中等耐热)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匐剪股颖;3级(相对敏感)粗茎早熟禾。  相似文献   

2.
以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0%,0.40%,0.60%,0.80%)处理40 d后对3种草坪草叶片中保护酶(POD,SOD,CAT)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各自的耐盐性强弱。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3种草坪草叶片中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在0.80%盐浓度下,大穗结缕草叶片中的保护酶活性较高而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较低;低盐浓度下(<0.40%),3种草坪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高盐浓度下(>0.60%),随盐浓度升高而下降。在0.80%盐浓度下,大穗结缕草叶片的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且下降值较小。表明大穗结缕草具有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取代试验设计,设置5个丝茅侵入量梯度,模拟入侵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3种冷季型草坪。70d后,测定草坪草的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伤害程度、光合色素含量及生长发育指标,研究3种草坪草对丝茅入侵生理响应的种间差异及侵入量对草坪草危害差异。结果表明:(1)丝茅的入侵极显著提高了3种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侵入量间SOD,POD和CAT活性有显著差异,草种间SOD和CAT活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POD活性差异较小(P0.05);(2)丝茅入侵伤害了细胞膜透性,极显著提高了3种草的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P0.01),草种间差异为SSMDASPPro,侵入量间差异为MDASPSSPro;(3)丝茅入侵极显著降低了草坪草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含量(P0.01),对Chla/b无显著影响,侵入量间差异为Chla+bChlaChlbChla/b,草种间差异为ChlaChlbChla/bChla+b;(4)丝茅入侵极显著降低了草坪草的分蘖数与单株生物量(P0.01);(5)侵入量大于10%时显著提高了SP,SS和Pro含量;20%显著提高了SOD和POD活性和MDA含量,降低了Chla、Chla+b含量及分蘖数与单株生物量;大于30%显著提高了CAT活性,降低了Chlb含量。3种草坪草对丝茅入侵生理响应差异显著,侵入量越大对草坪草伤害越大,综合防治是解决丝茅危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铅胁迫对三种暖季型草坪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西  吴亚娇  孙凌霞 《草业学报》2014,23(4):171-18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铅胁迫对假俭草、狗牙根与结缕草3种暖季型草坪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铅,研究铅积累对草坪外观质量、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叶片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草坪草外观质量、根系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同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地上部生物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叶片中的电导率显著增加。不同浓度铅胁迫下,3种草内3种保护酶的反应程度不同。 在各个铅胁迫水平下,假俭草叶片SOD活性逐渐升高,在20 d时达到最大值;CAT活性自处理后5 d时相比对照显著升高,此后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而只有在2000和4000 mg/kg铅胁迫水平下,POD活性显著升高,处理后25 d时达到最大值。狗牙根在各胁迫水平下,SOD活性自处理后5 d时均升高,25 d时骤升至最大值;在15 d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 POD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结缕草叶片SOD活性在最高胁迫水平下处理5 d后急剧升高,15 d时达到最大值;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25 d时达到最大值;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15 d时达到最大值。对照3种草坪草对铅胁迫的响应变化具有差异,通过分析得出3种草坪草对铅抗性能力依次排序为:狗牙根>结缕草>假俭草。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苜蓿材料(Medicago Sativa)对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对来自国内外的30份苜蓿材料进行了苗期抗病性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不同抗感病材料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材料对茎点霉叶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各材料间病情指数(4.28~51.65)变化较大,其中抗病性最强的是来自内蒙的‘敖汉苜蓿’,感病性最强的是来自陕西的‘陕西苜蓿’,中抗材料有10份。接菌前,各材料间CAT,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PAL活性差异不显著;接菌后,3种酶活性均比接菌前有所升高,CAT和PAL呈先增后减的趋势,SOD活性呈依次递减趋势;同一材料在接菌后第4,8,12天3种酶活性也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池栽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草坪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E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Pro)等多项生理指标,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控释氮肥与多效唑互作对模拟运动场草坪草抗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而保护酶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则持续降低。高肥及喷施PP333的处理F2P1(N20g/m^2、多效唑PP333 600mg/L),其草坪草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最多,保护酶系统活性最强,抗寒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与5个不同钾素水平进行交互处理,以草地早熟禾品种Merit为试材,研究钾对水分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理特性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钾素浓度下,水分胁迫显著(P0.05)降低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显著(P0.05)增加草地早熟禾电导率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钾素浓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与0mmol/L钾处理相比,9mmol/L钾处理下Merit的POD、SOD、CAT活性分别上升了68%、35%、65%,对于缓解干旱、提高草坪耐受性和坪用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L)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适用于运动场草坪建植等。但结缕草在北方生长绿期较短,制约了其大面积的应用,因此培育绿期长、抗性好的结缕草品种成为重要育种目标。而SGRSTAY-GREEN)滞绿基因的发现为改善结缕草持绿性提供了便利。本研究通过对野生植株与结缕草Zjsgr突变株系的叶绿素含量、MDA (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检测,探究野生植株与突变植株在离体处理模拟的逆境胁迫下各指标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植株与野生植株相比,在逆境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更小;逆境胁迫下,突变植株的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更低;在非胁迫环境下,突变植株部分抗氧化酶活性更高。总体来看Zjsgr突变植株在离体处理下具有较好的持绿性,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ZjSGR基因可能与植物抗逆性有关,为全面研究ZjSGR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对选育结缕草滞绿、抗逆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延缓天堂草、马尼拉草衰老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RGA3、BA和PP33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暖季型草坪草天堂草和马尼拉草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GA3,BA、PP333处理可使2种草坪草叶绿素和蛋白质分解速度变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增高,从而延缓草坪草衰老,延长草坪绿色期。  相似文献   

10.
草坪施用土壤改良剂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种草坪草进行盆栽连续干旱试验,通过测定其叶片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与草坪草的抗旱性有一定的关系:(1)不同的草种对YNEC的施用效果反映是不同的,受影响的大小依次为黑麦草〉高羊茅〉混播〉草地早熟禾;(2)施加土壤改良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值初期低于对照,而后又能高于对照,具有敏感的反应机制,这可能是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丹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9,27(1):163-169
为研究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新品系(R)的耐低温性,本试验以岷山红三叶(CK1)和甘红1号红三叶(CK2)品种为对照,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进行4℃低温胁迫,测定了各参试材料的叶片含水量(Content of leaf water,LWC),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CHL),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SS),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3个红三叶材料叶片的LWC和CHL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SS含量则逐渐升高,POD,S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3个参试材料中,R的LWC和SS含量最低,CHL,MDA含量及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最高;从红三叶材料×低温胁迫天数交互作用而言,R的LWC下降幅度较大,CHL含量显著高于CK2(P<0.05),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2对照材料(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红三叶材料的耐低温性综合评价表明,3个红三叶材料耐低温性强弱依次为R > CK1 > CK2。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结缕草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纬度来源结缕草(Zoysia Willd)对低温的响应,本研究以两份结缕草种质LT-40(高纬度)和LT-22(低纬度)为材料,分析了适温(30℃/25℃)、亚适温(18℃/12℃)、冷害(8℃/2℃)和冻害(2℃/-4℃)4种温度对叶片电导率(Electrolyte leakage,EL)、叶绿素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片脂肪酸含量及不饱和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EL增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且在LT-22中变化更大;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升高,且在LT-40中表现更为显著;低温下叶片中棕榈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硬脂酸含量只在LT-40叶片中显著下降,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在LT-40叶片中显著低于对照,而亚麻酸含量在LT-40叶片中却显著高于对照,不饱和指数在LT-40叶片中显著高于对照。高纬度来源的结缕草在低温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较好的质膜稳定性,因而其耐寒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品种海滨雀稗的抗寒性,以4个品种的海滨雀稗为供试材料,探讨低温胁迫(4℃)对海滨雀稗的生理影响,并对4个品种的海滨雀稗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能够使海滨雀稗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处理28d后,PL和Sa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低温胁迫能够使海滨雀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在处理第28 d时,Sa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海滨雀稗的H2O2和O2-含量随着低温处理而增加,处理28 d后4个品种间的O2-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L和SP品种的H2O2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使海滨雀稗的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然后再升高的趋势,处理后第28 d,4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低温胁迫能够使海滨雀稗的POD活性升高,但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低温可以降低海滨雀稗CAT和APX的活性,其中CAT活性4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品种的A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各项生理指标,Sa品种的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GB)对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匍匐翦股颖的生长调控作用,以匍匐翦股颖(T-1)成熟草皮为材料,移栽至温室适应性生长50 d后,分别用0,50,100,200 mmol/L的GB喷施匍匐翦股颖叶片,3 d后进行人工模拟干旱处理和复水处理,研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外源GB对匍匐翦股颖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匍匐翦股颖的坪观质量、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而外施一定浓度的GB可使干旱胁迫引起的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显著降低,同时相对提高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并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复水后,各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GB处理恢复甚至优于干旱处理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GB对干旱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的抗旱性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在复水后使匍匐翦股颖积累了更多对干旱逆境的防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综合各项指标,100 mmol/L的GB处理最有利于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烯效唑(S3307)在寒地红小豆生长中缓解低温伤害、保护根系的作用,建立红小豆抗冷生产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在盆栽条件下,以两个红小豆品种宝清红(耐冷型品种)和天津红(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d)和叶面喷施20mg·L^-1S3307处理,对红小豆根系抗寒生理指标、产量及不同温度敏感性红小豆品种的S3307响应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导致红小豆根系逆境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低温诱导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强,引起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提高,同时也促使MDA含量上升,最终导致红小豆产量下降。与常温条件相比,喷施清水的宝清红和天津红,低温处理3d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9.21%和52.57%;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和25.3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4.92%和11.01%、5.93%和0.75%、53.33%和13.33%。低温处理5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6.27%和3.15%;MDA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5.41%和51.08%、产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9.39%和41.69%。低温条件下,喷施S3307与喷施清水的宝清红和天津红相比较,处理3d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2.01%和0.46%、8.55%和1.40%;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3.45%和24.06%、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3.60%和15.95%,CAT活性分别提高了4.35%和5.88%。处理5d时,MDA含量分别降低了9.05%和4.37%;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3.06%和43.88%。综上,S3307通过增加可溶性物质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缓解低温伤害,进而降低低温对红小豆造成的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与低温冷冻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翌年秋季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越冬前期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和-30℃低温冷冻胁迫处理,以低温冷藏(4℃)为对照,测定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抗氧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11月5日末次刈割的苜蓿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17.12℃;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20℃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15、-20、-25℃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草莓移栽时经常遇到高温导致草莓移栽成活率低,死苗现象严重,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失。为了研究芸苔素内酯对高温胁迫下草莓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处理草莓后,测定了38℃高温胁迫下草莓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及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04mg/L、0.08mg/L时,可提高草莓叶片中的叶绿素、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升抗氧化酶的活性(SOD、POD、CAT)、降低丙二醛含量,因此认为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可以提高草莓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苜蓿叶片离体干旱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兰 《草业科学》2008,25(2):77-83
以国内外20个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干旱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结合草产量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草产量高,叶片CAT、POD和SOD活性存有率高.依据上述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 20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抗旱性强、较强、中等和弱4个等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7个荔枝珍稀种质的耐寒性及其安全越冬的生理机制,研究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7个荔枝种质离体叶片冻害指数及伤害率的变化,拟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并分析荔枝在越冬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7份试材叶片的冻害指数和伤害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YA1和紫娘喜的耐寒性较强,而马贵荔和无核荔则较低。为了能够安全越冬,各种质通过生理调控来提高其耐寒性。随着气温的下降,叶片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降低,束缚水和束缚水/自由水升高,气温回升后又出现逆转。越冬期间,各试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MDA的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OD活性呈缓慢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