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桂桑优12杂交桑种子园为样本,对2018年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0 hm2种子园总成本为774 391元,其中土地租赁成本150 000元,物资成本365 727元,人工成本258 664元,净利润为250 3049元,折合每667 m2种子园净利润为16 686.99元。分别分析了剪枝、采果、桑种子淘洗加工等生产环节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种子园、提升机械化水平、增加种子园的综合收益等提升种子园经济效益的举措。总结得出广西杂交桑种子园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同时伴有高风险的项目,需要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2.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年)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年),土壤有机碳降低到开垦前土地的水平。2)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次生盐碱地种植枸杞在生长初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但是随着枸杞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性质呈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过程与当前大量灌水、施化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未来20~30年内枸杞林地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当前的农田耕作方式,增加有机肥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固碳效益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抽样调查广西木薯蚕主产区龙州县3个乡镇5个村共178户养蚕户的养殖情况,进行木薯蚕饲养经济效益分析。调查的养蚕户约占所在村、屯总户数的3%~14%,分布面广,养殖规模小,蚕房充足的农户普遍采用地面育形式饲养。在薯、蚕兼收的前提下用木薯叶养蚕,每667 m2木薯地年平均总产值为2 895.00元,净利润为218.86元,成本利润率8.18%,种植和养殖环节与种桑养蚕相比消耗的人力物力少,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杨锦梅  嵇伟亚 《江苏蚕业》2005,27(4):49-49,13
<正>为了解决桑园半年闲无收益,提高桑园的经济 效益,滨海县东坎镇新安村六组蚕农张道军多年来 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该户桑园667m2,其中 266m2套作平菇,收获平菇4次计1 000kg以上,按 市场收购价,一项收入1 400余元,全年养蚕3.5张, 收入2 300元,如全部套作平菇,667m2产值可达 5 925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楚州区在新桑园建设上,成功摸索出一套"成园快、投产早、收益多"的桑园快速丰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当年栽桑(春栽),当年成林(667 m2栽1 000~1 200株,当年秋期养成有效枝条6 000根左右,产叶1 000~1 500 kg),当年养蚕(秋期667 m2桑可养蚕1.5~2张),当年收益(667 m2桑可收获茧款1 000~1 500元).现将桑园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桑园的综合利用,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进行桑草套作,蚕鸡套养.选择黑麦草、苦荬菜、菊苣三个品种,其产量高,适口性好,较耐荫.桑草套作牧草产量能够达到30 000~45 000 kg/hm2,肉鸡一年能出栏四批,每只鸡2 kg左右,纯利润3.5~5元,平均每667 m2收入2 000元左右.桑园植草、养蚕每年每667 m2效益近4 000元.比常规栽桑养蚕收入增加2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春马铃薯、夏白菜、越冬甘蓝一年三作三收种植模式,一般667 m2产马铃薯2 500kg,夏白菜3 000~4000kg,越冬甘蓝3000~3 500kg,纯收入4 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鳞副泥鳅在藕塘中自然繁殖技术,通过池塘改建,在10个面积为2 000 m2的泰国花奇莲池塘进行大鳞副泥鳅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池塘中投放性腺发育成熟的大鳞副泥鳅50 kg(雌雄比为3∶1),种植泰国花奇莲种藕1 000 kg,每个池塘收获泥鳅苗种155 kg、莲藕3 375 kg,投入产出比1.0∶2.1,每亩(1亩≈667 m~2)均纯收入达到0.7万元。  相似文献   

9.
四川内江市中区科技示范户杨方成以善种冬瓜闻名,被群众誉为"冬瓜王".他种的冬瓜1次种植3次采收,每667 m2产10 000 kg以上,产值6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在田间地头的山楂树林,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镇长郭红旭介绍,郭家庄镇九个村山楂林面积近万亩(666.67 hm~2),今年每667 m~2产量在2 500 kg左右,收入5 000~6 000元,高产优质的每667 m~2收入可达1万多元。闻喜县地处运城盆地北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是生产优质山楂的最佳区域之一。闻喜县大规模种植山楂源于20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毒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对象,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公路两侧对其种群数量较大的区域开展了草甘磷和重耙对比灭杀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补播的优良牧草种类,总结了草地补播改良效果以及技术。结果表明,10%草甘磷防除效果超过98%,推荐使用剂量150~190g·667m~(-2)为宜;重耙灭杀醉马草防除效果超过90%,推荐重耙措施为30cm深度为宜。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结果表明,浅翻耕条播、浅翻耕撒播、行内松土补播牧草的组合Ⅴ[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1kg·667m~(-2)+紫羊茅(Festuca rubra)0.5kg·667 m~(-2)+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0.3kg·667 m~(-2)+小冠花(Coronilla varia)0.2kg·667m~(-2)]和组合Ⅵ[垂穗披碱草1kg·667m~(-2)+紫羊茅0.5kg·667m~(-2)+草地早熟禾0.2kg·667m~(-2)+小冠花0.3kg·667m~(-2)]的成活率分别为85%和73%,91%和87%,87%和75%,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退化草地牧草补播的最适宜播种深度为1~4cm,当播种深度为0和4~8cm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与不动土撒播相比,浅翻耕条播、行内松土补播牧草的组合Ⅴ和Ⅵ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使补播牧草高度、密度及生物量显著增加,可以在天然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黑麦草、燕麦、鸭茅等三种禾草均具有耐寒 ,返青早 ,生长快 ,产草量较高 ,抗病力较强的特性 ,是冬季及早春生长利用较好的饲料作物。在水稻冬闲田土中种植 ,以 1 0月中上旬播种 ,播量分别为 :黑麦草为 2 0~ 2 5kg/667m2 ,鸭茅为 1 8~ 2 0kg/667m2 、燕麦为 3 0~ 4 0kg/667m2 其效果较好。并利用其饲喂育肥牛 ,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 2 61g ,而且平均每天比对照多增纯利 1 88元。  相似文献   

13.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667m2桑地面积栽植密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m2、留条数7500~8000条/667m2、低干无拳式树形,可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和秋叶产量及年产叶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20年对山西省临猗县樱桃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成本收益法研究樱桃种植户不同授粉方式下的成本收益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生产过程中,底肥和追肥的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最大,同时人工成本也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投入因素。不同授粉方式下农户的成本收益存在明显差异,每667m2樱桃的净收益由小到大顺序为:自然授粉<人工授粉<蜜蜂授粉<蜜蜂+人工授粉。因极端天气,蜂群无法活动时,采用蜜蜂+人工授粉的方式,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和耐储性,降低果实裂果率和畸形率。此外,分析了影响农户成本收益的因素,进一步提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蜜蜂授粉推广和宣传、针对农民防冻、防灾等问题出台相关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北疆平原荒漠区苜蓿(Medicago sativa)(1年)+小麦(Triticum aestivum)(3年)+苜蓿(1年)和小麦(1年)+苜蓿(4年)2种粮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呼图壁核心试验区开展连续5年的实地调查,比较了两种模式下粮草产量、投入成本、利润和产投比。结果表明:小麦(1年)+苜蓿(4年)种植模式下年均总利润较苜蓿(1年)+小麦(3年)+苜蓿(1年)模式提高18.71%;老苜蓿地倒茬种植小麦的前两年籽粒产量较小麦连作增产25%;小麦倒茬轮作苜蓿后,苜蓿的干草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3~4年苜蓿的年均粮草利润为9 050 元·hm-2,是小麦的3.26倍。综上所述,在粮食耕作系统中引入低成本苜蓿,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轮作的利润,解决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A benefit—cost analysis of trypan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s for an area of 1500 km2 in southwest Ethiopia, for a project span of 15 years at a discount rate of 10%,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cost effective and benefit maximizing alternatives. The trypanosomiasis control scenarios considered were: (a) reduction of tsetse flies by use of insecticides sprayed from knapsacks, (b) game reduction, (c) no control program. Information on costs was obtained from existing data. A Leslie type model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cattle population dynamics in southwest Ethiopia for trypanosomiasis controlled versus uncontrolled situations. From these results costs and benefits of control were quantified. The benefit—cost analysis using net present values (NPV) and benefit/cost (B/C) ratio as decision criteria of project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indicated that insecticide application was preferable to game reduction. Estimates of present value costs were E$ 630.17 per km2 per year while the present value benefits were E$ 720.24 per km2 per year. The B/C ratio was 1.14 and net present value of the project was E$ 2.03 mill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以桂闽引象草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桂闽引象草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探讨施肥对桂闽引象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能够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综合分析,组合N20P10K20的施肥效果最佳,即在N20kg/667m^2、P10kg/667m^2、K20kg/667m^2的施肥配比下,桂闽引象草年鲜草产量达11267.5kg/667m^2,折合干草产量为2520.7kg/667m^2,比对照(无肥处理)分别增产39.74%和46.30%,粗蛋白含量12.68%,比对照增加25.60%。  相似文献   

18.
不同规模工厂化养猪的成本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26家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规模Ⅰ(2000头以下基础母猪)3家、规模Ⅱ(2000~3000头基础母猪)3家、规模Ⅲ(3000~4000头基础母猪)4家、规模Ⅳ(4000头以上基础母猪)16家,比较不同养殖规模工厂化养猪场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工业化猪场在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随着规模增加,生长育肥期饲料成本、兽药疫苗、固定资产折旧及人工费用降低,生长育肥阶段成本明显下降,出栏猪成本与规模呈现负相关。仔猪哺乳及仔猪保育阶段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需要强调实施精细管理,以维持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PSY)以及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MSY),达到最大限度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9.
高寒山区抗寒苜蓿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36个苜蓿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海拔2550-2800m的高寒山区种植的苜蓿7个,采取灌冬水的措施,当年越冬率在53%-92%。第2年越冬率在76.6%-100%,年产干草5736.0-11985.5kg/hm^2。第3年产干草在3510.8-12000.8kg/hm^2,使苜蓿高海拔、高寒山区推进,对于解决高寒山区特别缺乏优良豆科牧草问题以及对于今后草地更新可资利用的草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2011年生产蜂花粉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2011年蜂花粉平均产量3.49 kg/群,同比增长175.79%,平均产值87.70元/群,同比增长160.86%,占群总产值的7.85%,为8年来最高。其中,蜂花粉收入前10位蜂场的蜂群饲养量平均168群/家,蜂花粉收入35 007元/家(207.88元/群),占蜂场年总收入的16.48%,表明蜂花粉生产在提高蜂农经济效益中大有可为。在与历年数据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蜂花粉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