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外源NO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冷藏期间肥城桃果实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别用15μmol/L NO溶液,80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活性氧清除剂)和15μmol/L NO的混合溶液,5μmol/L的c-PTIO(NO清除剂)溶液对肥城桃果实进行浸果处理,测定果实冷藏期间线粒体呼吸、线粒体膜电势、线粒体中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15μmol/L NO处理显著降低了桃果实线粒体ROS的含量;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桃果实线粒体ROS含量在第2周后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5μmol/L c-PTIO处理桃果实线粒体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测定中,15μmol/L NO处理提高了桃果实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高于对照和5μmol/L c-PTIO处理;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能够提高SOD的活性,但对于POD和CAT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5μmol/L c-PTIO处理抑制桃果实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活性。15μmol/L NO处理降低了桃果实线粒体中MDA含量,除第2周均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外;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桃果实线粒体MDA含量在第1周后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5μmol/L c-PTIO处理桃果实在第2,3周时线粒体中MDA含量高于对照和15μmol/L NO处理。15μmol/L NO处理能够提高线粒体膜电势,在第3周时到达最大值,是对照的1.2倍;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桃线粒体膜电势最高,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5μmol/L c-PTIO处理降低了线粒体膜电势,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15μmol/L NO处理抑制了桃线粒体呼吸;80 mmol/L NAC-15μmol/L NO处理使线粒体呼吸高峰提前1周;而5μmol/L c-PTIO处理提高了线粒体呼吸高峰,耗氧量大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外源NO和NAC处理能够提高桃果实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延缓桃果实线粒体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处理对百香果采后生理及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褪黑素处理对百香果采后生理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分别用褪黑素(200 μmol/L)和清水(CK)处理百香果,研究其在4℃冷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细胞膜通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200 μmol/L褪黑素处理组能有效减少百香果贮藏期间的水分损失,延缓百香果失重率的增加,保持果实较好的SOD和CAT活性水平,抑制POD活性和MDA的积累,降低细胞膜透性,保持百香果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保持果实良好的采后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3.
能量状态与采后水果的成熟、衰老及生理失调紧密相关。为了研究NO处理在桃果实冷藏期间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机理,选取八成熟"肥城桃"果实,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5、15、30μmol·L-1NO溶液和5μmol·L-1c-PTIO(NO清除剂)溶液处理后于0℃下恒温贮藏。分别在果实贮藏当天、第1、2、3、4、5周测定不同处理"肥城桃"果实的冷害指数、硬度、丙二醛(MDA)、过氧化氢、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的含量和能荷水平的变化,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氢离子ATP酶(H+-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ATP、ADP含量,能荷水平及桃果实线粒体内SDH、CCO、H+-ATPase、Ca2+-ATPase活性逐渐降低,而AMP、过氧化氢及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相比,NO处理能够显著延缓桃果实内ATP、AD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其中以15μmol·L-1NO处理桃果实最为显著,而NO清除剂c-PTIO处理则加剧了桃果实AT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下降以及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15μmol·L-1外源NO处理能有效维持桃果实在冷藏期间的能量代谢,延缓膜脂过氧化过程,提高桃果实的抗冷性,而c-PTIO处理则促进了冷藏期间桃果实能量代谢紊乱,加剧了桃果实的冷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青椒冷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青椒为试验材料,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期间青椒冷害的发生和机理.采用37℃热处理24 h,对照为20℃,然后在0℃条件下贮藏;对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的发生相关的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热处理可以减轻青椒低温贮藏冷害发生,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延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活性,保护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青椒为试验材料,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期间青椒冷害的发生和机理.采用37℃热处理24 h,对照为20℃,然后在0℃条件下贮藏;对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的发生相关的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热处理可以减轻青椒低温贮藏冷害发生,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延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活性,保护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果实成熟衰老与保护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果实成熟衰老与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自由基清除剂中SOD、POD、CAT等保护酶系统可以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和MDA积累量。SOD、POD、CAT等酶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判定果实耐藏性大小的指标和果实成熟衰老的标志。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SOD、POD、CAT活性会发生变化,且在不同种类果实中表现出不同趋势。贮藏温度、气体指标等贮藏条件和振动胁迫、冷激、热激、涂膜等处理会影响到SOD、POD、CAT活性的大小,从而影响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延长桃果实货架期与后熟期的新型活性包装,这种包装是将含有肉桂精油的标签黏着于塑料包装盖上而制成。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贮藏12 d后,活性标签包装与非活性包装中的果实病菌感染率分别为13%和86%;活性包装中的果实失重率较非活性包装低3.4%,而果实硬度则高15.9 N,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研究了活性包装对果实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质氧化指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物质肉桂精油能够降低离体组织的LOX活性。在整个贮藏期中对桃果实进行了感官评价,发现室温贮藏12 d后,活性包装中的桃果实的大部分商品性状均与在贮藏之前的最好品质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40℃/30℃(d/n)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d、2d、4d、6d 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温胁迫2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低温胁迫对甜菜细胞膜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为研究其他植物的抗寒性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以甜菜品种‘KWS9147'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设置了4℃的低温处理(L)和25℃的室温对照(CK),测定低温处理前后甜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对细胞膜造成损害并促使抗氧化系统产生防御作用,甜菜低温胁迫处理1天后与对照组对比,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加了31.32%,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分别上升了10.74%、4倍、2.22倍、32.85%、和2.56倍。综上,甜菜在低温胁迫下抗氧化能力提高,从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积累,减缓细胞膜脂过氧化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涂膜对常温保鲜番木瓜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来6号番木瓜果实为试材,用不同浓度壳聚糖(CTS)涂膜处理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于25±2℃下贮藏,研究了壳聚糖对常温保鲜番木瓜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增长,减缓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超氧化物酶(POD)等膜保护酶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从而有利于果实硬度的维持。结论:壳聚糖可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番木瓜果实的后熟,以1.25%处理浓度最好。  相似文献   

11.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是研究植物芳香性状的理想材料,但目前有关芳香型矮牵牛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较少,为建立芳香型矮牵牛的高效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特异挥发苯环类物质的芳香型品种‘Carpet Blue’为材料,进行了表面消毒、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不定芽生根等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C2H5OH)漂洗30 s,再用5%次氯酸钠(NaClO)消毒8 min,表面消毒效果最好,无菌外植体获得率可达93.75%;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可达100%,且能分化出健壮的不定芽;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4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14.67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吲哚丁酸(IBA),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达37.67条,平均根长达2.61 cm,生根指数最高,达9.82,单条不定根最长可达5.22 cm;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2.5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芳香型矮牵牛‘Carpet Blue’的高效再生体系,为后续通过转基因手段研究苯环类挥发物质的代谢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乔纳金"苹果货架期间的商品价值,减少货架损失,本试验将苹果经1-甲基环丙稀(1-MCP)处理后置于(0±1)℃冷库贮藏3个月,然后存放于不同的货架温度(5、10、15、20℃),研究不同货架温度对1-MCP处理后果实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贮藏,"乔纳金"苹果果实品质下降较快,未经1-MCP处理的对照组货架时间短,果实硬度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快,适合短期贮藏,以5℃和15℃货架温度货架放置8 d较好;1-MCP处理可以较好地维持"乔纳金"苹果贮藏期间较高的品质,有效地延迟货架期果实品质的下降,从综合效果来看,1-MCP处理组在短期8 d货架时间,可以放置在15℃较高温度下,而长期货架放置(24 d)时,在低温5℃和10℃条件下苹果的感官和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乔纳金"苹果的贮藏保鲜和货架期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单季稻“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与本地单季稻当家品种两优培九相比,甬优9号病虫发生有如下特点:①移栽期较迟避过了1代二化螟的为害,因此1代﹑2代螟虫为害较轻,但由于甬优9号生育期较长,穗期3代螟虫虫伤株为害相对较重。②稻纵卷叶螟发生前期四(2)代发生轻于两优培九,中期五(3)代发生重于籼型两优培九。③稻飞虱发生前中期四(2)﹑五(3)代白背飞虱和五(3)代褐稻虱发生较轻,同时茎秆粗壮,耐害性较好,后期六(4)代褐稻虱的发生重于两优培九,由于成熟期较迟还增加了10月份七(5)代的发生为害。④易感稻曲病。针对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在防治策略上调整如下:①放宽甬优9号营养生长阶段的防治指标,发挥甬优9号耐害性强的优点,减少病虫防治次数,保护和利用天敌的生态调控能力。②根据破口期天气情况,做好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的预防。③抓好穗期3代螟虫﹑褐稻虱的防治,确保丰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烟台产区酿酒葡萄田间较多表现出叶片反卷变红的症状,为研究叶片反卷变红对‘梅鹿辄’叶片光合性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烟台产区蓬莱泰生小镇的‘梅鹿辄’为材料,选取有无症状表现的植株,进行病毒检测,再对比果穗大小、还原糖、可滴定酸、花色苷、总酚、单宁、叶绿素与枝条贮藏营养。结果表明,具有症状表现的‘梅鹿辄’均检测出葡萄卷叶病毒3(grapevine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 3,GLRaV-3),但同时也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情况,其果实大小不一,颜色不均,且叶片光合性能下降,成熟延迟,亩产量减少9.3%,还原糖、总酚、花色苷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还原糖降低21.27%,总酚降低28.43%,花色苷减少60.47%,叶绿素总量降低64.0%,含酸量增加1.24倍,严重影响了‘梅鹿辄’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为‘梅鹿辄’叶片反卷变红对果实品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使用“扫虫光”防治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探讨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安全性,以辣椒品种‘苗丰三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就“扫虫光”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处理前后辣椒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势、移栽后辣椒株高、主茎粗、叶宽、分枝茎长、花蕾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苗移栽时用“扫虫光”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浇灌植株或30 kg/hm2、45 kg/hm2、60 kg/hm2处理土壤对地下害虫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处理过的植株生长正常,且处理后30天均未发现存活的地老虎、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及其为害;移栽时用“扫虫光”500倍液浇灌植株,虽然对地下害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植株生长畸形;移栽时用“扫虫光”2500倍液、3000倍液浇灌植株或15 kg/hm2处理土壤均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为害。综合考虑经济、高效和简便等因素,移栽时用“扫虫光”1000~2000倍液浇灌植株或30 kg/hm2处理土壤可广泛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从组学水平分析盐胁迫下柳树内在分子机制,为柳树耐盐研究及耐盐基因的挖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Yanliu No.1’)和‘渤海柳1号’(Salix matsudana’Bohailiu No.1’)经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后的叶片和正常叶片(对照)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从头组装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8398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1080.18 bp,分别有120130条、140813条、98066条、88425条、47982条、83732条Unigenes被注释到NT、NR、COG、SwissProt、KEGG、COG和GO数据库,共有149864条(81.45%)Unigenes得到注释。在GO功能注释中,共得到55个GO功能小类,在KEGG代谢通路分析时,获得了135条KEGG通路。该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高,结果覆盖面广,为柳树耐盐基因挖掘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播期对‘洛麦22’的各项生育指标及发展规律的影响,进一步开发其高产潜力,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对其小麦的籽粒灌浆和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研究。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洛麦22’在10月13日播种的灌浆时间长于11月2日和10月23日,灌浆速率V2a最大,所以灌浆中期是粒重增加较快的时期,10月13日的灌浆中期持续时间最长。‘洛麦22’主要依靠主茎和第一个、第二个一级分蘖成穗,随着播期的推迟,总分蘖数和成穗数逐渐减少。因此,‘洛麦22’最佳播期为10月13日左右,通过控制冬前无效分蘖的措施以实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优化南京地区最佳播期及最适品种,以水稻品种‘两优6326’、‘南粳44’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播期试验下水稻产量和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2种水稻全生育期均缩短;播期对‘南粳44’各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而‘两优6326’有效穗数在不同播期处理间差异显著(sig=0.008,P<0.05);‘两优6326’的有效穗数、‘南粳44’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sig值均小于0.05,均与产量呈显著性相关;‘两优6326’产量总体高于‘南粳44’。对2种品种适宜播期综合评价表明,该地区宜早种植籼稻‘两优6326’,及早熟晚粳品种‘南粳44’。  相似文献   

19.
催花期施氮对观赏凤梨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催花期氮素对观赏凤梨成花效果的影响以及为凤梨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催花期施氮处理对其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结果】催花期施氮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植株叶片和生长点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提高了赤霉素(GAs)含量,但对叶片和生长点生长素(IAA)含量影响较小,从而引起叶片和生长点ABA/IAA、ABA/GAs、ZRs/GAs和ZRs/IAA比值的显著降低,同时植株成花率下降、花期推迟、成花质量降低。【结论】催花期施氮通过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动态平衡从而降低植株催花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减少百合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和降低生产成本,测定分析6种不同配比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含水量、pH、电导率等理化指标,并对栽培在6种不同基质中百合切花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百合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基质容重和pH越小、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越大,百合生长越好。试验中,T1(泥炭∶珍珠岩=3∶1)和T3(泥炭∶珍珠岩∶食用菌渣=2∶3∶2)2种配比是百合栽培的最佳配方基质;CK(纯泥炭)前期对茎高有影响,且考虑泥炭是一种短期内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因此,不宜作百合切花的基质;T5(泥炭∶蛭石∶稻壳=3∶5∶2)配比基质不能用于百合切花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