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苜蓿生产管理中 ,苜蓿草地杂草问题日显突出。辽宁省苜蓿草地的主要杂草种类有禾本科的稗草、马唐和狗尾草等 ,阔叶杂草有藜、反枝苋、酸模叶蓼、刺菜、苍耳、龙葵、苘麻及铁苋菜等 ;无叶杂草有菟丝子 ,共 2 0余种。出现比率较高的有稗草、藜、酸模叶蓼、反枝苋、马唐、绿狗尾草等 6个杂草群落类型。全省普遍发生的群落为稗草和藜、蓼、苋混合型群落 ,辽西北地区蒺藜危害严重 ,豚草在公路、铁路沿线发生较重。杂草不仅可使苜蓿减少产量、降低品质 ,而且发生严重时还可造成苜蓿种植失败。在苜蓿草地杂草防除实践中 ,我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2.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藜的时间、水平、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分别为0.952 6,0.971 8,0.937 9,其危害最大;其次为反枝苋和稗草。藜、反枝苋和稗草为优势种群,与玉米存在时间、水平、垂直空间的竞争激烈,并且这3种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也最大,因此在使用一种除草剂时,可能会导致另两种杂草的发生与蔓延。马齿苋尽管数量最多,但其在垂直方位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对玉米影响小,处于劣势。除草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值均较不除草对照高,其折合产量为10 111.11 kg/hm2,较不除草处理增产36.19%。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燕麦(Avena sativa)根系的化感效应,本研究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分析了不同浓度(0、20、40、60、80和100 mg·mL-1)燕麦根浸提液对5种西北燕麦田主要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根浸提物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 <0.05),且其化感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浸提液对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RI> 0),而对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种子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RI <0)。燕麦根浸提液对刺苋、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狗尾草的芽长和鲜重具有促进作用(RI> 0),而对反枝苋和狗尾草的根长及油菜和灰绿藜的鲜重表现出抑制作用(RI <0)。通过分析各浓度下的综合化感效应可知,浸提液对刺苋、油菜和反枝苋的综合化感效应均为促进作用(SE> 0),其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反枝苋>刺苋>油菜;对灰绿藜和狗尾草表...  相似文献   

4.
玉冠是玉米田专用的苗后除草剂,它杀草范围广,对玉米安全,又有封闭效果.玉冠防除对象为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野黍、柳叶刺蓼、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龙葵、香薷、水棘针、荠菜、苍耳、苘麻、鸭跖草、狼把草、风花菜、遏蓝菜、问荆、蒿属、刺儿菜、大蓟、苣荬菜等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对藜、小藜、地肤、鼬瓣花、芦苇等有较好的药效.并且对香附子也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紫花苜蓿田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辽地区紫花苜蓿田有13科31种杂草,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优势杂草藜、酸模叶蓼、打碗花、稗、反枝苋等呈集群分布;主要杂草发生时间在紫花苜蓿播种后10d左右进入出苗高峰期;一年生杂草大量发生时间在5~6月份,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易常年发生;以禾本科稗草,阔叶类杂草藜、反枝苋、酸模叶蓼、打碗花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草种的选择     
种草的草种和品种应按利用形式(刈剂、放牧或刈割与放牧结合)来选定。刈割利用时,牧草的产量是最重要的。为此,要选高大直立型的和营养价值随时间变化小、收获适期长的草种,放牧利用时,应选定再生能力强、耐家畜践踏、适口性强的草种。一般地说,寒地型禾本科疏从性草(鸡脚草、(?)状羊茅等)适于刈割放牧,匐匍型草种(草地早熟禾,小糠草等)适于放牧;豆科的红三叶、苜蓿适于刈割;白三叶适于刈割、放牧;高燕麦草适于调制干草。暖地型的牧草适于刈割的有:象草、无芒虎尾草等;放牧用的有巴哈雀稗、毛花雀稗。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指导苜蓿—禾草混播草地的杂草防控,对其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和田间杂草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Drob.)Nevski)混播的2龄和3龄牧草地,共有25种杂草,土壤种子库容量和地面发生量最多的是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其次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证实混播方式和比例对土壤杂草种子库容量不会造成根本性影响,但对描述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的指标变化产生影响。混播对土壤杂草种子库时空格局产生影响,每年6月和8月高峰入库期,由草种引起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混播组合或比例引起的变幅,禾草变幅普遍高于苜蓿,无芒雀麦最易使杂草入侵而激增库容量,混播中禾草比例增加会促使杂草库容量增加,垂直分布上地表层0~5cm库容量变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狗牙根制种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杂草种类有灰藜(Chenopodium album)、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等,均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层内,杂草种子量达9180.83粒/m2,其中又以灰藜、反枝苋为优势种,占杂草总量的50%以上。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杂草种子发芽率均在20%以下,总活力在50%左右。同时,阐述了新疆狗牙根制种田土壤种子库杂草种子的来源,提出了减少杂草种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新技术》2006,(3):25-25
玉冠是玉米田专用的苗后除草剂,它杀草范围广,对玉米安全,又有封闭效果。玉冠防除对象为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野黍、柳叶刺蓼、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龙葵、香薷、水棘针、荠菜、苍耳、苘麻、鸭跖草、狼把草、风花菜、遏蓝菜、问荆、蒿属、刺儿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无芒雀麦和苜蓿混播草地翌年头茬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两种牧草混播后当年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频率增加,两种牧草翌年返青期的株高呈减小趋势,苜蓿头茬草总产呈逐渐降低趋势,无芒雀麦呈逐渐上升趋势。刈割频率增加能够抑制苜蓿翌年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无芒雀麦光合速率;在初花期刈割翌年苜蓿总产量达到最高,首次刈割时期推后,翌年无芒雀麦头茬产量和光舍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彭友林  刘光明  王云 《草业科学》2012,29(5):824-828
对常德地区茄果类蔬菜田间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现有茄果类蔬菜田间杂草16科38种,以禾本科、菊科、石竹科、蓼科、玄参科、莎草科、十字花科等为优势科,其中优势种有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莎草(Cyperus rotundus)、卷耳(Cerastium arvense)、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通泉草(Mazus japonicusxo)、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早熟禾(Poa annaua)等。并对盖有地膜和未盖地膜的茄果类蔬菜田间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常德地区茄果类蔬菜田间杂草的综合防除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麦冬草坪群落中杂草的分布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麦冬草坪群落中主体植物麦冬草和4种杂草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分析了该草坪中4种杂草的分布与染色体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麦冬草染色体数最多,为2n=68,而4种杂草的染色体数明显偏少,依次为狗尾草2n=28、小飞蓬2n=26、葎草2n=16、大巢菜2n=14。麦冬草为同源四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最大,为x=17。狗尾草虽为四倍体植物,但其染色体基数x=7,其他3种杂草均为二倍体,这一差异可能是麦冬草不易被杂草大面积侵染的原因之一。2)不同杂草对麦冬草坪的入侵能力与染色体数和染色体倍数成正相关关系,二倍体大巢菜(2n=2x=14)的染色体数目最少、倍性最低,其发生情况最轻;四倍体狗尾草(2n=4x=28)染色体数目最多、倍性最高,其发生情况最重。3)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麦冬草的最长和最短染色体长度比(L/S)最大,为3.90,其核型类型为2B型,比其他4种杂草的核型类型(均为2A型)进化程度高,这可能也是麦冬草坪中以上几种杂草难以大面积发生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初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群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高寒牧区人工多年生禾草草地建植第一年杂草群落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类组成较为简单 (13种均为阔叶杂草 ) ,但危害很大 ,其中灰绿藜、萼果香薷、微孔草等不但生长旺盛 ,与禾草共生同期生长 ,且密度和盖度大 ,频度高 ,为该草地群落的优势杂草种。通过计算SDR4 值 ,该人工草地群落为 :灰绿藜 -萼果香薷 -禾草 ,即杂草为主的群落 ,故必须进行杂草的防除 ,否则人工草地建植失败。此外 ,通过分析还提出了杂草防除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优质豆科牧草,而病害、虫害、草害是限制苜蓿生长及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了我国近40年来的有关资料,对苜蓿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科学分类,制作出了苜蓿病害和苜蓿部分虫害的种类名录,对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收集近20年我国各地区调查的苜蓿地杂草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高寒地区禾草混播草地第一至第四年的草地群落杂草进行了研究。发现:1.从一龄草地到四龄草地一年生杂草种类减少,杂草种类总数增加,且增加的杂草是多年生。一龄、二龄草地杂草种类相同,为一年生;三龄、四龄草地一年生杂草减少。2.从一龄草地到四龄草地组分种数量特征发生重大变化。一年生杂草在一龄时为优势种,第二年就退出优势地位,第三年开始多年生虽单种数量较少但种类增加,从而杂草在群落中的地位又发生变化或加强了发生变化的潜力。3.化学防除对第一、二年的草地群落结构和产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施肥抑制杂草侵入,利于维持草地稳定;放牧促进杂草侵入,使草地退化加速。4.覆盖播种防除杂草的效果变化较大;单播草地稳定性差,2、3、4组合混播草地杂草群落在三龄时差异不大,但草地产量依次递增。5.从一龄到四龄禾草混播草地杂草群落的变化出现了4个明显的时期:一年生杂草占优势时期、多年生目标禾草占优势时期、多年生杂草大量出现的时期和多年生杂草占优势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