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4种牧草苗期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NaCl溶液分别对梭罗草(Roegneria thoroldiana)、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进行胁迫处理,研究它们在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胁迫下植物组织受伤害程度、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质量分数为0.2%时,4种供试牧草的抗盐性依次为碱茅>中华羊茅>梭罗草>垂穗披碱草;在质量分数为0.4%~1.0%时,抗盐性依次为碱茅>梭罗草>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18种禾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草的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羊草〉高羊茅〉碱茅〉赖草〉紫羊茅〉蒙农杂种冰草〉蒙古冰草〉新麦草〉披碱草〉大青山早熟禾〉草地早熟禾〉长芒草〉狼尾草〉少叶早熟禾〉老芒麦〉羊茅〉芨芨草〉狗尾草。  相似文献   

3.
三种禾草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蒸馏水及浓度为5%、10%、15%、20%和25%的PEG溶液处理梭罗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苗长、胚根/胚芽比值,以研究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PEG浓度为5%时,青海草地早熟禾的相对发芽率出现小幅上升趋势,垂穗披碱草和梭罗草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对胚根/胚芽比值和苗长均有影响,梭罗草受影响小。因此这三种牧草在萌发期抗旱性依次为:梭罗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4.
10种禾草苗期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采用盆栽断水方式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10种禾草苗期7种抗旱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禾草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重度干旱胁迫时,草地雀麦、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生冰草和草芦根冠比增加,其余草种均有所降低,重度干旱胁迫对禾草株高胁迫指数与干物质胁迫指数影响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10种禾草按苗期抗旱性大小分为3类,强抗旱性禾草有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苇状羊茅,中抗旱性禾草有沙生冰草、蓝茎冰草、长穗偃麦草、鸭茅,弱抗旱性禾草有紫羊茅、猫尾草、草芦;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确定10种禾草苗期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草地雀麦>鸭茅>沙生冰草>长穗偃麦草>蓝茎冰草>草芦>猫尾草>紫羊茅.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电导率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禾草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材料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作为简便评价禾草抗旱性强弱的鉴定指标,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细茎冰草〉老芒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禾草的化感潜力对于揭示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退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的是探讨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潜在化感作用。利用3种植物的整株和粉末分别制备了水提取液,采用室内生物测试法研究了3种多年生禾草水提取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整株浸提液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发芽率(P<0.05),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0.6、7.0和21.4个百分点,对3种禾草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冷地早熟禾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抑制率分别为41.9%,61.5%和32.1%;中华羊茅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冷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幼苗干重(P<0.05),抑制率分别为51.2%和46.4%;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粉末浸提液均能显著降低自身及其他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根长以及干重(P<0.05)。3种禾草不同浸提液对自身及其他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自毒作用和化感效应,且粉末浸提液对3禾草的化感效应强于整株浸提液。3种禾草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强弱表现为: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采用混播方式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时要考虑种间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禾草的化感潜力对于揭示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退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的是探讨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潜在化感作用。利用3种植物的整株和粉末分别制备了水提取液,采用室内生物测试法研究了3种多年生禾草水提取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整株浸提液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发芽率(P0.05),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0.6、7.0和21.4个百分点,对3种禾草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冷地早熟禾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抑制率分别为41.9%,61.5%和32.1%;中华羊茅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冷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幼苗干重(P0.05),抑制率分别为51.2%和46.4%;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粉末浸提液均能显著降低自身及其他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根长以及干重(P0.05)。3种禾草不同浸提液对自身及其他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自毒作用和化感效应,且粉末浸提液对3禾草的化感效应强于整株浸提液。3种禾草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强弱表现为: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采用混播方式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时要考虑种间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伏毛铁棒锤化感作用,以同域生长常见的4种牧草为供体,研究伏毛铁棒锤茎叶和块茎水浸液对供试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伏毛铁棒锤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水浸液浓度加大,化感抑制作用不断加强;同浓度相比,块茎水浸液化感效应均比茎叶水浸液要强。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伏毛铁棒锤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短芒老芒麦。禾草幼苗生长对伏毛铁棒锤水浸液的敏感强弱顺序为:中华羊茅最强,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次之,短芒老芒麦最弱。从化感效应综合敏感性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短芒老芒麦。同时,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伏毛铁棒锤水浸液敏感性强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伏毛铁棒锤化感作用,以同域生长常见的4种牧草为供体,研究伏毛铁棒锤茎叶和块茎水浸液对供试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伏毛铁棒锤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水浸液浓度加大,化感抑制作用不断加强;同浓度相比,块茎水浸液化感效应均比茎叶水浸液强。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伏毛铁棒锤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短芒老芒麦。禾草幼苗生长对伏毛铁棒锤水浸液的敏感强弱顺序为:中华羊茅最强,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次之,短芒老芒麦最弱。从化感效应综合敏感性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短芒老芒麦。同时,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伏毛铁棒锤水浸液敏感性强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5种多年生禾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分别以0,-0.05,-0.15,-0.30,-0.49 MPa PEG-6000溶液作渗透介质,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5种禾草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根长和干重等6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溶液渗透势降低,5种禾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和干重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各草种的不同指标响应不一致,未发现高渗透势介质对发芽有促进作用,但一定范围的渗透势对青海冷地早熟禾和青海中华羊茅幼苗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3种禾草幼苗的根则有抑制作用。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禾草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同德老芒麦>青海草地早熟禾>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4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观赏草的抗旱机制,在盆栽控水条件下,对红叶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Red Baron’)、花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Variegatus’)、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Zebrinus’)和花叶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var.picta)4种观赏草进行了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4个草种的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呈下降趋势,枯叶率、叶片细胞质膜透性(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旱性强的草种RWC下降最慢,枯叶率、REC,以及MDA和Pro含量上升幅度低于抗旱性弱的草种。综合评价4种观赏草的抗旱性顺序为斑叶芒>花叶芒>红叶白茅>花叶虉草。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六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京自然气候、土壤条件下,对花叶蒲苇、香茅、红叶白茅、花叶芒、斑叶芒和花叶虉草六种园林常见观赏草进行了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对干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6个草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枯叶率、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耐旱性强的草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枯叶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耐旱性弱的草种。相关分析表明,除SOD活性外,其余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表明枯叶率可以作为评价观赏草耐旱性的形态指标。综合评价六种观赏草的耐旱性为花叶蒲苇>香茅>斑叶芒>花叶芒>花叶虉草>红叶白茅。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水分胁迫下不同牧草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研究,以探讨快速准确地评价引进的禾本科牧草品种的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光合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净光合速率(Photo)值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强而呈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值是一个反映光能保护机制的参数,受胁迫时表现上升.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品种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以作为简便的评价引进的禾本科牧草抗旱性强弱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4份偃麦草资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宗玖  李培英  阿不来提 《草地学报》2010,18(5):678-682,688
为了解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的抗旱生理机制,在盆栽控水条件下,对抗旱性不同的4份偃麦草种质资源进行干旱胁迫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后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胁迫后0 d,5 d,10 d,15 d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过程中偃麦草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降低趋势;与其他材料相比,抗旱性强的材料E01的WSD值上升慢、增加率低,SOD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晚且峰值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小,脯氨酸积累少,且MDA积累慢、含量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酸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三种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提高禾草种子在干旱、盐胁迫等逆境条件下的萌发和促进植株生长而提高宿主的竞争力。本试验在pH为4~11的8个酸碱梯度下,对带菌(E+)与不带菌(E-)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醉马草、中华羊茅和野大麦的萌发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酸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弱酸至强碱胁迫(pH为6~11)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醉马草种子发芽势;酸胁迫(pH为4~5)下,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中性至强碱胁迫(pH为7~11)下,显著提高种子的胚芽长及胚根长(P<0.05);酸性至中性条件(pH为4~7)下,显著提高幼苗干重;强酸(pH=4)及强碱(pH=11)胁迫下,E+异状发芽率显著低于E- (P<0.05)。弱酸至碱胁迫(pH为6~10)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发芽势(P<0.05);强酸(pH=4)及碱胁迫(pH为8~11)下,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pH为4~11,显著促进中华羊茅胚芽生长(P<0.05); pH=10时对胚根的增益作用显著(P<0.05);酸胁迫(pH为4~6)下,显著提高幼苗干重;强碱胁迫(pH=11)下,异状发芽率显著增加(P<0.05)。pH为4~11,内生真菌显著提高野大麦种子发芽势(P<0.05);碱胁迫(pH为9~11)下,显著促进种子胚芽生长(P<0.05);碱胁迫(pH为8~11)下,显著提高胚根长(P<0.05);pH为4~11,显著提高野大麦幼苗干重(P<0.05);强酸胁迫(pH=4)下,E+异状发芽率显著低于E- (P<0.05)。相对于胚芽,胚根对酸碱条件变化更敏感。综合考虑,最适萌发pH条件分别为:醉马草pH为6~9;中华羊茅pH为6~7;野大麦pH为7~9。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4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玲  刘君  杨志民 《草业科学》2010,27(11):26-32
以红叶白茅(Imperatacylindrica‘Red Baron’)、花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Variegatus’)、细茎针茅(Stipatenuissi ma)和金叶苔草(Carexoshi mensis‘Evergold’)4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析4种观赏草枯叶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推进,4种观赏草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增加,与枯叶率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与枯叶率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比较形态和生理指标后,发现4种观赏草的抗旱性依次为金叶苔草细茎针茅花叶芒红叶白茅。  相似文献   

17.
在2014年11-12月冬季降温期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8个不同基因型假俭草的抗寒性与叶片细胞内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以及游离态腐胺、亚精胺、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前降温过程中,假俭草其叶片色泽持续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MDA)的含量持续升高。基因型E02、E07、E09和E10在降温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与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基因型,而叶片内的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4个基因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与假俭草的耐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溶性多糖、脯氨酸、亚精胺和精胺等渗透调节物质对增强假俭草的耐寒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种常见边坡植物对模拟干旱环境抗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根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是工程边坡常见绿化植被,通过探究干旱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分析其抗旱性,为水电边坡生态修复中的物种筛选、植物群落的重建给予参考。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进行4个PEG浓度水平的胁迫处理(5%、10%、15%、20%),研究3种植物种子在PEG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采用盆栽控水法分别对3种植物的幼苗进行4组土壤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80%)、轻度土壤干旱胁迫(65%~70%)、中度土壤干旱胁迫(50%~55%)和重度土壤干旱胁迫(35%~40%),分别测定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光合、生理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干旱胁迫导致3种植物种子萌发数量减少、种子萌发活力下降,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影响程度逐渐加大,低浓度PEG胁迫对香根草种子的萌发具有引发作用。干旱程度导致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香根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最为显著,高羊茅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最为显著。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3种植物的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光合及生理生化等多个单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平均值法鉴定出3种边坡植物的抗旱性,比较得出紫花苜蓿的抗旱性最强,高羊茅次之,香根草的抗旱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7种能源草在酸性红壤中的性状比较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维  肖亮  易自力  覃静萍  杨塞  郑铖  陈智勇 《草业学报》2015,24(12):237-244
本研究比较了7种能源草在酸性红壤中物候期、越冬率、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等20个性状,并利用其中与适应性相关的12个性状来综合评价不同能源草在酸性红壤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7种能源草中除狼尾草以外其余各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且都能在酸性红壤上生长良好;2)7种能源草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化学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五节芒、湘杂芒、柳枝稷的干物质产量较高,单株分别达到5385.24,4846.09和4566.83 g,而斑茅、奇岗和湘杂芒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分别达46.13%,45.38%和45.16%;3)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为92.626%的4个主成分因子,说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主要的遗传信息;4)利用主成分线性模型综合评价7种能源草的适应性,排序结果如下:湘杂芒>五节芒>狼尾草>斑茅>柳枝稷>奇岗>荻。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酸性红壤边际性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野生赖草和垂穗披碱草抗旱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制约西藏牧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西藏野生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披碱草(Elymus nutans)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两种野生牧草抗旱能力的强弱,以期为西藏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恢复和栽培草地建植时草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生牧草的株高增长速率、植株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赖草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垂穗披碱草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正相关函数模型F_1=(X_i-X_(min))/(X_(max)-X_(min))和负相关函数模型F_2=[1-(X_i-X_(min)]/(X_(max)-X_(min))}法对两种野生牧草的两个生物学特性指标(植株含水量和株高)和5个生理特性指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赖草的抗旱能力大于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