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非淀粉多糖(NSP)各组成单糖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将56只平均体重(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NSP各组成单糖真代谢率。结果表明:加酶后各原料黄羽肉鸡不溶性木糖、可溶性木糖、不溶性阿拉伯糖、可溶性阿拉伯糖、不溶性甘露糖、可溶性甘露糖、不溶性半乳糖、可溶性半乳糖、不溶性葡萄糖和可溶性葡萄糖真代谢率较加酶前分别提高了3.73~21.31、-1.66~12.64、3.56~27.01、-1.30~14.71、2.76~14.19、-1.91~55.29、1.22~11.38、-5.47~39.82、-2.57~23.72、2.68~16.17个百分点。综合认为,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的添加能改善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NSP各组成单糖的真代谢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玉米加工副产品和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畜禽饲料配方中得到精准应用,试验选用56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以及其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饲粮,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代谢能及能量代谢率。结果表明: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除3种玉米蛋白粉和2种玉米糖渣高于玉米外,其他均低于玉米。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AME和TME预测方程分别为:AME=3.322 1+0.704 2GE-0.521 3CF(R2=0.893 9),TME=25.697 6+0.742 5GE-0.426 2CF-0.252 2DM(R2=0.919 4);加酶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能量表观代谢率及真代谢率以不喷浆玉米皮最低,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CP)55%]最高。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能量表观代谢率提高了0.82%~3.32%,能量真代谢率提高了0.78%~3.00%,AME提高了0.82%~3.32%,TME提高了0.98%~2.94%;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AME与TME的有效营养改进值范围均为0.19~0.25 MJ/kg,其中以玉米麸质饲料最高,玉米最低。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能量利用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能量效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加工副产品氨基酸及养分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平均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强饲料,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氨基酸真代谢率。结果表明:加酶前,氨基酸平均真代谢率以玉米最高,喷浆玉米皮(山东济宁)最低;加酶后,各原料的氨基酸真代谢率在70.77%~99.29%,氨基酸真代谢率提高了0.96%~3.52%,且酶制剂对玉米及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CP)50%、CP 55%]的多种氨基酸真代谢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而真可利用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范围为0.03~1.87 g/kg,其中玉米蛋白粉(CP 55%)的平均ENIV最高,玉米麸质饲料最低。酶制剂的添加有提高多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干物质、CP及粗脂肪真代谢率的趋势(P>0.05),对某些原料干物质及CP真代谢率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粗纤维真代谢率也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总体上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及养分真代谢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种玉米及其16种加工副产品的可溶性和不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并采用糖醇乙酯衍生物制备气相色谱法对其非淀粉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非淀粉多糖包括五种单糖,即: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其中多数原料含量较高的单糖主要为阿拉伯糖、木糖以及葡萄糖,且从总体上看这些原料中不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的含量要高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与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畜禽饲料配制中得到精准应用,试验选用48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6期代谢试验(加酶前、后各3期),以单一原料以及其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日粮,测定了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并获得表现可利用养分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结果表明:酶制剂的添加有明显提高多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干物质、粗蛋白质及粗脂肪表观代谢率的趋势,对某些原料干物质及粗蛋白质表现代谢率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而对所有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粗纤维表观代谢率均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养分表观代谢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48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6期代谢试验(加酶前、后各3期),测定黄羽肉鸡对玉米及17种玉米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氨基酸表观代谢率,并获得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结果表明:加酶前氨基酸表观代谢为57.83%~83.91%,加酶后表观代谢率为59.58%~85.99%,各原料的氨基酸表观代谢率加酶后提高幅度为1.05%~4.43%,表观可利用氨基酸的ENIV值为0.01~1.87 g/kg,以玉米蛋白粉(CP 55%)的表观可利用氨基酸平均ENIV值最高,玉米麸质饲料的最低。总体上看,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表观代谢率,改善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7.
非淀粉多糖是谷物饲料中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按照水溶性的不同,非淀粉多糖又可分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和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SNSP是降低脂肪、淀粉、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它包括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聚糖等。小麦、黑麦和小黑麦中含有大量的SNSP和INSP,其中SNSP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而燕麦和大麦中的SNSP主要是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8.
非淀粉多糖是谷物饲料中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按照水溶性的不同,非淀粉多糖又可分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和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SNSP是降低脂肪、淀粉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它包括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聚糖等。小麦、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48只体重为(2.0±0.2)kg的健康成年肉用公麻鸭,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5批次代谢试验,以单一谷物及其副产品原料+复合非淀粉多糖(NSP)酶为日粮,测定了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氨基酸表观利用率。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谷物及其副产品的氨基酸表观利用率,14种原料各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为0.01~1.24 g/kg,不同原料各氨基酸平均ENIV较高的为DDGS、玉米糖渣和小麦,分别为0.43、0.30 g/kg和0.23 g/kg,而最低为燕麦麸,其氨基酸平均ENIV为0.07 g/kg。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非淀粉多糖(NSP)种类与含量,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理论依据以及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豆粕日粮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U/g,添加量为20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U/g,添加量为300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P0.05),D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P0.05),D12+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不同玉米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麦类作物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中国饲料》2003,(22):15-17
玉米是我国目前配合饲料中主要的能量饲料 ,每年我国玉米的供给仍有较大缺口。麦类植物作为世界重要粮食作物 ,具有适应性广、产量稳定、易于储存等特点 ,较玉米也有季节性价格优势 ,所以麦类作物日益受到国内外饲料厂家的重视。然而 ,麦类作物中的抗营养因子 ,主要是非淀粉多糖 (NSP)含量较高 ,限制了它在单胃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1 麦类作物中的非淀粉多糖NSP ,也称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SNSP) ,是植物组织中除淀粉外所有多糖类的总称。这类抗营养物质主要是β -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纤维素、果胶、甘露糖。NSP在单胃动物胃肠道内…  相似文献   

13.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促进家禽生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家禽麦类基础日粮含有较多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SNSP影响家禽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抑制家禽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利用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降解SNSP,促进家禽生长,对酶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家禽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韩正康等研究发现酶制剂除影响家禽的消化吸收外,还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SNSP降解可能会产生活性调节物质引起家禽神经内分泌生物轴的变化,从而提高家禽徨产性能,本文就SNSP的抗营养性,NSP酶制剂消除营养因子反应及其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研究在正常能量和低能量水平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代谢能、粗蛋白、氨基酸、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表观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将4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正对照组、负对照及试验1、2组。结果表明:在正常能量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显著提高1~21、1~42日龄肉仔鸡的日增重(P<0.05),降低22~24、1~42日龄饲料增重比(P<0.05),能显著提高肉鸡的能量、粗蛋白、氨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P<0.05);在负对照组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肉鸡的生长性能、能量的代谢率达到正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选用46周龄健康海兰蛋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益生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9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60mg/kg产酶益生素的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添加400mg/kg非淀粉多糖复合酶,整个试验期共40d,饲养预试期10d,正试期30d。结果显示,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益生素都能提高蛋鸡产蛋性能,但益生素的效果更明显,添加益生素组的平均蛋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57%(P<0.05),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益生素有提高各养分表观代谢率的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6.
玉米-豆粕-杂粕型蛋鸡基础日粮能量水平为11.43 MJ/kg,添加非淀粉多糖(NSP)酶提前进入产蛋高峰期,提高日平均产蛋量;日粮中添加NSP酶不影响平均蛋质量、蛋壳厚度、蛋黄质量、哈氏单位及蛋黄相对质量等指标,但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日粮中添加NSP酶,可提高鸡蛋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添加0.030%的NSP酶,提高蛋黄中胆固醇及鸡蛋中矿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早期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10头母猪生产的100多头仔猪 ,研究了玉米—豆粕型仔猪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早期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20g/t非淀粉多糖酶。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使断奶仔猪蛋白质消化率提高9.67 %(P<0.05) ,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5.40 %(P<0.05) ;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断奶前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但对断奶后0~14天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0.40 %(P<0.05) ,提高窝重17.65 %(P<0.05)。试验结果同时提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有效地缓解仔猪断奶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麦类原料及其加工副产品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NSP),如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等,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具有抗营养作用。NSP酶制剂可降解麦类等谷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因而被应用于饲料中。  相似文献   

19.
饲料加工过程中非淀粉多糖酶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含非淀粉多糖酶小麦型饲料进行制粒加工,测定饲料还原糖及纤维素的含量,探讨了非淀粉多糖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对还原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的催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小麦型饲料在制粒过程中,还原糖增加17.76%(P0.01),半纤维素下降1.41个百分点(P0.01)、纤维素下降0.44个百分点(P0.05)。而无酶饲料在制粒过程中还原糖、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饲料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酶制剂被应用到各种饲料生产行业中,而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就是其中之一。非淀粉多糖(NSP)是构成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而大部分的纤维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包裹在细胞壁内,抑制动物正常的消化功能,阻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导致日粮养分利用率和饲养效益降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NSP去除,使细胞壁释放出营养物质,进而提高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各方面的生产性能。因此,深入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对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