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岩石边坡,严重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从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高、陡、破坏严重岩石边坡的人工修复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但人工边坡又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异质性的特点,通常造成边坡生态恢复效果不佳。边坡的抗侵蚀效果是衡量边坡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外在表现,阐述了边坡坡面地质特征、边坡表面形态、坡面平整程度、坡长、坡度等内在因素和降雨、坡面植被、人工土壤、生态防护工程形式等外在因素对人工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抗侵蚀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区生态护坡工程客土养分衰减特征与恢复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中部半干旱区济青南线高速公路部分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防护试验工程为对象,通过对生态护坡试验工程客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等进行现场跟踪测试,分析客土养分衰减与恢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特征,而且碱解氮含量在4个月后出现年内稳定恢复的迹象,而有机质含量则在半年内仍未停止衰减过程,客土养分的恢复尚需时日;由于衰减机理的差异,不同坡面部位的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衰减转折点和时间效应不尽相同,可以预期未来随着植被落叶等自身有机物质的腐烂和养分补给,能够实现坡面植物营养的自给与客土养分的恢复。研究成果对开发贫瘠土壤和石质边坡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石边坡植生基质生态防护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已有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技术的大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了岩石边坡植生基质生态防护工程技术(PMS技术 )的特点、基本原理 ,同时结合北京五环高速公路红山口岩石坡面应用PMS技术的实例 ,介绍了PMS技术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岩石边坡按照岩体结构分为5种类型,即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在分析每一类岩石边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5类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对策与植被恢复技术选择方案。其中,整体结构岩石边坡、块状结构岩石边坡及反向斜向层状结构岩石边坡属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边坡类型,防护重点视是否有软弱结构面存在而定,若不存在,应采用植物防护为主、局部加固为辅的防护策略,对于>75°的急陡边坡植物防护以垂直绿化技术为主或不进行防护,对于坡度<75°的边坡植物防护可选择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及生态袋技术等;对于同向层状结构,因存在整体滑动的可能,须采用深层防护为主的工程防护;对于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应以控制坡率削方减载为主,防护措施上视具体情况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做好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济莱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植被恢复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中部半干旱地区济青南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部分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防护试验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样方调查法对试验研究区内的路堑岩石边坡原生和次生生态恢复植被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客土喷播和植生带绿化等是实现开挖山体坡面的快速植被恢复的边坡生态防护措施,次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比自然植被恢复明显加快.从植被种群的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计测结果发现,在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以紫花苜蓿、高羊茅、紫穗槐、多年生黑麦草、马棘等为主的重要值较高的草灌型植被,演替趋势为豆科草向豆禾草演替,多草型向草灌型演替,种间资源竞争不强证明边坡植被恢复1.5a时期的植被仍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2006,(2):F0004-F0004
宜昌绿野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研究、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环保企业,依托三峡大学“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生态工程”、“园林规划”等重点学科的科技优势,致力于各种工程边坡的防护和生态恢复,是从事高陡岩石边陡,混凝土边坡防护绿化的专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生态防护措施是治理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坡面侵蚀的有效手段,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坡长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坡度(10°,20°,30°和40°),相同雨强(220 mm/h)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和工程+耕作措施)来分析坡面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产流率和产沙率,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坡度所设置的防护措施均能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植物措施。(2)≤10°边坡在裸坡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10°~20°,20°~30°边坡分别在植草(覆盖率100%)和植草+坡面截排水措施下的护坡措施效果较好,>30°边坡必须在有固坡措施的基础上,坡面设置生物措施方能有效治理坡面侵蚀问题。(3)坡度的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坡面防护措施越复杂,阈值越大;且在不同的防护措施条件下,坡度对坡面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厚层基材喷射护坡试验研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以内昆线横江车站路堑岩石边坡为试验点 ,设计了厚层基材喷射种植基各组分配比 ,采用湿喷法进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厚层基材喷射对岩石边坡进行生态防护 ,厚层基材各项指标均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条件 ,防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人为的生产建设尤其是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山区住宅等基础项目的建设中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坡面.基材喷附实现岩石坡面生态植被恢复是目前常用的技术形式,为了如期成功实现目标群落的营建,需要对项目区周边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坡面地形、坡度、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在选择目标群落植物时应满足生态适应性、先锋性、和谐性、抗逆性和自我维持性、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等原则,在建植方式上采用播种和栽植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岩石坡面植被的成功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经过1a生态恢复的16个岩质边坡,在坡面没有植被和坡面环境形成交互发展的植被早期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45°~52°类型的边坡土壤有效磷含量为坡下>坡中>坡上外,其它3个坡度类型中全氮、全磷、全钾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坡中>坡下>坡上的分布规律。(2)在相似坡度及不同坡位条件下,全氮、全钾、有机质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土壤养分多重比较出现较多差异的是有效态养分。(3)在相同坡位不同坡度条件下,对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的土壤养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坡度在30°~52°的情况下,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演替中的土壤养分不会受到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庆丰采石场人工修复边坡的植被恢复状况和土壤特性进行调查,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与边坡植被恢复状况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以期为岩石边坡的防护及生态恢复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人工修复边坡上,无论是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结构及稳定性,还是土壤质量等,在短期内都难达到周边自然边坡的状态。土壤性质与修复边坡草本层及木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草本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含水量、酸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影响较大;木本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全磷质量分数、蛋白酶活性影响较大。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等因子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微地形下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异规律,以北京土石山区人工林坡面为研究对象,在40 m×50 m坡面共布设30个土壤水分观测点,分10 cm间隔观测,观测深度为50~70 cm。2015年4—10月使用Diviner 2000共监测土壤水分20次。结果表明:(1)坡地土壤水分含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大体随着降雨波动的变化而变化。(2)土壤水分随坡位变化而变化,水平阶上坡位<中坡位,缓坡中坡位<下坡位。(3)坡面土壤水分整体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微地形主要影响>30 cm的土层,不同微地形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水平阶>缓坡>陡坡>陡坎,水平阶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微地形(P<0.05)。(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微地形是影响坡面土壤水分异质性的主控因素,相对贡献率达81.2%,微地形因素减弱了海拔和坡位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土石山区生态恢复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土地石漠化变化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石漠化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有利于石漠化状况的改善和治理。以往的驱动因子分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0年和2011年两期石漠化影像,通过空间分析研究了贵州省2000—2011年的石漠化动态变化,并从人口因素、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水平、农业生产活动、地形坡度和生态工程建设等5个方面选取23个影响因子,对石漠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1年贵州省石漠化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石漠化面积总体减少,但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呈增加趋势,轻度以上石漠化的治理任务还很艰巨;2)23个影响因子与石漠化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关系; 3)农业人口比重、农业总产值、人均粮食、人均耕地、耕地比重、15°~25°耕地(岩溶)比重和25°以上耕地(岩溶)比重均与石漠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因子均与石漠化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农业活动对石漠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农业人口比重、农业总产值、人均耕地、15°~25°耕地比重、25°以上耕地比重、15°~25°岩溶比重和25°以上岩溶比重与石漠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5、0.291、0.288、0.430、0.338和0.334。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对石漠化的影响可为石漠化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年春季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坡示范工程,主要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等3类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工程完成后,对生态护坡进行了连续3年(2004~2006年)的现场监测,以研究护坡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杞柳枝、垂柳枝、结缕草等护坡植物生长良好,其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有效地控制了河岸土壤侵蚀,并为其他生物创造了稳定生境。本地草本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物种数和盖度均增加,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增强。表层土壤和浅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测定结果显示生态护坡的土壤抗侵蚀性明显增强,3年中各类生态护坡均未出现明显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5.
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建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02-303,306
首先,对工程领域重要概念边坡和边坡生态防护进行了定义,接着对边坡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边坡生态工程的野外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沿海港口工程建设方案水土保持评价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沿海港口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隐患基础上,结合典型项目工程建设方案水土保持评价实例,分析站址比选、平面布置、码头基础型式、场区地基加固措施、场外交通路线、挖填区防护措施、水量平衡、防洪排水、施工时序等沿海港口工程建设方案水土保持评价中9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沿海港口工程码头区、陆域场区、场外设施区等分区的排水、沉淀、挡护、植被绿化、防盐碱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要点,并针对国内港口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提出早期介入评价工作、开展技术规范研究、加快平原地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现中国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成果,随同动车装备和筑路技术,形成了我国高速道路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大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支撑技术体系。我国"两高"建设是以牺牲土壤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产生了大量的创伤裸露边坡,生态修复及安全防护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路域边坡土壤破坏特征、土壤生态修复本质、工程边坡林草种选择、V型槽种植带、喷混基材配置、机械化施工等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思考与技术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路域边坡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种子产业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的预测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和防治措施体系的布局,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因其局限性、不合理性以及精度差等问题往往难以实现准确预测。将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到土壤流失量预测中,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坡度、水土保持措施作为影响土壤流失量的主要因子,并以17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和检测样本,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土壤流失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高,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