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加拿大合作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二期)中,保护性耕作及保护性农业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加双方在此领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本文对加拿大保护性耕作及保护性农业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的借鉴和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9日,由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标志着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21~23日,中加农业项目马铃薯行业研讨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会议由自治区农牧业厅和中加农业发展项目办公室共同主办,由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中加农业发展项目内蒙古办公室共同承办。出席会议的有加拿大农业与食品部中加农业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毕大德先生,来自加拿大的马铃薯行业专家Sam Elkady、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白城市开展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截至2013年,白城市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经发展到130万亩,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由以玉米作物为主延伸至水稻,推广局面由政府主导转向农民自发,为实现白城市农业稳产增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环保型农业耕作制度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加农业发展项目专栏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加拿大中加农业发展项目北京办公室合办的技术专栏。从第1期开始,每期1篇,旨在介绍加拿大在保护性农业、农产品加工处理、食品安全、农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主要内容有:中加农业发展项目简介、有关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成功经验、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在凌海市实施,即保护性耕作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保护性耕作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是主要一项技术。凌海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实验项目,200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通过几年来的推广实践,它的优越性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本文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可以使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保护性耕作属于现代农业耕作方式,是对耕作模式的一种创新。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示范工作,全面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文章对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关系,介绍了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现实作用与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田保护性耕作是免耕栽培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免耕少耕、秸秆还田、化学除草等一系列综合农耕措施,达到增产、省劳节支、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中潜力最大的项目之一。一、农田保护性耕作具有突出的优点1.增产增收2004年重庆市涪陵区示范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北京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全面总结,旨在把北京开展保护性耕作取得主要经验和成果全面提炼升华,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与从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可持续技术,不仅对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农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事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农业机械的作业量在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使耕作的强度在不断加强,大地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缓解土地压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从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入手,主要总结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得到广泛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介绍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和技术,是现阶段保障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因素和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情况。对照保护性耕作适应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析了秦巴地区特别是商洛山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在秦巴地区特别是商洛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吉林市举办水稻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第二期培训班,认真落实省局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机补贴工作,吉林市农委召开水稻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四平市农委以项目农业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宏观上论述了国内外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研究了旱作农业耕作机械发展的3个阶段,探讨了旱作农业机械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早作农业耕作机械系统.存此基础上,分析了适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耕作机械系统,认为我国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系统应由保护性耕作机械、节水灌溉机械和蓄水保墒机械3部分组成并应根据各地实际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76-178
彬县开展一年一熟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县。在干旱少雨为主的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下,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示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桂玲 《新农业》2012,(13):52-53
北镇市从2001年开始在新立乡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面积试验示范,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到2012年先后承担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17万亩任务。自启动玉米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北镇市广泛宣传、积极引导、重点鼓励、大力推广,稳步推进,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田与普通大田相比,抗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