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高沙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寻求更多适合我市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成为当务之急.1999年我市分别引进6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以原生产当家品种秦油2号为对照,比较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市油菜品种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军 《种子科技》1994,(4):32-33
繁殖优质油菜种子所需隔离距离研究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徐军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较高,容易混杂退化。低芥酸油菜的种子中芥酸含量受胚基因型控制,如与高芥酸油菜发生生物学混杂,其低芥酸性状当代就会消失,品质迅速变劣,故优质油菜品种的繁殖和种子生产必...  相似文献   

3.
高芥酸甘蓝型杂交油菜 绵油31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绵油3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有甘蓝型油菜高芥酸隐性核不育系绵703AB-2作母本,以优质高芥酸隐性核不育恢复系绵恢957-204作父本,组配而成的工业用高芥酸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9)510008。该品种广适、高产、高油、高芥酸、抗性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秋季种植。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制种产量从80kg/667m2提高到现在的130kg/667m2,产量大幅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农户收入逐年提高。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宋晓荭  侯生英 《种子》2006,25(7):99-100
油菜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已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90%为优质杂交油菜,即低芥酸、低亚麻酸、高含油量。杂交油菜在我省油料作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种子纯度是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种子纯度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油菜种子纯度仍然制约着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这已引起种子生产、管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省杂交油菜制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项质量监督措施,以供种子生产、管理及检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罗平县是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 5.53 万 hm2 以上。近年来,大量外省杂交品种进入罗平市场,为鉴定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抗逆性和品质,选择 49 份市场主推品种,采用大区设计开展品种综合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以巩固罗平优质油菜生产大县地位。结果表明,明堂油 985 和中油 811 芥酸、硫苷含量低于 1% 和 27μmoL/g,油酸、含油量分别高于 66% 和 44%,产量高于 3570kg/hm2 ,抗倒伏,菌核病病株率低,品质好,油酸和含油量高,可加大力度推广。德油杂 12 产量最高,芥酸含量低,含油量一般,但硫苷含量高(54.3μmoL/g);川油 45 产量居第 2 位,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较低(34.49μmoL/g),含油量一般(38.74%);大地 199 产量为 3327.01kg/hm2,芥酸、硫苷含量分别低于 1% 和 30μmoL/g,油酸、含油量高,分别为 69.33% 和 46.56%,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油份高蛋白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16AB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才富 《种子》2003,(3):79-80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 ,年种植面积上亿亩 ,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油菜生产 ,进而影响油脂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广大人民食用植物油的水平。育成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的不育系将为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奠定新的基础。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双低油菜品种选育和普及推广双低油菜品种的国家 ,育成的品种芥酸含量小于1% ,硫苷小于 30 μmol/ g·饼 ,含油量在 4 2 %以上 ,因而其生产的商品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尤其是菜籽的含油率高而倍受油脂加工部门的青睐。我国加入 WTO后 ,面临着国际油菜籽的竞争。育成高…  相似文献   

7.
未来油菜品质改良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加拿大的Steefansson和波兰的Krzymanski分别发现低芥酸基因资源Lioh和低硫甙基因资源Bronowski以后,加拿大首先利用这两个种质资源与常规品种杂交,于1964年育成世界上第一个低芥酸油菜新品种"Oro",1974年育成了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Tower",并将具有双低品质的油菜定名为"Canola".自此,全世界的油菜育种家开始了双低油菜育种,并育成了一大批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菜籽油的营养品质、加工特性以及工业用途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在双低育种、高油酸育种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的品种.但在营养品质的进一步改良、不同加工特性品种的选育、工业用途品种的选育方面还处在初步阶段.菜籽油是世界五大植物油之一,位于棕榈、大豆和向日葵之后.随着WTO的加入,我国油菜要跻身于国际市场之中,改良品质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A35"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荣 《种子》2007,26(12):99-100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由于推广高芥酸和高硫甙品种,商品品质差,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从而影响了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食用油脂方面也有了较大转变,由原来(20世纪80年代前)食用动物油脂为主,改为食用植物油脂为主,而且对油脂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菜油占我国食用植物油的55%~60%,是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它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在我国,培育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实现双低油菜产业化是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优质双低油菜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西藏第一大经济作物,既是当前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又是主要的养地作物之一.2002年以前昌都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油菜品种大多属农家品种,品种严重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昌都地区油菜生产及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为此,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推广种植双低一高优质油菜,不仅能解决对食用油的需求,增加群众收入,而且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还能为牲畜提供良好的饲料,有利于发展农牧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2号是用系谱法从“(7818×Marnoo)F_2×QVa”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等特性.在河南省三年区试、两年生产示范和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比双低油菜品种豫油1号(ck_1)增产15.6%,比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品种南阳41(ck_2)增产3.8%,比低芥酸油菜品种秦油3号增产23.2%.该品种含芥酸0.244%、硫甙16.57μmol/g,含油量39.48%,达到了国际优质油菜标准.较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11.
王程 《耕作与栽培》1993,(5):38-40,43
推广低芥酸油菜,改善菜籽油品质,是油菜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贵州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历史上曾有大量的油菜籽或菜籽油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和京、津、沪等国内市场。随着国内外优质油菜生产的发展,我省油菜籽由于芥酸含量高,竞争力锐减,作为食用植物油,不仅出口受阻,而且国内市场也日渐萎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全省油菜生产的经济优势,省科委于1986年将“低芥油菜大面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列入全省“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由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组织湄潭、绥阳、开阳、息烽、金沙等县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联合攻关。五年来,课题组  相似文献   

12.
优质丰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L6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达2.8万t左右,为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来,春油菜因其种植投资小、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得以迅速发展.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早熟、优质、丰产新品种,仍以青油菜14号、陇油5号等品种为主,由于生育期极晚,很难适应本省生态多样性,再加之品种单一、不育株率高,导致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甘肃省油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早中熟、优质油菜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已成为甘肃省油菜生产的迫切需要和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春油菜品种青杂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为73万hm^2。20世纪末,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60%左右,其产量低、品质差(高芥酸、高硫甙)。当时的甘蓝型油菜还不能在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早熟甘蓝型油菜育种研究.以期用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广适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早熟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早熟新品种川早油1号,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扩区登记。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双低品质、株高适中、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早熟油菜地区、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早油1号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缓解我国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油菜与后茬作物的茬口矛盾,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周礼 《种子科技》2001,19(3):180-181
春播油菜生育期短 ,生育进程快 ,栽培上必须根据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的要求 ,为其提供必需的生长发育条件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优势 ,从而获得高产丰收。根据这一原则 ,杂交油菜杂油 59号春播栽培管理应立足抓好以下几点 :1 选购良种 ,早耕细整杂油 59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用甘蓝型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 )雄性不育系陕 3A与单低 (低芥酸 )雄性不育恢复系垦 C8配制的低芥中硫冬春两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 1996年通过品种审定以来 ,该品种以其杂交优势强、适应性广、播期弹性大、优质丰产等特点 ,被我国春、冬油菜区大面…  相似文献   

16.
安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系统阐述了安徽省油菜生产的面积与产量、优质化程度、生产收益等现状,找出了安徽省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分析了安徽省油菜生产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产品品质、政府补贴、食品安全与综合利用开发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提高安徽省油菜生产竞争力的途径:必须首先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免农业税等方面来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同时针对油菜籽芥酸与硫甙含量偏高、含油量偏低、含水量较大以及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等问题,促进育种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加快优质油菜新品种的良种繁育速度和推广步伐,实行统一供种,区域化种植,提高油菜品质;并且要加大对油菜生产的补贴力度,发挥食品安全优势和加速优质油菜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万hm^2,在品种上存在着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双低油菜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筛选适合我市生态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加快优质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我市分别引进了7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系),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油菜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机综合配套,充分发挥油菜新杂交种阳光85在北方春油菜区的增产潜力,本文总结出该品种在北方春油菜区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优质油菜种植结构,调动油农种植积极性,提高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泰  李爱民  惠飞虎 《种子》2005,24(6):79-81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油菜育种目标主要以高产、多抗为主,80年代以后品质育种逐渐得到了重视.但由于优质基因的导入,带入了国外品种的遗传背景,造成育成品种品质提高产量下降,表现出品质与产量之间的矛盾.我国科学家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杂交油菜细胞质不育系育性不彻底,给油菜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以提高优质常规油菜产量为突破口,培育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安全性好、适应性广的常规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实现常规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高,为油菜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曹军 《中国种业》2006,(5):36-36
青杂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性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且具有低芥酸、低硫甙和抗病性较强等特性,含油率46%,其芥酸含量小于1%,每克含硫代葡萄糖甙28.12μmol,双低性状达国际标准,适宜于海拔2750m以下地区种植.为探索青杂2号的适宜密度,2005年在湟中县多巴镇小寨村进行了青杂2号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