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梢中单萜醇类物质主要有:芳樟醇(沉香醇)、香叶醇((牛龙)牛儿醇)。红茶香气组成中,约有20种重要化合物中有沉香醇及其氧化物、(牛龙)牛儿醇、2-苯乙醇、苄醇、水杨酸甲酯,是红茶香主要芳香物。作者对茶梢中沉香醇和(牛龙)牛儿醇含量的变化,不同品  相似文献   

2.
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GC—MS定性和GC定量后发现:香叶醇、苯乙醇、α—萜品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萜品烯、吲哚、2,6,6—三甲基—2—羟基环已酮、2,6,6—三甲基环已—2—烯—1,4—二酮、β—紫罗酮、醋酸—α—萜品酯、香豆素、正十八烷醇、吡嗪类、内酯类、紫罗酮类、倍半萜醇、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等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下降;而正庚醛、丙酸、正已醛、青叶醇、正已醇、反—2—戊烯—2—酮等低分子量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增加。前者往往具有令人喜欢的香型,而后者往往令人厌恶。不同等级的鲜叶因具有的成香反应的基质成分的含量、种类不同而使成茶带有不同感官反应的香气。青锅为龙井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辉锅阶段温和的外界条件,使茶叶中的Maillard反应、酯化反应、环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等一系列成香反应顺利进行,进一步发展了茶叶香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还与鲜叶采摘的老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化合物与烯烃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是该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84.28%。该品系红茶香气类型与中阿杂交的大吉岭及云南红茶属于同一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正戊基呋喃、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及苯甲醛等和相对含量较少的壬醛、柠檬烯、β-月桂烯、顺-茉莉酮、橙花醇、α-雪松醇、苯乙醛、α-萜品醇等都呈花果香,是花果香型红茶的主要成分,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茶鲜叶制工夫红茶花果香浓郁、香气好,具有开发高香优质红茶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通过对祁红当家品种——槠叶群体种及其适制绿茶的亲缘种——安徽7号(对照)在加工红茶的过程中香气形成的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在祁红检出的110多种香气成分中,己醛,1-戊烯-3-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含量较高。在相同的祁红加工过程中,槠叶群体的香气物质形成总量高于对照,且形成高峰超前,其中香叶醇含量在揉捻阶段剧增;与安徽7号相比,香叶醇含量高出30倍以上,而其他香气成分含量则无明显差异。实验还发现,两品种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减少与茶叶香气总量及其中的萜烯醇类的增长均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槠叶群体中有关香气配糖体的含量高于安徽7号,文中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确定了具有陈香的普洱茶样品5个;这些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种成分之和>40%),主要香气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β-萜品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3,4-二甲氧基甲苯、1,2-二甲氧基苯、雪松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β-芳樟醇、1,2,4-三甲氧基苯、β-紫罗酮、α-法呢烯等;与其它普洱茶相比,陈香普洱茶中的β-芳樟醇、癸醛、壬醛、水杨酸甲酯、3,4-二甲氧基甲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成分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普洱茶,而β-萜品醇、雪松醇、β-紫罗酮、1,2,4-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以及长叶烯等明显低于其它普洱茶。  相似文献   

6.
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雯飞  孟小环  罗永此  林健 《茶叶》2007,33(2):78-81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文中对白茶的两个主要品种: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Z)-3-己烯醇、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这两种白茶的香气组成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香气组成也略有差异。白茶在存放过程中,精油含量呈降低趋势,但香气组成上仍具有明显的白茶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吟春碧芽茶叶的香精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61种成分,包含醇类13种、醛类14种、酯类9种、酮类6种、烃类13种、酸类4种和少量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壬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己醛、β-紫罗兰酮和α-紫罗兰酮,它们是形成吟春碧芽浓厚清香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可为热带茶叶香气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 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历史名茶霍山黄芽茶叶香型特征,比较其不同等级茶叶香气质和量的差异,从原产地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选其特一级、一级和三级茶样,以SDE法提取香精油、GC-MS配合标准样品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共检出香气成分44个,包括了萜烯醇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烷类、杂环类、萘和酚类共10类香气化合物;3个等级茶叶香气共有成分26个,其中主要成分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乙酸叶醇酯、苯甲醛、β-荜澄茄烯、2-戊基呋喃等,前2个含量最大,这些化合物构成了霍山黄芽清香持久香气的物质基础;(2)从特一级、一级至三级茶样,分别测出41、34和32个香气成分,而且高等级茶叶香气成分个数较均匀地分布于上述10类香气化合物中;以内标法进行相对定量,测得特一级、一级的香气含量分别高出三级的香气含量33.7%、9.8%。分析认为:3个等级茶样的品种、栽培条件和加工工艺相同,采摘时间和芽叶质量则是影响其香气质(香气化合物种类)和量(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芳樟醇香叶醇及其配糖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36年在煎茶中鉴定出芳樟醇和香叶醇以来,有关它们在茶叶中的含量、品种和地域特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一直为各国茶叶工作者所关注。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芳樟醇具铃兰香气,系阿萨姆种及我国大叶种茶香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其含量在新梢各部位的分布表现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茎,各季含量以春茶最高,夏茶最低。加工过程中,芳樟醇大量产生于揉捻及发酵工序。芳樟醇还有四种顺式和反式吡喃型及呋喃型氧化物。与芳樟醇不同,香叶醇为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具典型玫瑰香型。祁门红茶中含量极高的香叶醇成为“祁门香”的重要基础物质。然而,香叶醇在新梢各部分的含量分布及其季节和加工变化与芳樟醇相似。 茶叶单萜烯醇配糖体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1981年,竹尾忠一首次将茶鲜叶匀浆物置40℃下培养30分钟后发现有大量的芳樟醇和香叶醇产生,当加入β-葡糖甙酶的抑制剂Hg~(2+)及特异性抑制剂葡糖酸-1,4-内酯后,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生成受阻,而受热处理后的茶叶匀浆物添加β-葡糖甙酶后同样亦能产生芳樟醇和  相似文献   

11.
印度阿萨姆亲缘杂交种“秀红”红茶香气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C/MS技术分析了印度阿萨姆亲缘自然杂交后代新品种“秀红”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其香气物质有醇、醛、酮、酯、内酯、酸、含氮化合物及未知物等8类44种。在已鉴定的38个组分中,醇类化舍物含量最高,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含量为51%,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3—已烯醇、橙花叔醇、正已醛、2—苯乙醇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与中国云南大叶种比较,红茶香气特征成分差异较小,而对红茶花香起主要作用物质含量高,差异较大,总含量丰富而协调。  相似文献   

12.
薄纱绿茶是海南白沙县新打造的品牌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文章研究薄纱绿茶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全面解析海南薄纱绿茶的品质特点,并探究薄纱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薄纱绿茶呈现出醇厚甘爽、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具有海南绿茶典型地域特色;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萜品醇、芳樟醇、α-水芹烯、蒎烯、香叶醇等成分占比高,形成了其“清香、带板栗香”的品质特征。此外,除水浸出物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茶叶品质成分在加工后均略有下降,以上成分经复杂的生化反应后,生成了与茶叶汤色、香气及滋味相关的丰富物质,形成了薄纱绿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川红(CH)和祁红(QH)香气特征及成分差异,以两个地区的红茶样品为材料,运用感官因子审评法结合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SPME/GC-MS)对CH和QH典型样品的香气特征及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依据各物质相对含量与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估呈香贡献率。结果表明:‘川红1号’(CH1)呈现出以果香、甜香和烘烤香浓郁,花香适中,木香和鲜香较淡,有微弱清香的特点;‘川红2号’(CH2)则以花香和甜香为主,果香、清香和烘烤香较突出,鲜香和木香微弱的特征;QH呈现出甜香和果香明显,其余香型均较突出的特点。ROAV分析结合香气特征性描述表明,3种红茶共有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为芳樟醇和香叶醇;CH1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还有2-己烯醛、柠檬烯和糠醛,其ROAV分别为362.59、6.74和1.05;CH2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顺-3-己烯醇和苯甲醇,ROAV分别为1472.33、462.22、383.92和4.42;QH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正己醛、苯乙醛、正壬醛、顺-3-己烯醇和2-戊基呋喃,ROAV均大于100。此外,3种红茶中共有的12种香气物质,包括芳樟醇、苯乙醛、正己醛、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正壬醛、2-戊基呋喃、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正庚醛、柠檬烯和苯乙醇,可能是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茶树新品系21-1(湘红3号)工夫红茶的香气组成及特异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样品共检测出57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酸、烯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和酯类占主导,其次是醛类和酮类。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10种香气物质含量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共同构成了21-1工夫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含量最高,是21-1工夫红茶的特征性和指示性香气成分,表现出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相似的冬青叶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茶树新品系21-1(湘红3号)工夫红茶的香气组成及特异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样品共检测出57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酸、烯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和酯类占主导,其次是醛类和酮类。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10种香气物质含量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共同构成了21-1工夫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含量最高,是21-1工夫红茶的特征性和指示性香气成分,表现出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相似的冬青叶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6.
祁门红茶(以下简称祁红)独特复杂的香气类型被称为“祁门香”。为了研究祁红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与呈香特征,以祁门县历口镇与古溪乡共10份祁红茶样为研究对象,利用SPME-GC-MS技术提取测定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茶样中共同检测到的31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12种醇类成分(相对含量为67.54%)、11种醛类成分(16.93%)和3种酯类成分(11.36%),它们都表现出花果香且阈值低,对“祁门香”的构成具有重要贡献。分析了“祁门香”的主要贡献因子,主要以香叶醇、苯乙醛、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己烯醛、正己醛、苯甲醇、水杨酸甲酯等8种香气物质为主,具有甜香、花果香、清香为主的馥郁香气。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佛手果实腌制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佛手鲜果及腌制了4个月、6个月的佛手果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分别检测到21、24、22种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柠檬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香叶醇、4-萜烯醇、橙花醇、芳樟醇、5,7-二甲氧基香豆素等。其中佛手鲜果的香气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和γ-松油烯,两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1.43%、18.43%;腌制4个月果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两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10%、33.64%;腌制6个月的佛手果香气成分则以醇类为主,醇类的相对含量为64.84%,其中α-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0.01%、13.26%和13.50%。因此,佛手果实在腌制6个月后,其香气成分中醇的含量逐渐递增,其特征香味以醇类为主。  相似文献   

18.
BJGF1-2是从'白鸡冠'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的茶树新品系,为明确其茶类适制性及香气成分,2017-2019年春季采摘BJGF1-2鲜叶,分别按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工艺进行制样,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并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JGF1-2红茶表现为薄荷香,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苯甲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0.2分;BJGF1-2绿茶表现为嫩香稍带花香,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顺-已酸-3-已烯酯、吲哚、顺-茉莉酮、橄榄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0.2分;BJGF1-2白茶表现为毫香显,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香叶醇、β-芳樟醇、苯甲醛、苯乙醇、苯甲醇、β-紫罗酮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0.4分;BJGF1-2乌龙茶表现为花香显,主要香气成分为水杨酸甲酯、吲哚、橙花叔醇、顺-已酸-3-已烯酯、香叶醇、己酸已酯等,感官审评结果比对照高1.6分.BJGF1-2制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总分均比对照高或与对照相当,说明BJGF1-2是一个多茶类兼制的茶树新品系.  相似文献   

19.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相似文献   

20.
英德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技术,分析了美德红碎茶(云南大叶为原料)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合量约占香气发挥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类含量为50%。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己醛、橙花叔醇、(顺)-3-已烯醇、β-紫萝酮 (顺)-茉莉酮、水杨酸甲脂等香气化合物组分为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