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陕西省产地养殖鱼类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以及食用安全。[方法]以陕西省主要水产品养殖区的主要养殖品种为抽样监测对象,应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7个地市随机采集的当地主要养殖水产品肌肉中锌(Zn)、铜(Cu)、汞(Hg)、砷(As)、镉(Cd)、铅(Pb)的含量。并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和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分析重金属在陕西省养殖水产品中的分布特征和食用安全性。[结果]陕西省养殖水产品肌肉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依次为ZnCuHgPbAsCd;其中Zn检出率最高,为100%,As检出率最低,为39.3%;Zn、Cu、As、Hg含量水平在不同食性养殖水产品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b和Cd含量水平无显著差异;陕西省不同地区养殖水产品As和Hg含量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Zn、Cu、Pb、Cd含量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食用安全性评价表明,陕西省主要养殖水产品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0,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关中地区(0.154)陕南地区(0.085)陕北地区(0.061)。[结论]研究可为渔业管理部门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开展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湖南毛竹产区竹笋及产地土壤重金属的状况,保障竹笋质量安全,选择炎陵、湘乡、耒阳3个县市,共采集毛竹笋样品及对应产地的土壤样品各80份,分析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和毛竹笋样品中相应重金属含量,探讨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原产地毛竹笋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毛竹笋中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参照标准GB 15618-2018,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其次对竹笋中检出的重金属进行致癌和非致癌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毛竹笋产地土壤样品中Cd、As、Pb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合格率分别为67.5%、96.2%、77.5%,3个地区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83、1.219、1.475,表明毛竹笋产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毛竹笋样品中除Hg未检出外,Cd、As、Pb、Cr 4种重金属均有检出,合格率为98.8%。毛竹笋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对应产地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关性系数较低,其中仅炎陵毛竹笋重金属As含量与对应产地土壤的As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6。毛竹笋中检出的Cd、As、Pb、Cr 4种重金属总目标危险系数分别为0.377、0.277、0.118。Cd致癌风险分别为7.30×10-6、8.45×10-6、1.33×10-5。综合得出,可食部分毛竹笋对重金属积累较少,且毛竹笋与产地土壤对应重金属元素含量无相关性,通过食用毛竹笋摄入重金属的总目标危险系数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不会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危害,Cd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的】为系统了解并客观评价中国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促进中国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方法】系统收集了1989年以来中国蔬菜土壤重金属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利用相关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中国菜地土壤重金属中以Zn含量最高,其次是Cr,再次是Cu;而毒性较大的元素As、Hg、Cd的含量相对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03、0.12、0.28 mg•kg-1。与国家土壤质量II级标准GB15618-1995(6.5<pH<7.5)相比,Cd含量超标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国约24.1%的菜地样本超标;Hg含量其次,样本超标率为10.3%;As的超标率为9.2%。各种重金属按含量超标率排序为:Cd>Hg>As>Zn>Cu>Cr>Pb。若按地区比较,则东部地区Cd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其次是Hg和Zn;中部地区以As和Cd含量超标为主,亦存在少量的Hg、Zn、Cu超标;西部地区亦以As、Cd超标为主,并伴随有少量的Cu、Cr和Hg超标。不同类型菜地比较,工矿/污灌区菜地的As、Cd、Hg、Zn含量均最高,尤其是其Hg含量平均高达2.36 mg•kg-1,超出其它类型菜地含量的10.5~21.1倍;设施菜地的Cu、Cr含量在所有类型中是最高的,而城市郊区菜地则Pb含量相对较高。对全国各地的蔬菜基地进行单独分析,发现除Pb含量稍高外,其它几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全国普通菜地的整体质量状况较好。【结论】在中国当前菜地利用方式下,除工矿/污灌菜地、市郊菜地土壤中个别重金属含量超标外,中国菜地土壤、特别是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未超过国家标准,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葡萄主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石河子葡萄主产区的51个果园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Cd、Cr、Cu、Pb、Hg、As 6种重金属都有检出,各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无公害葡萄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限值,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加权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1,属于安全清洁级。依据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r、Cu、Hg、As含量未超过限定值,有49.02%果园土壤的Cd含量超过了限定值,51个果园土壤中的Pb含量都超过了限定值;Cu、Cr、As、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小于2,有49.02%果园土壤的Cd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处于警戒级的果园占78.43%,处于轻污染级的占21.57%。因此,石河子葡萄主产区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只符合无公害葡萄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籽粒中Cd、As和Hg低吸收或低积累的品种或育种中间材料,采用人工添加 Cd(CdCl2·2.5H2O)、As(NaAsO2)和 Hg[Hg(NO3)2·0.5H2O]等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污粢土壤,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Cd、As 和 Hg 胁迫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As 和 Hg 胁迫时,水稻茎叶、稻谷和精米中均会增加相应重金属的含量;As 和 Hg 主要在茎叶中积累,而籽粒中的含量较低;精米中 Cd 的含量与稻谷和茎叶中的含量差异较小.茎叶中 Cd、As 和Hg 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谷和精米,而精米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与稻谷中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南粳 41、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华粳3号、02428、龙睛4号和云南新团黑谷等7个品种精米中Cd和As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大米标准;所有品种精米中Hg的含量均未达到无公害食品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水稻和皇竹草为供试材料,在江西省不同地区设计试验,分析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Cu含量最高,且均未超出NY/T 2596—2014中相应的限量值.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土壤中,Hg潜在风险最高,其次是Cd、As、Cu、Zn,而Cr、Pb的潜在风险最低;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Cd、As、Cu、Zn的累积情况;皇竹草种植土壤中,Pb和Zn的潜在风险较高,其次是As和Cd,而Hg、Cr和Cu的潜在风险较低;沼液中Zn含量较高,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Zn的影响;对于糙米和皇竹草,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含量最高分别为17.844~23.073和9.665~35.913 mg/kg;其次是Cu分别是2.638~3.323和2.816~9.392 mg/kg;Cr、As、Pb和Cd的含量相对偏低;皇竹草中重金属受沼液施用的影响,且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项与综合质量指数法,以海南省水果产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d、Cr和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省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均值均小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2-2006)规定的限值,各土壤监测指标的单项质量指数均小于0.7,综合质量指数为0.31,均定为1级,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水平,适宜种植无公害水果;部分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海口有部分样品Hg、As、Pb、Cd、Cr超标,昌江有部分样品Cd、Cr超标,三亚有部分样品Pb、Cd超标,东方有部分样品As超标,万宁有部分样品Pb超标,澄迈、乐东、定安、文昌、临高均以Cr超标为主。土壤重金属含量间多呈正相关,其中As与Cd、Pb与Cr之间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为绿色农产品产地的评价、认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示范区118组表层土壤中的Cu、Cr、Cd、Hg、As 和 Pb元素进行检测,分析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除Hg含量水平较低外,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重金属元素Cd和As含量异常最为明显,平均值分别为浙江省土壤背景值的3.06倍和2.83倍;研究区域土壤总体情况良好,清洁水平和轻微污染水平的土壤占总体的88.14%,土壤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分别为Cd>As>Cu>Pb>Hg、Cr;研究区域内6种重金属元素只有Hg完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元素Pb、Cd、As、Cr、Cu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元素Cd和元素As超标比例相对明显一些,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比例为78.81%和80.51%;在总监测评价面积6 200 hm2中,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面积为4 416 hm2,占总面积的71.23%。提出土壤重金属异常区域应加强环境保护,并针对超标的环境要素,采取种植作物品种调整、环境治理和修复等措施,确保种植农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苦草、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修复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有效性,对沉水植物修复前后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修复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并降低生态风险,其中对底泥中Cu、Pb、Cd、Hg的去除率较高,但对Cr的去除率较低。不同季节生长的沉水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不同。聚类分析显示,苦草、黑藻等春夏季生长沉水植物对Cd、As、Cu、Zn、Pb的去除效果较好,而菹草等越冬沉水植物对Cr的去除作用较好。形态分析显示,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MF)较高的Cu和Cd在沉水植物修复后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相比其他元素显著增加。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与其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可以有效表征沉水植物对底泥中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上游硫铁矿停产3年后狮牡河重金属污染状况,于2020年11月河流平水期对河水和底泥进行了一次沿河分布式采样,测定了河水和底泥中Cd、Pb、As、Hg、Cu和Zn 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对河水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底泥采用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平水期河水中Cd污染比较严重,污染主要出现在从上游矿区河段到中游河段,其他重金属污染较轻或无污染。底泥重金属除Hg外,其他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都显著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GB 15618-2018)和铜陵土壤背景值,中游河段含量最高。底泥不同重金属地累积污染指数平均值为Cd(3.39)>Zn(2.97)>Pb (2.49)>As(2.00)>Cu(1.93)>Hg(-0.97),其中Cd达到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平均值表明Cd风险极高,As为高风险,Cu和Pb为中风险,Hg和Zn为低风险。河水和底泥重金属含量和分布及风险评价均表明狮牡河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到矿区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灌溉水进行了重金属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灌溉水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HJ 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灌溉水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均≤0.5,综合质量指数为0.17,灌溉水环境质量均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部分产地的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三亚、琼海个别样品Hg超标,东方个别样品Ni超标.重金属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Cd与Pb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As与Ni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灌溉水源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广东省中山市主要灌溉水源洪奇沥和横琴海沿线采集6个底泥样品,测定Pb、Cd、Cr、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山市主要灌溉水源底泥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情况,样品中Pb、Cd、Cr、As、Hg含量均高于参比值,洪奇沥底泥中,5种重金属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r、Pb、As,横琴海底泥中,5种重金属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Cr、Hg、As、Pb,5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r、As、Pb,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结论]中山市洪奇沥和横琴海2条主要灌溉水源底泥存在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污染水平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工业园区废水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集武夷山市五夫镇白莲荷塘底泥和莲子、莲叶样品,检测Cu、Zn、Pb、Cr、Cd、As和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项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生态风险及分析莲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底泥Cd和Hg超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标准限值;莲子和莲叶重金属分别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绿色食品—茶叶》和《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标准,两者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尤其莲叶对Hg强富集。不同生态型荷塘的底泥、莲子、莲叶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排序一致,都为自然种植型荷塘人为管理型荷塘游览干预型荷塘。研究建议今后应加强荷塘底泥Cd和Hg污染源调查及选址评估,尽量降低农业、生活和交通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试验点土壤及荸荠种杨梅(Myrica rubra)的根、枝条、叶片、果实进行了铜(Cu)、镉(Cd)、铅(Pb)、汞(Hg)和砷(As)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中均检测出Cu、Cd、Pb和As,而Hg未检出;检出的重金属在0~20 cm、20~40 cm土层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深层土。Cd、Hg、Pb、Cu在杨梅根、枝、叶、果实中均检出,而As只在果实中被检出;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杨梅树体同一器官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一年生枝除了Hg外,其余3种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同一种重金属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Pb和Cu的分布呈现出一年生枝二年生枝二年生枝老叶一年生枝新叶二年生根果实的相同特征,Cd主要分布在一年生枝和二年生根当中,Hg则主要分布在叶片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武陟研究区农田土壤和河流底泥中As、Cd、Cu、Ni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其污染特征,对农田土壤与支流1和支流2底泥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d的积累效应最明显,As、Ni的积累效应次之,Cu的积累效应不明显;As和Cd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支流1和支流2附近,Ni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支流1的养殖场附近,Cu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支流1附近。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为8.70,属于重污染程度;Cu和Ni所引起的污染处于清洁水平;As含量处于警戒水平;Cd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97%。农田中Cd与As之间存在同源污染,底泥中的Cd和As也有同源性;农田土壤的Cd、As与底泥中对应重金属的关联性最明显;土壤重金属Cu和Ni与支流1底泥有关联性、Ni还受养殖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铜(Cu)、铬(Cr)、砷(As)、铅(Pb)、镉(Cd)、汞(Hg)6种重金属为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山银花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富集部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银花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各不相同,茎、叶、花中重金属含量顺序分别为CrCuPbCdAsHg、CrPbCuCdAsHg、CuCrCdPbAsHg;重金属在山银花植株不同部位的平均含量顺序为:Pb:叶茎花,Cr:茎叶花,As:叶花茎,Cu:花茎叶,Cd和Hg均为:花叶茎;茎与叶中的Cd、茎中的Pb与叶中的As、茎中的Cu与花中的Hg、叶中的Hg与花中的Pb、叶中的Cd与花中的Hg均达到显著水平,茎与叶中的Pb、茎中的Cu与叶中的Hg、茎中Cr与花中的Hg、叶中的Hg与花中的As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山银花的茎、叶、花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各不相同,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是一种对Cd具超富集能力的植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笔者研究了姬松茸生产栽培过程中对重金属Pb、As、Hg、Cd的富集规律及控制技术;【方法】采用定点取样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料的堆制,在微生物和菌丝的作用下将重金属Pb、As、Hg、Cd的迁移到子实体;子实体内Pb、As、Hg、Cd含量与培养料中Pb、As、Hg、Cd的含量关系密切,前三者随着潮数而递增,Cd则随潮数而递减;子实体对Pb和As的富集作用不显著,富集系数均值分别为0.22和0.56;而对Hg、Cd的富集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分别达2.4 ̄4倍和27.8 ̄32.4。覆土土壤中的重金属在菌丝作用下部分迁移到子实体内;菌盖中Cd、Hg和As含量分别是菌柄的3.75、2.75和2.27倍;而Pb在菌盖和菌柄中含量则无差别;【结论】选择重金属低污染的培养料、覆土土壤和粗柄型菌株是实现姬松茸子实体重金属低富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甘肃省5个县(区)的7个无公害中药材基地64份土样进行了砷(As)、汞(Hg)、铅(Pb)、铬(Cr)、镉(Cd)5种重金属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DB62/T822-2002)的标准限量,符合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其中以As和Cr含量相对较高,Cd次之,Hg和Pb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5,(4):13-16
在吉林中部黑土区采用微区试验探讨了在土壤中添加不同重金属对水稻产量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阐述了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籽粒中的富集能力及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b、Hg的添加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Cd、As、Cr添加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差异达显著水平。各重金属在水稻籽粒中的迁移能力大小为:AsCdHgPb、Cr,水稻茎叶、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茎叶与籽粒之间的重金属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引起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超标(GB2762-2005)的土壤重金属临界含量分别为:Pb 43.5 mg/kg,Hg 0.19 mg/kg,Cr 355.8 mg/kg,As 0.82 mg/kg,Cd 1.29 mg/kg。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17个花椒林地中采集土壤样,采用电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方法测定土壤样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各元素之间的关联和线相关分析,确定陕西主要花椒栽培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安全性。结果表明,Pb、Hg、Cr、As、Cu含量均低于国标中的风险筛选值,仅来自凤县石铺村土壤样的Cd含量大于国标中的最大风险管控值,这可能与Cd污染有关;在中、高Pb、Hg、Cr、As及高Cu含量土壤组中,其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北方土壤的背景值;土壤中Pb-Cd、Pb-Hg、Cr-As、Cr-Cu、As-Cu的含量存在正相关趋势,而Hg-As则有负相关趋势,因而低Pb、低Hg、高Cr及高Cu含量的土壤样所占比例较高。综上表明,土壤中Pb、Cd、Hg、Cr、As、Cu的含量水平存在较弱的关联性,陕西花椒林地土壤中Pb、Hg、Cr、As、Cu含量在国标中的安全范围内,1个土壤样中的Cd含量达风险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