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地学统计方法,以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3类不同地貌的3个试验区内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结构和异质性。经研究发现,3类地貌试验样地的植被盖度均值较为接近,在32.99%~40.77%之间,其变异系数值均小于10%,属于弱变异性范围。3个试验样地植被盖度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拟合度较好;根据C_0/(C+C_0)值可知,随机因素在3个样地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异中所起的作用的权重顺序为低山丘陵样地坡地样地波状高平原样地;3类不同地貌试验样地的结构比[C/(C+C_0)]均大于75%,植被盖度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到总空间异质性的80%以上;3个试验样地中植被盖度连续性最好的是低山丘陵地貌样地,其次是坡地地貌试验样地,最后是波状高平原地貌样地。3个试验样地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经克里金空间插值后得到3个样区植被盖度的空间分布图,并对植被盖度的分布做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乌珠穆沁典型草原栗钙土层厚度模型及区域植被退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珠穆沁典型草原退化与荒漠化的实质是草原栗钙土逐渐被风蚀的结果,风蚀过程使栗钙土层厚度及营养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本研究将乌珠穆沁典型草原400 km2 不同地形、植被的草原作为试验区,利用GIS、RS、GPS技术,研究栗钙土层结构与植被空间分布的关系,建立典型草原栗钙土层厚度模型,并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典型草原区域植被退化程度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典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米拉山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向下,采用地表实测和多尺度遥感影像综合测量的方法,基于NDVI来计算植被盖度,分析比较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的实测盖度中半阴坡和阴坡的植被盖度大于阳坡和半阳坡的植被盖度;阳坡在低海拔区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总体上要小于高海拔区,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在低海拔区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大于高海拔区;对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进行线性拟合,实测盖度与绿植最大时的盖度拟合状况良好,MODIS数据的盖度和实测盖度、绿植最大盖度均拟合状况较差,运用MODIS数据进行小范围植被盖度研究时需要实地测量对数据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学统计方法,以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3类不同地貌的3个试验区内栗钙土层厚度和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空间结构和异质性,讨论了植被盖度与栗钙土层厚度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关系,定量揭示了两者空间变异和协同演变的规律。通过空间分布图的对比,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有沙化趋势的区域,对这些区域加以重点保护,将有利于延缓草地的沙漠化,更为通过高光谱影像解译代表性植被的光谱数据、实现对栗钙土层厚度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乌珠穆沁典型草原2012年8月30米分辨率的ETM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不同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对不同分类器在典型草原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和分类精度进行评价与比较。针对典型草原退化分类问题探究几种不同典型草原遥感分类方法的优劣,从中挑选出最适用的典型草原退化的遥感分类方法。并通过先验知识和野外调查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总体分类精度、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几种分类器的精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在稀疏高寒草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反演西藏日喀则地区高寒草原植被盖度。【方法】采用比较常用的3种植被盖度反演模型,即像元二分模型、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的回归模型、改进的三波段梯度差模型,对稀疏高寒草原植被盖度进行反演,并采用照相法实测植被盖度进行反演精度分析。【结果】3种模型对高寒草原植被盖度的反演精度以像元二分模型最高,反演精度为82.02%,其他两种模型均小于80%。【结论】像元二分模型相对于回归模型和改进的三波段梯度差模型更适用于稀疏高寒草原植被盖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集宁-二连浩特铁路赛汉路段护路林、围封地和放牧地3种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植被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植被种类组成、重要值、群落多样性指数、盖度、生物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护林和围封草地内植被种类数量均高于放牧草地,围封使植被的种类组成更趋于向典型草原地带性植被的演变;林带、围封地内地带性植物种重要值明显增加,而非地带性和退化指示植物重要值明显下降;3种不同类型样地的Shannon-Weiner指数与Pielou指数排序均为,防护林内>围封草地>放牧地;建设防护林和采取围封措施均可有效地提高植被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对于铁路这一特殊防护对象在灌溉条件下,建设防护林的效果要优于采取围封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TWINSPAN分类的三江源区称多县高寒草甸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选择了植被盖度、优良牧草比例、毒杂草比例、地上生物量变化值、0~25c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值5项与草地退化最密切相关的植被与土壤指标,对2009年称多县高寒草甸样地调查数据和退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称多县高寒草甸退化状况可以分为6个类,及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个退化等级.在调查的63个样地中未退化样地16个,约占25%;中度退化样地25个,重度退化样地13个,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占60%左右;轻度退化样地7个,约占11%;极度退化样地2个,约占3%.随着退化等级的加重,植被盖度和优良牧草比例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逐渐增大;地上生物量在未退化时最高,然后减少,到中度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上下浮动,到重度退化时地上生物量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未退化时最高,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阶段土壤有机质上下波动幅度较大,在重度退化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方法,对滇中一平浪林场滇石栎退化灌丛的植被恢复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石栎灌丛的4种退化状态类型,分别代表滇石栎灌丛向云南松乔木林演替过程中的4个阶段,各个阶段植被恢复与改造的方法措施因立地条件、物种组成、植被盖度、高度的影响各不相同,但都体...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牧还草工程。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镶黄旗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8月份和2004年8月份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对应时期的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盖度、植物类组成、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对内蒙古镶黄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2004年与2003年相比,禁牧区内植被盖度提高了8.64%;2004年8月份与2003年8月份相比,禁牧区内北部沙区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6.78%,南部平原丘陵草原平均地上生物量增加了71.81%。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滥垦、过牧等行为,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草原植被的分布与面积是草原退化评定的重要指标。以荒漠化草原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试验区域自然光下采植被的高光谱数据,通过构建植被光谱特征指标阈值对植被覆盖地区与非植被覆盖地区进行识别和分类,为低空高光谱遥感进行大面积的识别及数量统计提供依据,为高效,适时的草原监测和退化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手段。选择具有代表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数据规律。结果表明:荒漠化草原阈值区间为0.01~0.9,其中植被阈值区间为0.4~0.9,非植被阈值区间为0.01~0.4,当NDVI阈值取0.4时对有无植被覆盖分类明显,经Kappa系数验证精度达96.2%。高精度的植被识别为后续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提供数据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稀疏植被斑块格局是水分稀缺的荒漠区对降水在地表的表现。【方法】基于年降水量变化特征,选择1990年TM影像、2001年ETM+、2010年TM影像和2015年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1990~2015年蔡家湖气象站逐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植被盖度、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分析不同植被盖度、面积变化趋势,探讨年降水量对植被盖度、斑块面积、数量、密度的影响。【结果】1990~2015年,植被盖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二级植被面积明显增加(1 089.557 km2),增幅为20.154%,一、三、四级植被面积略有减少,减幅分别为-98.752%、-61.581%、-96.889%。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斑块数量,密度增加,破碎程度变小,植被盖度增加。【结论】1990~2015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稀疏植被盖度随年降水的变化总体呈退化-好转-退化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与稀疏植被盖度、斑块面积、数量、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杭锦旗典型围栏封育草场的调查分析显示,围栏封育能够起到改善生境条件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退化、沙化天然草原恢复生产建设的多快好省的有效措施之一。经过5年的封育,禁牧区植被盖度提高了1.23倍,生物量提高了300%左右;休牧区植被盖度提高了81%,生物量提高78%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地进行分类研究.以MODIS EVI(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MODIS EVI月度数据,分剐取其一、二、三主成分作为分类的前3个参数;引入研究区域同期的气温、降水、生物温度及DEM(数字高程)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主成分变换、重采样等方法确定分类的第4、第5个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ISODATA技术对草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分类结果能够提供比AVHRR NDVI(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和MODIS NDVI(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更丰富的分类信息,可以清晰识别到5大草地类,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可以进一步识别到草地亚类.因此,MODIS EVI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结合的多源信息综合分类能提高草地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繁殖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多年生草地繁殖更新的影响,为退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选取封育23年草地和放牧地作为试验样地,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法调查后代繁殖更新情况,分析比较了封育和放牧管理措施对地上植被盖度、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后代繁殖更新密度、无性和有性繁殖密度及5种无性繁殖类型密度的影响。【结果】与放牧相比,长期封育显著降低了地上植被的密度、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而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生物量。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的植物更新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其中,多年生牧草主要依靠分蘖、根茎和分枝来进行无性繁殖。与放牧地相比,封育23年草地更新苗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无性繁殖密度显著降低,而有性繁殖密度差异不大。长期封育显著降低了根茎型、分蘖型和分枝型牧草的无性繁殖密度,而对根蘖型和匍匐型牧草的无性繁殖密度影响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是以多年生克隆植物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的繁殖更新更依赖于无性繁殖。封育和放牧措施对多年生草地的无性繁殖影响较大。封育和放牧措施对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密度的影响可通过植物繁殖更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6.
植被盖度是评估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黄土丘陵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估算安定区2001年和2004年植被盖度变化.通过分析得出:2001~2004年安定区整体植被盖度有所增加,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区域,低盖度植被类型面积大大减少,植被盖度<60﹪的类型面积共减小了967.5 hm2,而高植被盖度面积增加.通过坡度与植被指数空间叠加分析发现,坡度对植被盖度较高区域的影响较小,对于植被盖度较低的区域影响较大.对于低植被盖度区域来说,坡度小则植被恢复快,坡度大则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后的退化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情况,为乌鲁木齐市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天然草地为对象,对不同恢复年限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退化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1)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后,恢复5 a后较恢复1 a,恢复8 a较恢复5 a草原植物长势明显变好。(2)禁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草畜平衡区不同草地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恢复8 a时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2018年乌鲁木齐市降雨量较低有关。【结论】通过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乌鲁木齐市草地退化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善,在政策实施8 a后草地植被恢复较好,但不同草地类型的变化有所差异,需继续加强草地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18.
围栏封育有利于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在希拉穆仁草原进行5年的围封试验,对样地的植被和土壤种子库进行连续监测的方法,研究围封对退化草地的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综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围封样地植被产量、盖度和高度等生产性能明显高于重牧样地。种类数和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则围封样地低于重牧样地。围封样地中克氏针茅和羊草等优质牧草占优势,重牧样地中冷蒿、银灰旋花和猪毛菜等劣质牧草占优势。②降水量是影响年际间土壤种子库状况的主要因素。围封可促进草地土壤中各种植物种子的积累。围封样地土壤种子库中克氏针茅占多数,重牧样地劣质牧草种子占多数。围封可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和土壤种子库的积累,但长此以往不利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因此应适当中轻度放牧以提高草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采用野外随机样方调查方法,在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选定常规放牧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脱落后放牧试验样地进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调查.研究表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同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品种占优;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丰富度有显著影响,但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缓解高寒草原生态退化.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传统放牧样地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样地中植被群落的特征变化,为缓解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生态退化提供新的措施。采用野外随机样方调查方法,在刚察县哈尔盖镇冬春草场选定常规放牧与牧草返青前至种子脱落后放牧试验样地进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调查。研究表明: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同 时,放牧时间改变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伴生种组成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重要值显著增加,常规放牧时间下耐牧性品种占优;此外,放牧时间改变对群落丰富度有显著影响,但对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牧草返青前-种子成熟脱落后再放牧能缓解高寒草原生态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