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壳孢子放散、萌发和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条斑紫菜RD-1和WT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以及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结果表明:在18、23、24、25℃下,平均每个贝壳连续放散15 d的壳孢子总量,RD-1品系分别为8.4×106、4.5 ×106、6.1×105、0个,WT品系分别为7.0 ×106、2.7×106、3.9 ×105、0个,2个品系的壳孢子放散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5℃下均不放散孢子.通过研究在同一温度下放散的壳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情况后发现,18℃下放散的壳孢子被分别置于4种温度条件(18℃、22℃、23℃、24℃)下培养15 d,RD-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90.9%、85.6%、59.7%、49.8%,分裂率均为100%;而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只分别为81.8%、32.0%、21.9%、15.1%,分裂率分别为99.7%、96.7%、80.3%、78.3%.在上述3组高温(22℃、23℃、24℃)下培养的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出现烂苗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D-1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对23℃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它的壳孢子放散量基本优于WT品系,在24℃下也能大量放散壳孢子并且所放散的壳孢子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它的壳孢子和壳孢子萌发体对高温的忍耐力均比野生型品系好.所以,对这个品系进行继续选育,很有可能得到耐高温的品种,应用条斑紫菜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耐低盐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获得的3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耐低盐的优良品系YZ-7.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35 d后长成较大的苗,然后用取孔器分别获得叶片的圆盘体,把后者培养在不同盐度下进行叶片生长试验.在26‰、15‰、8‰、5‰和3‰五种不同盐度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增加了18、14.3、3.9、2.8和0.6倍,而野生型(WT)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只增加了1.7、1.5、0.4、0.25和0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高盐还是在低盐条件下,YZ-7品系的叶片生长均远快于WT品系.把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下长成的大叶状体用海螺酶分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再将后者分别培养在不同的盐度下进行耐低盐实验.在3‰的盐度下培养15 d,优良品系YZ-7的细胞成活率高达58%,而WT品系在此盐度下培养12 d就全部死亡.在8‰和5%o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达78.6%和77.1%,细胞分裂率分别为100%和98.9%;而WT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只有36.4%和8.4%,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8.6%和81.8%,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良品系YZ-7品系是耐低盐的.  相似文献   

3.
坛紫菜耐低盐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获得的3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耐低盐的优良品系YZ-7.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35 d后长成较大的苗,然后用取孔器分别获得叶片的圆盘体,把后者培养在不同盐度下进行叶片生长试验.在26‰、15‰、8‰、5‰和3‰五种不同盐度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增加了18、14.3、3.9、2.8和0.6倍,而野生型(WT)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只增加了1.7、1.5、0.4、0.25和0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高盐还是在低盐条件下,YZ-7品系的叶片生长均远快于WT品系.把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下长成的大叶状体用海螺酶分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再将后者分别培养在不同的盐度下进行耐低盐实验.在3‰的盐度下培养15 d,优良品系YZ-7的细胞成活率高达58%,而WT品系在此盐度下培养12 d就全部死亡.在8‰和5%o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达78.6%和77.1%,细胞分裂率分别为100%和98.9%;而WT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只有36.4%和8.4%,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8.6%和81.8%,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良品系YZ-7品系是耐低盐的.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的选育与海区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诱变和体细胞再生技术,选育出可在30℃下生长的坛紫菜耐高温品(Q-1),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8℃和30℃)下培养15d,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76.8%和60.1%,分裂率分别为100%和83%;而对照组野生型(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15.9%和6.7%,分裂率分别为90.4%和63.8%。Q-1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2)在常温(24℃)下培养35d的Q-1和WT品系壳孢子苗,在24℃、28℃和30℃组中再分别培养25d,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增加了19.4、10.8和2.8倍,而WT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只增加了7.3、1.7和0.9倍;Q-1品系的苗平均体长分别为WT品系的2.5、5.8和1.9倍。另外,在28℃和30℃中培养15d的WT品系幼苗发生了大面积腐烂;而Q-1品系幼苗没有出现任何烂苗迹象,表现出较好的生长。Q-1品系在海区中试中也表现出很好的耐高温特性。2008年秋季,坛紫菜采苗后遇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当地传统养殖的坛紫菜野生种发生了大规模腐烂与脱苗,产量大幅度减少;而Q-1品系的苗仍然维持良好的生长势头,没有出现烂苗,取得了高产。由此证实,Q-1品系是既能较快生长又耐高温的品系,有很大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紫菜细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时,常以叶状体的酶解单离体细胞为材料,但由于来自同一个叶状体的体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离体培养时,体细胞的成活、再生和发育途径均不相同,从而无法准确地判断抗生素对紫菜离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影响。以成活、萌发和发育途径等几乎一致的条斑紫菜壳孢子为研究材料,较系统地观察了3种抗生素对壳孢子的成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能促进条斑紫菜壳孢子的萌发、生长和发育。加卡那霉素培养7 d,26%的壳孢子萌发体,其细胞数多于20个,比对照组多2倍,培养11 d和18 d,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2.1倍。氨苄青霉素能显著地抑制条斑紫菜的壳孢子萌发、生长和发育,造成细胞的分裂速度减缓、叶状体发育异常。加氨苄青霉素培养7 d,8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细胞数少于15个,培养11 d和18 d,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平均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氨苄青霉素浓度的提高,萌发体的平均长度下降。氯霉素对条斑紫菜的壳孢子具有强烈的致死作用。加氯霉素培养7 d,浓度大于100 μg/mL的各试验组的壳孢子萌发体全部死亡;培养11 d,低浓度组(50 μg/mL)的萌发体也全部死亡,90%以上的萌发体的细胞数小于5个。由此得出,氯霉素是开展条斑紫菜基因工程的理想抗性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6.
以条斑紫菜优良品系深丰1号、深丰2号及野生品系WT为试验对象,在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自由丝状体移植量和光温条件,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丝状体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情况。结果表明,贝壳丝状体营养生长阶段,10~50μmol/(m~2·s)范围内提高光密度或15~25℃范围内提高温度都能加快贝壳丝状体的营养生长,初始藻落密度提高,丝状体能更快布满贝壳表面,获得更高的藻落密度;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养适宜的移植量、光密度、培养温度分别为100 mg/m~2、10μmol/(m~2·s)、20℃。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盐度在19.0—32.8‰之间,体细胞生长发育正常;但超过32.8或低于19.6‰,体细胞成活率均下降,发育速度明显减慢.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体细胞苗生长,且可提高体细胞后代对高盐度和低盐度的忍耐力,同时获得少量能在低盐度下生长的变异体.刚酶解出的体细胞在高盐度下培养1天,然后逐渐降低盐度,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但是否优于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仍是未知。研究分别将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和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置于23 ℃(常温)和30 ℃(高温)下培养,结果发现:培养14 d后,在23 ℃ 组中,PS-WT和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均超过99%,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在30 ℃组中,PS-WT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分别为32.9%和99.3%,PH-WT10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仅为16.8%和49.3%,两者差异极显著。此外,在30 ℃组中,含9个以上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百分率,PS-WT和PH-WT10分别为86.1%和1.0%,两者差异极显著。将在23 ℃下培养30 d的叶状体再置于30 ℃下培养10 d,PS-WT的叶状体除生长减慢,细胞颜色变红外,其他均无异常,未出现死亡细胞,而PH-WT10的叶状体生长显著变慢,细胞颜色变淡,色素体由星状变成弥散状,出现较多的死亡细胞。另外,与实验开始时的初始值相比,经30 ℃培养10 d的叶状体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WT增加了1.8%,而PH-WT10却下降了34.5%。上述结果初步证实,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的耐高温性均明显优于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诱变技术,从野生型(WT)条斑紫菜叶状体的体细胞再生体中筛选出3个耐高温突变品系——RD-1、RD-2和RD-3.在23℃和24℃下培养16 d,WT叶状体体细胞的分裂率远低于RD-1和RD-2,分别是RD-1的49.3%和44.6%,RD-2的28.2%和15.9%;WT的体细胞再生成叶状体的速度远比RD-1和RD-2慢,在23℃下培养20d或在24℃下培养18 d,WT再生幼苗出现死亡细胞,说明WT不耐23 ℃以上的高温,但在23℃和24℃下培养23 d的RD-1和RD-2的体细胞再生苗,颜色较深,生长也减慢,形态变成畸形,但始终未出现腐烂;在23℃和24℃培养下,WT的再生叶状体圆盘块生长缓慢,培养10d就均出现腐烂,25d内全部烂光,而RD-1和RD-2的再生叶状体圆盘块生长较快,只出现叶片皱缩和加厚,培养25 d也不腐烂,其中RD-1圆盘块的平均长度分别是常温(18℃)组的31.3%和20.2%,而RD-2的平均长度分别是常温(18℃)下培养的37.7%和35.8%.试验初步证实RD-1和RD-2的叶状体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是生长快又耐高温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样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大连(DL WT)、南麂岛野生条斑紫菜(NJ WT)及江苏条斑紫菜栽培品系(SY、SL、ST),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条斑紫菜样品在温度处理前F v/F m差异不显著;温度处理后3 d,15、10℃处理样品F v/F m略高于5℃处理,且显著高于20℃处理。实际量子效率(ΔF/F m')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20℃处理SY、SL和DL WT样品的ΔF/F m'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而NJ WT样品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快速光曲线测定结果与ΔF/F m'一致。叶绿素荧光参数能够反映不同野生种群及栽培品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能利用特征,为条斑紫菜的育种提供种质资源评估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不同海水比重、温度、光照强度、附着材料对条斑紫菜壳孢子附着的影响。初步确立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最适附着条件为海水比重1.022,温度20℃,光照强度27μmoL(m2.s)。塑料培养皿的附着率比玻璃培养皿高,且有许多其他优点,建议在类似试验中使用塑料培养皿;维尼纶网绳的附着率是聚乙烯网绳的3倍以上,可见壳孢子大多生长在维尼纶网绳上;尼龙筛绢的附着率介于维尼纶网绳和聚乙烯网绳之间,而且便于观察,使用尼龙筛绢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壳孢子的附着情况,从而大大方便紫菜的采苗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对6个紫菜品系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2对引物中,有6对能得到重复性较好的多态性条带,共扩增出141条谱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位点的比例达94.33%.基于引物扩增结果计算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不同紫菜品系间存在差异.UPGMA、NJ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品系Y001和Y-L0602遗传相似系数高,聚为一类;条斑紫菜和坛紫菜遗传重组品系Y-H034和H-Y035聚为一类,之后与Y-H017品系聚集;坛紫菜H017品系与其他供试品系遗传距离较远,聚类在最外侧.各品系间遗传距离与其选育方法有关,筛选获得的遗传重组后代表现出与条斑紫菜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延迟投饵对浅色黄姑鱼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延迟投饵0~7d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hui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盐度为24.0~24.8、温度20.5~23.0℃时,仔鱼2日龄开口,于开口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d,投饵后2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30%、50%、30%、20%、10%,平均每尾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8、1.4、0.5、0.2、0.1个轮虫,延迟投饵5、6d,摄食率均为0;2)延迟投饵0、1d的8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它组仔鱼的全长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3)延迟投饵0、1、2d仔鱼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4)浅色黄姑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第3天,开始投喂的最佳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2d之内。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盐度在19.6—32.8‰之间,体细胞生长发育正常;但超过32.8或低于19.6‰,体细胞成活率均下降,发育速度明显减慢。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体细胞苗生长,且可提高体细胞后代对高盐度和低盐度的忍耐力,同时获得少量能在低盐度下生长的变异体。刚酶解出的体细胞在高盐度下培养1天,然后逐渐降低盐度,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盐度对条斑紫菜体细胞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盐度在19.6—32.8‰之间,体细胞生长发育正常;但超过32.8或低于19.6‰,体细胞成活率均下降,发育速度明显减慢。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体细胞苗生长,且可提高体细胞后代对高盐度和低盐度的忍耐力,同时获得少量能在低盐度下生长的变异体。刚酶解出的体细胞在高盐度下培养1天,然后逐渐降低盐度,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盐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称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水温24℃条件下,对不同盐度(5、8、11、14、32、38、41、44、47,盐度32为对照组)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11)μm,仅次于对照组(盐度32),并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对盐度的耐受范围随着蛤仔受盐度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盐度胁迫21d时,盐度38组幼虫存活率为50.27%±3.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盐度组幼虫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38组稚贝存活率为68.75%±5.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盐度组稚贝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14组幼贝存活率为94.36%±2.03%,与对照组接近(P0.05),而盐度38组存活率为60.00%±14.53%,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盐度组幼贝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蛤仔的生态养殖及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氮和磷对紫菜的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不同氮源、不同氮和磷的浓度和不同细胞密度笃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存活率和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细胞生长用NO3-N作为氮源估于用NH4-N的。前3天培养的细胞对N/P浓度的变化有一些忍耐性,3天后N/P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当N/P浓度为18-20/1.8-2.0mg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第6天时,可达到77-80%,细胞分裂速度  相似文献   

18.
氮磷浓度对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和磷对紫菜的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不同氮源、不同氮和磷的浓度和不同细胞密度笃条斑紫菜细胞培养的存活率和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细胞生长用NO3-N作为氮源估于用NH4-N的。前3天培养的细胞对N/P浓度的变化有一些忍耐性,3天后N/P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当N/P浓度为18-20/1.8-2.0mgl^-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第6天时,可达到77-80%,细胞分裂速度  相似文献   

19.
于2007年5月-9月,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成功培育出壳长1.2~1.5mm的稚贝300万粒。平均壳长为(60.90±2.24)mm的雌性个体每次产卵量为200万粒;在水温24.5~25.5℃、盐度27、pH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过22h40min发育为D形幼虫;薄片镜蛤的卵径、D形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稚贝和双水管稚贝大小(壳长×壳高,下同)分别为(70.33±1.06)μm、(100.33±1.30)μm×(81.07±1.72)μm、(213.33±8.02)μm×(202.00±5.96)μm、(309.17±9.17)μm×(301.67±10.81)μm、(1158.33±9.31)μm×(1067.50±10.84)μm。浮游期间(0~10日龄),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28±0.70)μm/d、(9.19±0.76)μm/d,存活率为(36.8±3.78)%;变态期间(10~14d),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46±0.42)μm、(8.04±0.45)μm,变态率为(5.0±1.25)%,变态持续时间为4~5d;稚贝期间(14~40日龄),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生长快于幼虫期,单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32.19±2.06)μm/d、(28.75±1.97)μm/d,双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53.07±40.43)μm/d、(47.86±38.22)μm/d,存活率为(81.2±3.36)%。以海泥为附着基采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坛紫菜幼苗无性繁殖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