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桑白蚧同翅目,盾蚧科,又称桑盾蚧、桃白蚧,是桃、梨、梅等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兜丽果林园,马甲镇的梅岭等地种植的低需冷性水蜜桃、台湾甜脆桃、美国红桃品种上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区的桃果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1发生特点桑白蚧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桃树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危害,虫体迅速膨大并产卵,卵产于雌介壳下,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1代若虫于3月下旬始见,初孵若蚧先在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出分…  相似文献   

2.
1998~ 2 0 0 0年 ,笔者对莱阳市桃园主要蚧类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与观察 ,并对蚧类的防治做了初步探讨。1 主要蚧类及其生物学特性1 1 朝鲜球坚蜡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1代。以二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 3月上中旬从蜡堆里的蜕皮中爬出 ,此后雌雄分化。 4月上旬雄若虫羽化并与雌成虫交配 ,5月上旬雌虫产卵 ,卵期 2周 ,平均每雌虫产卵 10 0 0粒左右。 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 6月中旬后雌雄难分 ,越冬前蜕皮一次 ,蜕皮包于二龄若虫体下 ,至 10月中旬越冬。1 2 桑盾蚧。又称桑白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2代。以第 2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  相似文献   

3.
枣龟蜡俗称枣虱子 ,以若虫和成虫固着在 1~ 2年生枝上刺吸汁液 ,同时分泌粘液 ,引发煤污病 ,近几年已成为枣树的重要害虫。1 发生规律 枣龟蜡蚧一年发生 1代 ,以受精雌成虫固定在 1~ 2年生枝上越冬 ;翌春随树液流动 ,虫体迅速膨大 ,6月初开始在腹下产卵 ,卵期约 2 0天左右 ;6月中旬开始孵化 ,孵化期长达 4 0天。初孵若虫一般爬至叶面刺吸汁液 ,以叶脉处分布较多 ,也可借风传播蔓延。若虫刺吸数小时后 ,即开始分泌蜡质 ,逐渐形成包裹自身的白色介壳 ,并在壳中继续为害。 8~ 9月 ,雄虫在介壳下化蛹 ,交尾后很快死亡。雌虫 8月中旬至 9月…  相似文献   

4.
桑白蚧是全国性成灾害虫,在铜梁县普查,全县平均蚧株率39.6%,枝干虫口密度7.4头/5cm。经测定被害重的蚧株单株产叶量下降31.9—47.6%,用其虫株叶养蚕,蚕儿生命率降低13.1—37.9%,单张蚕种产茧量下降13.7%。在四川桑白蚧一年发生3代,各代一龄若虫期发生于4、6、8月下旬或5、7、9月上旬。该虫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无孤雌生殖现象。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25℃的内禀增长能力和种群趋势指数量大(rm=0.04571,I=15.3);自然种群生命表揭示第二代若虫受气侯影响大,越冬代雌虫受天敌影响大,一年3代虫口数量增长13.26倍。雌虫扩散距离在100cm以内,雄虫扩散距离在10cm以内。冬季重剪的剪伐形式以第2代一龄若虫上新梢数量最多。栽植形式与为害的关系:田边桑>密植小桑园>大行桑>地边桑,不同地势与为害的关系:沟边桑>平坝桑>坡地桑;温度在28℃以下。温湿系数在3以上的虫口密度大于温度在28℃以上,温湿系数在2.8以下。发现天敌30种,其中四川新记录6种,新种1个,特别是桑白蚧盗蚊(新种)、桑白蚧扑虱蚜小峰为四川的优势天敌,寄生率和捕食效率最高。新开发的防治方法有: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漂白粉(1%有效氯)液防治一龄若虫,柴油石灰乳剂防治各代成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1 猕猴桃主要害虫发生规律1 1 桑白蚧。河南省伏牛山南麓西峡县猕猴桃产区发生较严重。成虫和若虫寄生枝干 ,以口针刺入皮层内吸食汁液。一年发生 2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 ,翌年 5月产卵于母壳下 ,6月孵出第 1代若虫 ,初孵若虫爬行在 2~ 3年生枝上固定下来 ,开始分泌灰白色蜡质介壳 ,第 2代卵产于 8月中下旬 ,9~ 10月出现第 2代成虫。1 2 草履蚧。西峡县部分猕猴桃园发生较重。以若虫刺吸枝叶汁液为害 ,使树势衰弱。一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3月上中旬孵化若虫出土 ,1龄若虫不活跃 ,常在隐蔽处群居 ,3龄以后 ,气候温暖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冬天气温偏高 ,加上南方雨量多 ,湿度大 ,很多病虫种类无明显越冬休眠期 ,年发生世代增多 ,发生历期缩短 ,一些次要病虫变为重要病虫 ,同时诱发新的病虫。桑白蚧就是目前我国南方落叶果树中为害日益严重的害虫之一。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等。一般一年发生 2代 ,第 1代若虫 5月中下旬出现 ,7月第 1代成虫出现。第 2代若虫 8月出现 ,9~ 10月出现第 2代成虫。而现在桑白蚧在南方一年发生 3~ 5代。在福建 ,4~ 5月第 1代 ,6月第 2代 ,7~ 8月第 3代 ,9月第 4代。若冬天气温偏高 ,还可能发生第 5代。防治方法 :以若虫分散转移期药…  相似文献   

7.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94~1997年在广西全州县国营咸水林场的哈姆林甜橙园对柑桔褐圆蚧进行了连续观测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1 发生规律 褐圆蚧活动型虫态出现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有4次若虫孵化高峰期。各次若虫初见期与始盛期相距6~10天,初见期到上果(叶)固定取食为10~12天。褐圆蚧以受精雌成虫和二龄若蚧在被害枝、叶上越冬。雌成蚧产卵前固定不动,卵产于母体下。产卵结束,待大部或全部幼蚧孵化后,成虫身体便干缩死亡。产卵量与虫体大小及寄生部位不同有明显关系,虫体较大或寄生于果上的雌成  相似文献   

9.
1 生物特性与发生规律1 1 在闽南地区一年发生 5~ 6代 ,严重为害期4— 10月 ,无冬眠现象 ,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为害时 ,视各类果实的成熟度 ,一般是果实接近成熟、果皮转色有果香味时为害特别严重。食心虫成虫似小蜂 ,像飞蝇 ,故果农俗称“蜂仔”、“果蝇” ,属双翅目害虫。食心虫成虫金黄色呈暗褐色 ,可在全天进行羽化 ,成虫羽化 11~ 13天后达性成熟 ,雌雄开始交尾。雌虫交尾后 2~ 3天开始产卵 ,每头雌虫产卵量 2 0 0~ 4 0 0粒。食心虫从羽化到产卵所需的时间 ,随不同季节而有显著差异 ,一般夏季约 2 0天 ,秋季约 2 5…  相似文献   

10.
柿绒蚧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陕西、福建、广东等省分布。以若虫、雌成虫固着寄生于柿树枝条、叶片、叶柄、果实和果蒂表面,刺吸汁液,使虫体固着处的组织凹陷变黑,受害重者叶面畸形,造成落叶落果。 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2龄若虫分散固定在柿树树干、枝条的皮层纵裂缝中,包藏在半透明的蜡壳中越冬。2月下旬末到3月上旬开始活动,离开越冬场所到被害部位固定为害。雄虫主要分布在越冬场所(树皮表面可见大量雄虫介壳),为害叶片的主要是雌虫。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虫体表面形成完整的白色绒状介壳。越冬代雌成虫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桑始叶螨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螨繁殖方式可行两性生殖与产雄孤雌生殖。个体发育,雌螨自卵开始经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4个螨期。在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9—10天1代,早春、晚秋1月左右1代,1雌最多产卵78粒,平均43粒,雌螨寿命20天左右。雄螨寿命15—16天,早春越冬雌螨产卵繁殖的第一代,发育齐一,第2代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寄生植物除桑外,还构树。  相似文献   

12.
1.世代年生活史饲养方法,探索出以盛水皿膜方叶法较优,此法简单适用,操作方便,单皿养螨数量多,饲养成功率高,并适合饲养桑上多种叶螨。 2.该螨可行有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发育从卵到成螨,雌螨经过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四个螨期,雌螨产卵期平均20天左右,一雌产卵最多可达78粒,平均33粒。成虫寿命雌螨20天左右,雄螨15天左右。卵期、早春、晚秋10天以上,5、8、9三月7—9天,6月上旬—8月中旬,4天左右。 3.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10大左右1代,早春晚秋一个月左右1代,5月、9月15—17天左右1代第一代发育整齐,第二代起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4.该螨除害桑叶外,尚可取食构叶。勉强取食柘叶,蒿叶,文献尚记载取食算盘子,但未见采到材料。重庆地区、只见害桑,未见害构现象,可能是当地桑树密集,食料丰富,以桑最喜好为故。迁移扩散主要是爬行,速度因光滑变异,光滑纸面每小时爬339厘米,桑叶叶面每小时253厘米,叶背210厘米,泥沙土120厘米,干河沙70厘米。  相似文献   

13.
仝德侠  董辉  李仕亚  郭飞 《中国蚕业》2013,34(1):29-30,37
通过埋蛹观察、幼虫罩养等方法,基本摸清了桑园枣尺蠖在江苏睢宁地区的发生规律,即枣尺蠖在睢宁地区大部分是1年发生1代,少数以蛹滞育的2年发生1代,其蛹期长达10个月,雌成虫寿命为6d左右,雄成虫寿命为8d左右,卵期一般在20 ~ 35 d,而盛羽化时期所产卵的卵期一般在25~ 30 d.根据枣尺蠖的发生规律,采用埋蛹观察法,或灯光诱蛾法,或积温法进行成虫羽化期的预测;采用积温预测法,或物候预测法进行幼虫发生期的测报,并提出了采取以药物防治为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黄点介壳虫。为害多种果树和林木,以成虫及若虫寄生树枝,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据调查,在西安市灞桥区猕猴桃园,受害轻的果园有虫株率在20%-30%,受害重的有虫株率达70%-80%。受害轻的树植株长势减弱,发芽率降低,受害重的整株枯死。1发生规律在陕西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寄生在树枝上越冬。早春树液流动后开始取食,虫体迅速膨大,介壳逐渐鼓起。越冬雌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底第1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比较活跃,在树枝上快速爬行,经过几小时后开始固定下来,不再移动。雌若虫第1…  相似文献   

15.
6月份国槐尺蛾。6月初,一代国槐尺蛾幼虫已达3龄,即将开始进入暴食期。此期仍可喷洒1.2%"苦烟乳油"(主要成分为烟参碱)1 000~1 500倍液防治。草履蚧。近年来北方地区发生草履蚧地段越来越多,该虫可通过苗木运输,人为传播,也可借助风力传播。据报道,6月初草履蚧雌成虫已开始寻找越夏越、冬场所产卵。但仍有部分虫体在树枝上继续危害,此期除喷洒触杀剂防治雌虫体外,应清除下树、上墙入土产卵的雌虫体,减少越冬基数,此期也可进行绑草诱杀,待其全部下树后将草解除烧毁。  相似文献   

16.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7):27-27
巢虫为蜡螟的幼虫,蜡螟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内产卵。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产于蜂箱的缝隙里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当蜂群弱小,脾多蜂少时,巢虫便乘机上脾穿洞蛀食蜡质,吐丝作茧,大量繁殖,伤害蜜蜂子脾,严重破坏了蜂群正常生存及繁殖条件。在气温较高时,蜂群中撤出的备用巢脾及一些深色老脾极易遭受巢虫危害,蜡螟窜入空巢脾产卵,巢虫以蜂蜡为饲料加速繁殖,不久便使巢脾失去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蜂场中巢…  相似文献   

17.
桑白蚧鳞翅目麦蛾科天敌,系有性生殖,交配数小时后,即开始产卵于桑白蚧1龄若虫体侧;每雌产卵100粒左右。10天后幼虫孵出即取食桑白蚧若虫;人工繁殖以培养瓶和培养箱繁殖为好;无桑白蚧存在成虫极少产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枣树龟蜡蚧在我市已成为主要害虫。被害后削弱村势,诱发烟煤病,使叶片和果面布满黑霉,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枣果生长,造成大量落果,降低产量和品质。龟蜡蚧成虫大小如绿豆,上有白色蜡质覆盖,形如龟壳,背上有多条凸起的背纹。此虫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1~2年生小枝上,以当年枣头上最多。一成虫可产卵上千粒。卵孵化后,若虫爬向当年生枝梢吸取汁液,固定树体为害,并分泌蜡质在其背上,蜡质一经覆盖,就难以防治。所以在蜡质未形成前的1、2龄若虫期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卵孵化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前。因此第…  相似文献   

19.
刘茂祥 《蚕业科学》1993,19(1):9-13
对桑盾蚧盗瘿蚊(Lestodiplosis pentagona Jiang nov.sp.)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桑盾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该虫为捕食桑盾蚧的天敌,幼虫捕食桑盾蚧的卵、雄蛹和雌成虫,并以幼虫、蛹在介壳下越冬。成虫日间均可羽化,以黄昏为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补充营养期,性比随羽化时刻、季节与地区而异,但总体上雌虫多于雄虫。幼虫耐饥,无猎物亦可化蛹直至羽化;具有趋湿性和环境引起的群集性;其分布数量与雌蚧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43。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保护条件下,对桑盾蚧的捕食率可高达93%以上,为自然状态的4倍;不同杀蚧剂对该虫的毒性不同,如柴油(原液)毒性很大,洗衣粉液(10倍)毒性较轻。保护天敌和筛选杀蚧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巢虫为蜡螟的幼虫,蜡螟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内产卵.每只雌蛾可产卵2 000~3 000粒,卵产于蜂箱的缝隙里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当蜂群弱小,脾多蜂少时,巢虫便乘机上脾穿洞蛀食蜡质,吐丝作茧,大量繁殖,伤害蜜蜂子脾,严重破坏了蜂群正常生存及繁殖条件.在气温较高时,蜂群中撤出的备用巢脾及一些深色老脾极易遭受巢虫危害,蜡螟窜入空巢脾产卵,巢虫以蜂蜡为饲料加速繁殖,不久便使巢脾失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