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四川草原》2005,(2):3-3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消息,宁夏全区323万公顷草原禁牧后,380多万只羊实行舍饲圈养,草原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据对不同类型草原观测,干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了50%,荒漠草原增加了30%,草原化荒漠增加了25%,单位面积草原产草量增加了3~5倍,一些近乎灭绝的草灌植物死而复生。  相似文献   

2.
张瑛 《草业科学》2006,23(8):82-82
经过3年多的草原围栏建设,宁夏91万hm2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覆盖率分别增加50%、20%、25%,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宁夏244·33万hm2天然草原中重度退化面积占89·2%,给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为实现草原先“绿起来”再“富起来”的目标,全区在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封育退牧还草工程的同时,利用国家1·8亿元专项资金实施草原围栏建设,使人工草地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圈养,调整畜…  相似文献   

3.
1巴彦淖尔市草原基本概况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总面积约547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72.7%,海拔高度在850~2160m之间,东南高、西北低,年降雨量60~200mm,从东向西递减。由东向西可分为干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4个类型,平均年产可食干草4.8亿kg,牧草产量在年度和季节之间很不平衡。草原上有种子植物895种,其中可利用牧草有405种,2012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1920万只。  相似文献   

4.
张瑛 《草业科学》2006,23(7):14-14
经过3年多草原围栏建设,宁夏自治区91万hm^2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覆盖率分别增加了50%、20%、25%,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天然荒漠草原在不同放牧处理下,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旨在了解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的影响,探讨禁牧、轮牧对草地的恢复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海草业》2006,15(3):61-61
海南州目前拥有草原工作站6个,其中州站1个,县站5个。共有职工90人,专业人员47人,非专业人员4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14人,本科学历的有16人,大专学历的有32人,中专学历的有19人。全州现有天然草地面积338.00×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99.11×104hm2,占全州天然草地面积的88.5%;冬春草场165.20×104hm2,夏秋草场200.58×104hm2,分别占可利用草地的55.23%和44.77%。天然植被主要由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荒漠等组成。草地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  相似文献   

7.
通过增加天然草原面积和调整人工饲草料地的种植结构及规模,来增加饲草产量,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达到荒漠草原区饲草料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   

8.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N)进行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草原土壤SOC和TN含量差异显著,且典型草原的SOC和TN含量高于荒漠草原;在0~20cm土层内,两种草原的SOC和T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典型草原的气候、植被及土壤质地状况优于荒漠草原,可能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疆畜牧业》2012,(5):20-20
根据去冬今春监测数据分析预测:2012年新疆草原害鼠中等偏重发生,危害面积511.93万hm^2。主要危害种类有黄兔尾鼠、大沙鼠、鼹形田鼠、赤颊黄鼠等,主要发生在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发生区域涉及伊犁、塔城、昌吉、哈密等14个地州60余个县市。  相似文献   

10.
<正>1基本情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中段北麓,东靠康乐乡,西依祁丰乡,南与青海省祁连县接壤,北与高台县、临泽县为邻。全乡东西长约90km,南北宽约70km,总面积3 329km~2。全乡辖17个行政村。居住着裕固、藏、汉、回、土、蒙等六种民族,共1567户4 112人。全乡草原类型大体属草原草场、草甸草场和半荒漠草场,草场总面积23.47万hm~2,可利用草原面积19.8万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禁休牧草原16.93万hm~2,占全乡草原面积的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的中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中温型草原带最干旱的一个草原植被亚带--荒漠草原亚带,灌丛化石生针茅草原是荒漠草原地带的一个主要群系,分布十分广泛,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占据的面积大于非灌丛化的石生针茅草原。(1),(4)对于荒漠草原亚带不同类型草原地上部分生产力的测定,自五十年代末的定位试验站开始,迄今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而不同类型草原群落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测定,还未见过报道,但这却是草原生态系统物流与物质循环及生产力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本文是作用于1987年对内蒙古高原灌丛化石生针茅荒漠草原地下部分生物量和周转值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何昌茂 《四川草原》1994,(2):1-6,12
<正>锡林郭勒盟位于华北的正北方,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区的主体部分,北与蒙古国相邻,东与赤峰市、哲里木盟、兴安盟为邻,西与乌兰察布盟相连。全盟总面积20.258万平方公里,约合3.038亿亩。全盟辖9旗1县2市59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88.9万,其中蒙古族25.2万人。 1.1.草地资源 全盟天然草原面积约2.95亿亩,占土地面积的97.2%。按天然草原植被的性质和生产力水平可分为三种草原区和一个非地带性的沙地区。东部草甸草原区,面积3590万亩,占全盟草原面积的17%;草甸草原植被由禾本科、菊科、豆科等多种牧草组成,因植被保护较好,成为我国天然草原资源的精华。中部典型草原区,面积1.34亿亩,占全盟草原面积的63%,草群组成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优良牧草占60%。目前,草原生产力已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牧业旗,全旗总土地面积214.73万hm2,天然草原面积177.47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2%,其中,可利用草场133.67万hm2,占草场面积的78%,灌溉饲草料基地1.13万hm2,年产精饲料5990万kg;牲畜总头数130  相似文献   

14.
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进行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草原土壤SOC和TN含量差异显著,且典型草原的SOC和TN含量高于荒漠草原;在0~20cm土层内,两种草原的SOC和T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典型草原的气候、植被及土壤质地状况优于荒漠草原,可能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荒漠草原景观格局分析——以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例分析了荒漠草原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主要是由面积较小的斑块组成,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但优势度较低,属于比较匀质的景观类型;景观的破碎度和异质性较高,且有沙化的趋势;锦鸡儿景观、针茅景观和多根葱景观占据着主要地位,其它草地景观居于次要地位;不同景观类型间景观格局差别较大,景观面积越大景观多样性越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乌鲁木齐市草原监理站对2004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实施的乌鲁木齐市1.1万hm2温性荒漠草原禁牧区植被生长恢复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通过7年的围栏禁牧封育,首府周边1.1万hm2天然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植被覆盖度得以恢复,使生态脆弱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我市周围已形成一道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发挥出了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荒漠草原生物量监测研究中植被指数选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内蒙古草业》2006,18(1):35-37
荒漠草原是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带与荒漠区之间的狭长过渡带,呈东北—西南走向。荒漠草原在生态和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对荒漠草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与基础调查数据结合对荒漠草原进行研究方面还有欠缺。本文对植被的光谱特征进行介绍,概述了常用的植被指数及其优缺点。探索选择适合荒漠草原监测的植被指数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波 《四川草原》1989,(1):44-47
<正> 双辽县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有天然草原11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75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6.6%。草原分布在科尔沁草原与松嫩草原的接壤处,草原资源丰富,草质优良,具有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良好条件。但是,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们向草原索取的多,投入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961~2007年11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运用气候诊断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牧草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7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荒漠草原东北部和西部增温幅度相对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减少。(2)牧草气候生产力总体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其中荒漠草原中部牧草气候生产力增加显著。(3)未来"暖湿型"气候可使牧草气候生产力提高,"暖干型"气候使牧草气候生产力降低,"冷湿型"气候也有利于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增长。(4)年降水量与牧草气候生产力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0.
1 区域牧草产业现状 齐齐哈尔市城郊现有草原125.3万亩,其中人工草地保留面积5.15万亩、改良草地保留面积9.7万亩.保留的人工和改良草地也是质量较差,产量较低.天然草场"三化"面积101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0%,平均产草量不足7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