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价格信息对农户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价格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农产品品质将有不同的变化。因此,要给农户清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引导农户种植高质量的农产品,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探讨了上游农户家庭开展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家庭开展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视角,应用ASP+Access的动态网页及数据库开发技术,构建面向农户的目标成本控制计算平台,并应用VBScript语句,调用数据库数据,实现了目标价格的三次指数平滑预测,为用户开展成本控制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价格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创新产品,对于规避农业市场风险,保障生产者收益和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在主要着眼于农业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对重庆实践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几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简单论述。提出促进重庆市农产品价格保险推行的制度支持体系建议:建立跨部门的会商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规模化、市场化新型主体的培育,强化农产品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建设,科学严格遴选承包机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传递不连续、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防止农产品给人民生活健康带来威胁,该研究开发了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该文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数据采集设备及工作环境的特点,开发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北斗系统(bei dou system)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集成技术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数据采集终端。该终端包含4个模块:NFC模块、系统CPU模块、北斗模块和GSM模块及电路系统。终端在写入数据时,同时将北斗加密数据通过NFC芯片PN532写入NFC标签,并通过GSM模块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给后台数据库,利用RS232将数据信息传入节点企业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数据信息的三重备份。该采集终端借助物联网及无线传感网的技术优势,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的自动智能采集并进行加密,满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及存储需求,该终端在极端环境下读取速度虽然降低了10%~25%,但存储率依然为100%,满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数据采集的需要,能够实现节点企业间信息连续度,为实现生鲜农产品可追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无公害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这一关键问题,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工作流程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以实现认证流程的规范化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无公害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通过对认证活动的分析,确立认证流程的两级节点域环境,构建节点域间中心化的分布式拓扑结构,设计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功能流程,探讨了关键技术;综合采用元数据、工作流和Web Service技术,开发了面向申报者、检测机构和各级认证管理部门的分布式无公害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系统提供了申报管理、认证工作流管理和认证信息资源服务等功能,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化管理。该系统在河南省和农业部试点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达到了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工作和认证信息的高效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PDA为终端的便携式农产品智能配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产品配送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快速获取和精准管理农产品装货、运输、卸货过程中的信息及实现配送过程的有效监控是保证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该文设计了便携式农产品配送系统的框架、功能及数据库,并根据系统数据的更新频率设计了不同的数据更新机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基于RDA的数据同步开发和条码扫描装卸货实现流程;系统采用VS.NET开发平台在模拟器上实现了功能。由于便携式农产品配送系统运行需要GPS、GPRS/GSM、条码扫描等模块的支持,因此根据各模块的不同组合,制定3种系统运行测试载体方案,通过综合比较,PDA内置GPS和条码扫描模块、通过蓝牙接口连接GPS模块的方案在目前情况下比较适合农产品配送企业使用。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要素,明确信息分类方法、管理要求,初步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以期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了解农产品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Web Service关键技术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应用Web Service技术来设计农产品企业管理平台,给出了系统框架,实现了在不同的客户端对Web服务的调用,实现异构系统简单信息集成共享,并结合开发实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品质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中国加入WTO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快速、准确的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非常迫切,为满足对样品组分定量预测软件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品质检测软件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向量、矩阵运算的封装技术,结构化存储与复合文档等软件实现技术。该系统由光谱文件管理,光谱显示,光谱信号处理(预处理),光谱校正模型的建立与管理,未知样品的组分浓度预测等五大功能模块构成。具有多种光谱仪器光谱格式(SPC、TXT、JWS、MAT、ASF等)兼容性,光谱分析功能全面性,算法(PCR、PLS、GA、ANN、Wavelet、Wavelet Package等)多样性,软件系统易维护性,用户使用操作方便性等特点。实例分析表明,无论采用本系统的PLS-NIR模型,还是采用本系统的PCA-MBP-NIR模型,组分浓度预测精度均很高。本系统为农产品品质检测近红外光谱建模和预测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阐述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下简称追溯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存在的问题。追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紧密融合,通过管理流程再造,技术与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三农"。从"(1)建设思路;(2)技术路线(采用顶层设计方法,利用顶层设计的优势,实现‘多层次’同步建设);(3)系统功能(关键技术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政府监管平台、企业管理平台、查询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几个方面探讨了追溯系统的实现途径。简介了追溯系统的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开展了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采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监控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温湿度、太阳光照等生产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监控。该系统运用传感器进行感知、利用RFID、Zigbee和GPRS组成的三层网络架构实现数据传输,服务器端则采用RIA-CBX软件架构实现监测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可以短信接收数据以及通过短信触发控制。该系统已经在辽宁省几个试验点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系统的测试数据的时延、流量等性能的评估,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监控系统自动监测设施农业综合环境信息,实现了对设施农业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为科学预测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日益严重的蔬菜污染问题,必须采用快速高效的方法对污染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和预警。该文以城市蔬菜抽样检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数据库、Matlab、统计模型、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农业检测技术,设计开发了城市流通蔬菜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对其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介绍。该系统具备数据查询、预处理、预警、空间分析、制图制表等功能,界面友好、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城市蔬菜的监控、污染风险评估,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监控管理提供高效、先进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引入RS和GIS技术,以图像栅格信息方式分别考虑土壤、植被和大气空间区域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中期天气预报要素、实测土壤墒情及当前MODIS卫星遥感资料为基础,研究开发了基于IDL语言的250m空间分辨率网格信息的北京市土壤墒情预报服务系统,并在北京地区进行了气象业务服务应用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RS和GIS技术能有效实现土壤墒情预报信息的网格化和预报参数值的非均匀化,基于IDL语言开发的土壤墒情预报系统技术流程清晰,功能齐全,业务化程度高,系统在北京农业干旱监测和预报服务中能得到有效发挥,对与北京农田类似的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沪郊主要病虫害历史资料,以Internet为系统平台,运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ASP网络编程、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系统开发手段,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上海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灾变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病虫GIS、病虫预测、数据传输、病虫诊断、实时发布、电视预报和远程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树庆 《中国农业气象》2012,33(2):278-282,288
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文章从涵盖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生产需求出发,阐述了现代农用天气预报的定义、原理、业务内容、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并就其业务范围、预报时效、区域业务重点等展开讨论.文章指出,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基于农业生产与天气的相关性、农事的可选择性和天气预报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主要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强调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指标和农业气象评价技术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对农用天气的预报;二是业务涉及面广泛,除了为粮棉油生产服务的传统农用天气预报外,还包括林用、牧用、渔用、设施农业天气预报等;三是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对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数量预报已逐步实现精细化;四是主要业务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上运行,定量化和客观化水平更高.文章认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应明确业务范围,突出区域特点和工作重点,并注重业务产品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灰色模型与回归模型在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对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农用地价格体系和顺利开展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土地整理等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辽宁省凌源市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用地定级成果为基础,建立农用地纯收益预测的灰色模型和回归模型,并运用两种模型结合收益还原法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实证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与回归模型相比,灰色模型更加有效的减小了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同年份纯收益变化对于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影响,因此,灰色模型在农用地基准地价计算中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干旱预测预警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相似区,将陕西省干旱预测预警划分为8个分区;利用中期或延伸期天气预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值、地面植被等信息,分别建立了综合气象和综合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开发了陕西省干旱预测预警系统平台,可逐日对全省97个气象站点未来的干旱演变进行滚动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旱预警条件分析及等级判识,进一步判断是否发布以及如何发布干旱预警信息。与实际出现的旱情相比,2007年的干旱预测准确率达88%~96%。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韩国政府在稳定农水产品流通价格及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主要从农产品流通及价格稳定、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信息化村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启示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对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和农村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商业软件(ERDAS、ENVI等)存在业务性不强、数据组织管理无序、难以操作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适合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业务软件系统。该系统以遥感技术和空间抽样技术为支撑,采用3层软件架构模式,实现了遥感图像处理、粮食作物面积测量、海量遥感数据管理等功能,具有业务流程明确、数据管理有效、升级快速便捷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业务化运行需要。通过2009年北京市冬小麦面积遥感测量业务运行,证明该系统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冬小麦的种植面积,达到满足业务化测量精度和时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M和GPRS的远程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实现节水灌溉,设计了基于GPRS的无线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提出了一种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模型,开发了以ARM9系列S3C2410处理器、GPRS模块和CS8900a网卡等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土壤墒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墒情信息的无线网络传输,并可以根据墒情信息实施定时、定量的灌溉控制。该系统已投入国家农业示范基地使用15个月的时间,试验表明,该系统对土壤墒情的预报值与实际测试数据误差为3.39%,实现了对土壤墒情的有效监测和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