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采用水培方法,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对铵、硝态氮的吸收特性。水稻虽为较强的喜铵作物,累积吸收的铵态氮多于硝态氮,但并不完全依赖于铵态氮。在铵、硝态氮等量共存条件下,水稻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量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移栽到分蘖终期的营养生长期,吸收的铵态氮多于硝态氮,占营养生长期吸氮总量的68.9%;铵态氮营养主导作用在分蘖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从拔节到成熟的生殖生长期,两者的吸收比例在1左右,趋于稳定,可以同等有效地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施肥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吸收铵态氮、硝态氮的营养特点,合理调控土壤中铵、硝态氮比例,以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各种氮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际固氮菌是一类常见的土壤微生物 ,它能吸收固定空气中的氮 ,增加土壤氮素来源 ,提高肥力 ,促进植物生长。但其固氮活动 ,常受氨的阻遏 ,因此选育耐氨型的固氮菌株 ,就成为提高水稻联合固氮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专家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人工构建的固氮调控质粒 ,引入野生固氮菌中 ,代替原来控制的那一部分功能 ,从而将野生固氮菌改造成为耐氨固氮菌。1990年被列入“火炬”计划和国家“86 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水稻应用耐氨固氨菌 ,不仅可增强根际的固氮活动 ,又能改善水稻的生理状况 ,分泌生长素促进水稻生长 ,…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钾条件下水稻基因型氮、钾积累利用差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和钾水平对杂交稻及其父母本和常规稻氮、钾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3种氮源对水稻氮钾营养吸收、积累利用的影响程度与钾营养状况及水稻品种有关。与常规稻相比 ,杂交稻对硝态氮的营养特性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硝态氮营养可有效地促进杂交稻钾的吸收、积累 ,且其营养特性与父母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水稻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氮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转运及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氮肥在水稻体内的重要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氮肥吸收和转运规律进行了整理,具体分析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水稻体内的同化和转运过程,也对氮肥吸收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提出展望,以期为氮肥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也为水稻氮素营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 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 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固氮菌肥对甘蔗增产效应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固氮菌肥料是一类生物肥料 ,它通过固氮微生物在土壤中固定空气中分子态氮素 ,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化合态氮素 ,供给植物利用 ,从而达到提高作物的产量。研究开发生物固氮菌肥旨在提高施肥效益 ,省工省料 ,减少污染。固氮菌肥和其它生物肥一样 ,将是今后施肥的一场革命。本试验正是着力培育、筛选出优质高效的固氮菌种。2试验材料与方法2 1试验材料与处理设计本试验固氮菌肥由广西大学生物与糖业工程学院樊妙姬老师提供 ,固氮菌为三个菌种 ,标记为①②③。利用固氮菌种给蔗种作六个处理 ,分别为 :A、对照(清水浸种) ;B、固氮…  相似文献   

9.
水稻氮钾吸收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和钾都是水稻生长的大量必须营养元素,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本文在综述水稻氮、钾吸收的机理上,探讨了氮素对水稻钾素吸收的影响,以及钾素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物固氮肥是利用生物工程创造的新型肥料、是科技成果新产品。它通过人工采用组合固氮菌液、有机、无机填充剂及多种微量元素,经磁生物技术特殊处理,使植物根部诱发出固氮根瘤、固氮微生物进行代谢作用,将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变成氨态氮(\H。),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促进作物报系发达、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寒及耐旱能力,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垦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扣生态效益。近年来,我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天丰”集团研制生产的“天丰”牌通用型生物固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N_1~N_6)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处理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转运、氮素利用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硝态氮时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素利用及产量均最低。N6(硝态氮与铵态氮3∶1配比)处理下玉米全生育期氮素积累量最高,氮素吸收强度较单施硝态氮处理高55.19%~73.28%(P0.05),该处理下叶片和茎中氮素转移量较单施硝态氮处理高78.99%和93.52%(P0.05);叶片和茎中分别有66.50%~71.89%和43.44%~55.59%的氮素转移到子粒中;叶片和茎对子粒的氮素贡献率分别较单施硝态氮处理高43.80%和56.00%(P0.05);玉米子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31%~9.94%、4.62%~33.89%和3.31%~9.93%。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施对玉米的养分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硝态氮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和茎对子粒氮素的贡献率,硝态氮与铵态氮按3∶1比例配施有利于提高当地玉米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水稻栽培的主要氮素肥料是硫铵和尿素,而中国东北部水稻栽培的主要氮肥则使用硝铵。在日本,铵态氮素之所以成为水稻栽培的主要肥料,是由于硝态氮素在水田脱氮,容易流失的缘故。可是相反,利用硝态氮素这个特点进行水稻生育调节的研究已开展起来。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在水稻栽培中更有效地使用硝铵,而取得基础资料。调查连续施用硝态氮的情况下和与铵态氮相同施用时期和数量的情况下水稻生育的变化。村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清锦,设肥料种类、水平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固氮菌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郭立春,张维勤(福建上杭县农技站364200)(福建上杭县湖洋乡农技站364207)1995年早季上杭县首次引入4000瓶联合固氮菌剂于水稻上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固氮菌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茶树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性状及氮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还原酶(NR,E.C.1.6.6.1)是植物体内硝酸盐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了硝态氮同化成有机氮化合物的速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植物对土壤中无机氮的吸收和利用。近几年来,在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许多作物上,已证实 NR与品种耐肥性,体内氮素营养状态及一些产量性状等方面有密切关系。而对于茶树 NR  相似文献   

15.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琦 《中国稻米》2016,(6):15-19
我国水稻生产发展迅速,氮肥的使用起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氮肥利用率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整体竞争力,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氮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水稻对氮肥吸收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展开讨论,以期为提高我国氮肥利用水平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产生的不同叶色水稻群体与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深绿色叶片水稻的纹枯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程度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浅绿色叶片水稻、其原因为叶色深后,叶片低分子态氮含量增加,净光合率提高,碳氮比值降低,为病虫生存繁殖提供了较为适宜的营养条件;稻侏分蘖数猛增,形成庞大面郁闭的群体结构,为病虫滋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条件.根据叶色深浅追施氮肥、既可满足水稻高产氮素需求,又可抑制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氮素形态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途径,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灌浆期籽粒GS、GPT活性、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大于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7。不同氮素形态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蛋白组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高氮吸收型小麦品种秦麦11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处理间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氮吸收型小麦品种扬9817籽粒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酰胺态氮处理〉硝态氮处理〉铵态氮处理,谷蛋白含量在酰胺态氮处理下最高,硝态氮处理下最低,处理间清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咖啡是一种对氮需求量高的作物,氮的吸收、同化对咖啡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的影响。进入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只有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这一代谢过程受外界光照、树龄、土壤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综述近些年来有关环境因素对咖啡硝态氮代谢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叶片和根系硝态氮代谢的差异以及根系硝态氮吸收的生理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咖啡施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水稻品种的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紧凑型沈农07425与松散型秋光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均符合高氮中氮低氮的关系,其中总吸收面积受施氮水平影响较大,而活跃吸收面积受品种与施氮水平交互作用影响较大。两个品种水稻根系氧化力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能提高根系氧化力。  相似文献   

20.
缺磷条件下蔗糖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起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缺磷条件下蔗糖对其生长、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蔗糖可以提高水稻缺磷条件下的生物量,可以促进水稻缺磷条件下的磷素吸收;利用磷转运蛋白基因OsPT2启动子+ GUS报告基因转基因水稻材料,进一步探讨了蔗糖在水稻缺磷条件下促进磷素吸收利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水稻磷转运蛋白OsPT2参与了蔗糖促进缺磷水稻的磷素吸收与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