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总结各地高产经验认为,穗数和粒数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关键。为了增穗增粒必须培育带大蘖的壮秧,使本田前期分蘖早发,以建立中、后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和良好的冠层结构。品种搭配上双杂能显著高产,应突破杂交早稻。  相似文献   

2.
水稻穗腐病和穗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穗腐病和穗枯病是我国新上升或新出现的两个水稻后期穗部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耕作栽培制度及肥水管理的改变以及品种(组合)的更替,两病在我国的发生和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穗腐病和穗枯病病原菌有色,可产生毒素,不但直接影响水稻产量,还导致稻米品质降低,危害食用者的健康。穗腐病和穗枯病在发病时期、发生部位和危害程度上具有相似性。综述了两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危害状况、病原菌生物特性和毒素研究以及防治方法,提出了研究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穗发芽与穗萌动种子特征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杂交水稻种子在收获前常遇多湿天气容易产生穗萌动,因而在实际的制种中存在风险。综述了杂交水稻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穗萌动发芽的技术策略以及今后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九二○的大量使用,促使种子在母株上过早地突破休眠,加上种子本身颖壳封闭不严,颖壳过薄,裂壳粒多,种子易吸水,从而促使种子在成熟后期收获之前即发芽。据调查,杂交水稻制种一般年份穗发芽率为2%~5%,特殊年份芽谷率可选50%以上。  相似文献   

5.
开展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对降低制种农户生产风险、拓展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季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海南岛国家和区域气象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及2011—2017年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气象灾害和产量等信息,采用杂交水稻制种的气象灾害指标,构建灾害风险强度指数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亚、陵水、乐东西部、东方西部等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东部等地区。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低风险区宜安排在10月下旬始穗,南部可适当延后到10月底11月初始穗。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根系活力与产量密切相关。在生育前、中期,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后期下降幅度大,根系容易早衰。生育后期伤流强度的下降幅度与物质生产呈负相关。因此,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始穗期叶面喷施氮、磷、钾对杂交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措施。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杂交水稻汕优6号于6月10日播种,7月 24日移栽于盆钵中(内径27厘米,高 31厘米)。每盆装土15千克,种 4丛,插单本。土壤含有机质0.744%,全氮0.045%,水解氮50ppm,全磷(P2O5…  相似文献   

7.
分析大埔县山区杂交水稻的产量构成规律和山区杂交水稻高产与否的前、中、后期生长指标。指出对产量构成的相关关系规律是有效穗数、平均穗总粒数、实粒数与产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出山区杂交水稻平衡高产应根据不同生态环境分类指导,高产途径应该是高产田选用中迟熟大穗多粒型组合,在足穗基础上争大穗;中低产田应以增加有效穗数,走多穗夺高产的途径。不论哪类田增产核心是增加单位面积内有效颖花数。  相似文献   

8.
分蘖抑制抑物在稻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前期施用,能抑制分蘖产生,加速小分蘖消亡,使水稻品种化四明单穴有效穗数比对照下降14.4%,使两系杂交小 成102比对照下降49.1%;在两用浅不育型小麦雄性不育系ES-14分蘖后期施用,能减少小分蘖成穗,提高不育穗率。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水稻生产上,人们惯用的施肥方法是:“前攻、中控、后补”,即将肥料集中用于水稻生长前期,使苗一轰而起,生育中期实行控制。由于杂交水稻主要靠分蘖成穗,因此,在杂交稻的施肥上,人们也采用了这种施肥法。其实,这种方法很不适应杂交水稻对营养的要求,易使杂交水稻出现“分蘖有余,穗数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的不良现象。为使杂交水稻群体得到平衡发展,克服上述弊病,根据笔者多年的栽培实践,杂交水稻的施氮以采取“分期施用,适时适量”的方法较好(见表)。 上表说明,“分期施氮”的方法较“前攻”施肥法每亩增产106.9…  相似文献   

10.
成太辉 《中国稻米》2007,13(6):33-34
在水稻杂交组配时,利用插花原理,将父本用装满清水的试管养着,与母本穗用牛皮纸袋套在一起,在开花时摇摆纸袋,大量花粉便会落在杀雄、剪颖去雄的母本穗上完成授粉;授完粉后用复写纸做的小袋将母本穗套住固定在剑叶上。与传统水稻杂交授粉相比,水稻插花式杂交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杂交成功率高、隔离较完全、杂交籽粒发育更充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控制水稻最高茎蘖数,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分蘖,大幅度提高分蘖成穗率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主攻目标。根据前几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九二0”可以影响分蘖的发生与成穗,并有增产的效果。本研究根据“九二0”在杂交晚稻上不同时期与不同浓度喷施的试验结果,探讨“九二0”在杂交晚稻上施用,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及其增产效应,明确其较佳的喷施时期与浓度,从而为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1。l供试药剂:上海第十八制药厂生产的“九二0”粉剂。1.Z供试品种:协优46。1.3试验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中稻皖稻15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水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孕穗肥氮肥用量能提高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有效叶面积,保持后期有较高的光合潜能;增加二次分枝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杂交水稻皖稻153抛栽孕穗肥以施用尿素12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稳促攻栽培法的高产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的生理特性和四川盆地的生态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提出地膜中苗、宽行双株、W调氮法、停滞期施氮相配套的稳促攻栽培新技术,使水稻生长前期群体动态结构稳定在最佳范围,培育健壮个体;中期(停滞期)扩源增库,增强物质运转,提高光合效能,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建造高产群体结构,后期改善群体受光态势,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功能叶光合时间,主攻穗重。该技术在生产上应用,一般较常规栽培增产12%左右。  相似文献   

14.
1982年至1984年,笔者多次进行杂交水稻追施保花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施保花肥一般增产10%以上,特别是在长势较差的田里,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达20%以上。从考种结果来看,追施保花肥的比不施的株高增加1.2—3.4厘米,包颈率低9.7—19.2%,千粒重增加0.39—0.85克,空秕率下降3.6—5.8%。 杂交水稻追施保花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1)杂交水稻营养生长繁茂,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后期容易脱肥,特别是杂交晚稻,后期土壤供肥能力减弱,追施保花肥,能保障后期供肥,防止叶片早衰。(2)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长,需肥较多,施用保花肥,能保证减数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管理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两优6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精确定量灌溉、无水层灌溉、常规灌溉、旱作对杂交水稻分蘖动态、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多或过深的水分会抑制分蘖,湿润或无水会促进分蘖,过度干旱会加速后期分蘖消减;不同水分管理对生育进程和全生育期影响不大;无水层灌溉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产量最高,旱作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低,产量最低,不同水分管理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水稻生产上以干湿交替的无水层湿润灌溉取代长期上满田水的传统灌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9,(1):40-43
为探讨川东北丘陵区直播栽培杂交水稻田间留苗密度与其有效穗数及成穗结构的关系,以32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在5种直播留苗密度处理下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结构。结果表明,水稻单株有效穗数上,在留苗密度为10.50~31.50株/m2范围内,各品种均随着留苗密度增大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减少。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上,在10.50~26.25株/m2范围内,全部品种整体上随着留苗密度增大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超过26.25株/m2后开始下降。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大,水稻主茎穗数的占比逐渐上升;一次分蘖穗数和二次分蘖穗数逐渐减少,但其占比呈无规律性变化。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及其成穗结构在相同密度下存在差异,且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幼穗分化开始时叶龄余数值到底是3.0还是3.5或4.0?笔者认为,不管是常规水稻还是杂交水稻,绝大多数品种或组合幼穗分化开始时其叶龄余数值应是3.0,不是3.5,更不是4.0。  相似文献   

18.
分蘖抑制剂抑特(主要成分为2,4-D和DNP)在稻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前期施用,能抑制分蘖产生,加速小分蘖消亡,使水稻品种化四明单穴有效穗数比对照下降14.4%,使两系杂交小麦组合E优102比对照下降49.1%;在两用浅不育型小麦雄性不育系ES-14分蘖后期施用,能减少小分蘖成穗,提高不育穗率。抑特除减少分蘖外,还能降低株高8~12cm,提前孕穗1~2d,井增加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汕优63制种穗萌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籼型杂交水稻制种中,种子在成熟后期易穗萌或发生萌发性生理变化而使种子播种品质和耐藏性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直是困扰杂交稻制种的大问题。浙农大杂交稻种子激素调控课题组从1987年开始研究杂交稻种子穗萌规律和化控途径,从1988年起先后得到浙江省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过2年的试验,初步研制成专用于控制杂交稻种子穗上发芽的穗萌抑制剂。1989年专门在汕优63制种田进行了二期穗萌抑制剂和其它普通植物生长抑制剂和延滞剂控制穗萌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简要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在衢县种子公司特约基地莲花乡…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对杂交稻制种穗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喷施多效唑,对防止穗上发芽有较好的效果。在齐穗后15d左右喷施750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