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地处桂中旱区,是一家以甘蔗为主导产业的国有农场,全场共有土地面积3.8万亩,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万亩,是广西农垦10家甘蔗基地农场之一、是广西万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近年来,黔江农场围绕"种好一根蔗,搞活经济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强基固本重民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9-2012年,农场连续四年荣获广西农垦局"经济效益贡献奖"及"企业管理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2.
汪登松 《中国农垦》2011,(12):31-32
近年来,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升企业经营水平,调动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农场发展动力和活力。2010年,农场完成利润584万元(其中种业分公司398万元),土地亩均效益近1200元,职均收入达到19870元,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淮海农场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创建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促进农场快速发展的要务来抓,把企业特色文化融入到农场各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促进了农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长胜 《农业与技术》2013,(12):228-228,230
新时期,国有农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更加主动、更加自觉的进行,即从高层次、搞事业来对新时期的农场企业文化进行定位,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使得农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创新。本文首先对新时期广西农垦国有农场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现状及原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农场企业文化内涵、经营理念、农场形象和硬件设施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国有农场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对于促进农场不断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欧肯河农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按照"稳农、强牧,兴工"的发展方针,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593万元,人均收入5100元。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农垦新洋农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力地推动了农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新洋正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农场事业做大做强,就必须牢固树立"文化兴场"的理念,大力推进文化强场战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新洋的创新力、凝聚力,营造一个"农场有生气、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氛围,为推动新洋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庆和 《中国农垦》2006,(10):26-26
长期以来,河南省许昌市农场一直是许昌市的重点困难企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改善,农场通过一系列内部改革和调整,开始重新步入发展的轨道。2003年~2005年,农场完成销售收入分别为2038万元、2318万元、3633万元,实现利润分别为109万元、156万元、145万元,职工年收入也由2000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2004年的7000多元。  相似文献   

8.
杨义林 《中国农垦》2013,(4):46-47,61
江苏省农垦集团是全省最大的农业企业,现有40多个直属企业,其中18个国有农场。垦区拥有土地12.84万公顷,其中耕地7.39万公顷。经过60年的创业与发展,集团公司形成了农业、制药、贸易、投资及房地产、通用设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并在非洲创办了4个农场。多年来,江苏农垦始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培育企业文化,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云台农场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新浦区南郊,始建于1952年9月。截至2011年12月末,企业拥有资产总额2.07万元,其中净资产5722万元,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实现利润1273万元。近年来,农场确立都市型农场的发展战略定位,目前已形成以出口创汇农业、农业乡村旅游和房地产开发  相似文献   

10.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东风人培育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从2006年开始,东风领导班子立足农场实际,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东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着力培育东风企业精神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东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促进农场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许昌农场土地面积只有1.1万亩,在河南96个国有农场中属中等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农场保持稳步发展,效益在全省农垦系统中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全国农垦种子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星火奖、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等荣誉。农场的"兆丰"品牌是河南农垦种业最有竞争力的三个品牌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任领导班子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长水河农场立足资源优势,创新企业发展思路,演绎了"先找市场、后建工厂"的企业反弹琵琶发展新模式,推进了农场柳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生产。农场柳编公司在今年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订单签约额突破2500万元,成交量跃居柳编之乡——山东省临沭县柳编企业前两位,北大荒柳编业在国际柳编市场上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沙市农场地处荆州市东南郊,是典型的城郊型农场.农场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9个农业分场、1个社区和1家集团公司.近年来,农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建立起集团化发展、公司化运营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农场活力,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3年,全场实现生产总值7.9亿元,同比增长30%;场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100%;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同比增长32.7%.  相似文献   

14.
鄂垦 《中国农垦》2006,(11):79-79
湖北省大沙湖农场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今年1~8月,通过招商引资进驻农场的6家企业纷纷追加投资,累计投资已达到4800万元,投产企业产销两旺,为农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5月,广东省湛江农垦东方红农场恢复建制。三年来,农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企业生产持续推进,企业经营利润由360万元增加到846万元,职工劳均收入由1.3万元增加到3.21万元,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一、在生产发展上敢尝试敢创新在恢复建制之初,农场面临着主业如何发展、农场新形象如何树立等巨大压力。农场新领导班子经过半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农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甘蔗,稳步发展剑麻,  相似文献   

16.
杨登宏 《中国农垦》2012,(10):75-76
安徽省潘村湖农场地处淮河苏皖交界处,始建于1954年,58年来,农场历经拓荒文化、知青文化、兵团文化、创业文化的熏陶,铸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农场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21世纪的今天,农垦企业体制在变革,农垦人的观念及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一、农场文化的特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黄海农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坚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继投入500多万元先后建成大有、新荡、民生居委会三个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结合农场实际,在全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创建"传统文化、广场文化、廉政文化、绿色文化"的四张文化牌活动,从而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激发了职工投身农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和谐农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皖河农场"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省集团公司"三化"促"三增"的方针指导下,按照"一轴四轮"的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农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争取到2015年,实现农场生产总值4.4亿元,年递增10.61%;人均年收入16500元,年递增8.29%;利润总额4500万元,年递增7.62%;统一经营年实现利润300万元,年递增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垦系统现有18个大中型国有农场,垦区20多万职工中,有70%是农场职工。他们长期在农业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笔者所在的淮海农场,被称为是江苏农垦的摇篮,地处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两岸,现有常住人口近万人,其中职工数为7000人。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农垦事业的不断发展,农场职工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期待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