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采煤产生的地面塌陷引发了诸多环境灾害,尤其是水环境受到污染后重金属危害备受关注,重金属经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对水生生物及人类造成毒害.为寻求兴隆庄采煤塌陷蓄水区重金属污染来源,系统采集水样36个,并在水样采样点对应处设置相同数目的底泥采样点,同时采集近岸土壤,分别进行镉、铜、铅、铬、锌5项重金属指标的测定.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比较,除蓄水区2、5镉含量超标外,其它重金属含量均在Ⅲ类水标准值内,说明塌陷蓄水区受到镉污染.以镉为例,结合塌陷水域周边环境,对塌陷蓄水、水体底泥、近岸土壤进行“三位一体”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塌陷蓄水区镉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业煤矸石污染、廖河地表径流污染.运用SPSS软件,探求镉、铜、铅、铬、锌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3,r=0.861,r =0.935和r=0.816,呈现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重金属极有可能具有相似的污染源,为治理和开发塌陷蓄水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大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14-1715
锦州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管网排入小凌河。通过对该河易污染区河底泥实地调查采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底泥中的铜、铅、镉、铬、镍、锌进行测定分析,评价小凌河底泥重金属的环境状况。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大小程度:锌>铬>镍>铜>铅>镉,该区域河底泥为中度污染,污染等级为Ⅲ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了68个养殖区域192个底泥样品中铜、铅、镉、铬、锌、汞、砷的含量,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了养殖区域底泥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4.
泮河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泮河底泥中主要重金属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主要重金属的含量范围为:铜26.11-69.03mg/kg、锌75.36-204.20mg/kg、铅20.06-73.29mg/kg、镉0.32-0.69mg/kg、铬163.50-384.67mg/kg、汞0.05-0.39mg/kg。各断面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从上游泮河西桥断面开始递增,中游达到最大,下游有所下降。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r>Cd>Zn>Cu>Hg>Pb,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芦苇不同部位在不同生育期对重金属锌的富集、转运及分布特征,利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综合实验基地小试装置模拟辽河口天然芦苇湿地,采用CODCr浓度分别为50,175,300mg·L~(-1)造纸废水灌溉,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期(出苗期、展叶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灌溉下,芦苇根、茎、叶和穗重金属锌含量、转运系数和各部位锌所占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芦苇各部位对重金属锌富集特征存在差异,根、茎和叶在各生育期灌溉下表现为300mg·L~(-1)175mg·L~(-1)50mg·L~(-1)对照组,穗部表现为175mg·L~(-1)300mg·L~(-1)50mg·L~(-1)对照组趋势。芦苇根部在拔节期灌溉富集重金属锌含量最高,可达成熟期最小值5.18倍;茎部在展叶期灌溉富集重金属锌含量最高,达拔节期最小值6.63倍;叶片在展叶期灌溉富集重金属锌含量最高,达成熟期最小值3.76倍;穗部成熟期富集锌含量高于抽穗开花期。对照组各生育期根部锌百分含量均在50%以上,说明对照组清水灌溉重金属锌50%限制在根部,向地上转移量少。175mg·L~(-1)造纸废水灌溉最有利于重金属锌向地上部分转移,成熟期重金属锌转运系数最大达0.75。芦苇结穗后,穗部成为地上部分主要富集锌的部位,成熟期达根部1.11~1.31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重金属复合污染下欧洲地中海沿岸原产植物迷迭香体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植物螯合肽、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和5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迷迭香中生物标志物的金属胁迫.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下迷迭香中非蛋白巯基含量最高为叶部,茎、根部含量低于叶部15 ~ 50倍.污染区叶部巯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P<0.05);植物体内重金属铅、锌含量较高,其次为砷和镉,铜只在部分根部有检出.特定重金属与植物非蛋白巯基化合物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迷迭香对重金属具有积累能力和抗性.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宁强燕子砭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进行采样,采用欧洲参考交流局(BCR)提出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样中铜、锌、铅、锰、镍、锗、钒、钡8种重金属总含量和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铜、锌、铅、锰、锗、镍6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含量,污染最严重的是锗元素;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法表明土壤受到锗的偏重度污染,受到锌、铅的偏中度污染,受铜、锰的轻度污染;铜、锌、钡、锰、锗、钒6种重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从"非稳定态"占金属总含量比例看,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性符合如下顺序:铅镍铜锰锌锗钡钒。  相似文献   

8.
对某工业区大型蓄电池厂周围土壤—植物中重金属铅、锌、铜。铬、镍含量分布、迁移和累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铅、锌、铜、铬、镍污染具有相似的污染源和途径,蓄电池工业生产是导致工业区污染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工业区种植能对重金属污染修复和累积的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庆城郊湿地北二十里泡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主要重金属在各点位含量均超过清洁对照点,将全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作标准,北二十里泡湿地沉积物中Hg、Zn、Cu、Cd、Pb等元素超标较多。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北二十里泡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2.7 ̄28.79,平均值为6.14,综合评价等级为Ⅲ级,属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大荔北洛河同州湖湿地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国标法消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该区域生物样品中重金属铅、镉、铬、铜、锌和锰含量进行分析并用生物质量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香蒲、莲蓬、莲藕、田螺和白条鱼已经受到铅、铬和镉污染,且铬和镉污染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为例,评价了淹水和非淹水区湿地表层土壤As、Cd、Cu、Cr、Pb和Zn 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分析了不同积水深度和土壤理化性质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或沉积物质量标准相比,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最严重,而其它重金属污染较轻;非淹水土壤Cd、Cr和Zn含量高于淹水湿地,而As、Cu和Pb则较低;而且淹水土壤As含量随积水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积水深度对其他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受土壤关键影响因子的不同重金属(除As外)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Cd、Cr和Zn,这些重金属含量受土壤pH值和盐分影响较大,且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可能有相同的来源;第二类为Pb和Cu,它们受土壤pH值、盐分和有机质的影响,且Pb和Cu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除Cr、Cu和Zn外,重金属在盐地碱蓬的根系内一般不发生显著富集,但绝大多数重金属都表现出地上部分的含量比根系更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西溪湿地底泥重金属竖向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制的底泥取样器从杭州西溪湿地钻取通长的底泥试样,对不同深度底泥中重金属Cu、Pb、Zn进行测试,并分析重金属在表层底泥、底泥孔隙水及上覆水中的含量及相关性,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底泥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湿地0.6 m深度内的底泥为轻度-中度污染,埋深大于0.6 m的底泥没有被污染或者污染程度较轻;重金属在表层底泥孔隙水中的含量显著大于其在上覆水中的含量,由于浓度梯度,底泥孔隙水中的重金属会释放到上覆水中,因此如只实施换水处理难以根除水体污染问题,疏浚受污染的底泥是更有效的治理措施.根据测试结果,0.6 m深度可作为湿地底泥疏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水对不同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湿地植物种子在重金属污染湿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以17种临沂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水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污水浓度的增加,萌发率、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除了芦苇、芦竹、风车草、黄菖蒲、灯芯草、泽泻和石龙芮,其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越高受到的抑制越明显,且在T3和T4处理下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重金属污水对活力指数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萌发率和萌发指数的抑制;17种供试湿地植物种子普遍对重金属污水有一定的耐性;通过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将供试植物在种子萌发期划分为耐重金属污水较好、中等和较差3种类型,其中黄菖蒲和黄花蔺耐性较差,12种植物耐性中等,香蒲、小香蒲和芦苇耐性较好,说明这3种植物在种子萌发期对重金属污水具有较强的抗性,在利用植物种子修复重金属污染湿地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与富集能力。[方法]选用美人蕉、黄花鸢尾、旱伞草、再力花4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其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Cd的富集特性,分析4种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研究4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金属的动态分布,评价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去除能力。[结果]干湿交替处理不仅降低了植物的迁移系数也改变了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干湿交替处理促进了美人蕉、黄花鸢尾、再力花对Cu、Zn、Pb、Cd的富集,抑制了旱伞草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水淹处理4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明显高于干湿交替处理。[结论]对于Cu、Zn、Pb、Cd污染的土壤利用美人蕉、黄花鸢尾和再力花进行修复时适合水淹种植,利用旱伞草进行修复时水淹和干湿交替均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湖泊水生态系统(表层水、上覆水和孔隙水)重金属元素的研究对于评价重金属元素对水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ICP-MS仪,测定了大明湖水系统中Fe、Mn、Ni和Cr浓度。[结果]同一采样点重金属元素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Fe>Mn>Ni>Cr,且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高于表层水和上覆水。Fe和Mn元素在孔隙水中的浓度峰值出现在界面较深处,Cr和Ni元素的迁移较为复杂,在孔隙水中的浓度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6~8 cm深度处达到最大值。[结论]大明湖水系统中活泼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于稳定态重金属,且人为活动对水系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大明湖沉积物中Fe是重要的有机质分解氧化剂,湖水溶氧较强使得铁锰氧化边界下移。  相似文献   

16.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邹冬生  朱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3-2174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组成,研究了尾矿区土壤及周围植物根部土壤的Pb、Zn和Cd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在这些区域自然定居的11种优势植物体内的3种重金属元素的耐性、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分别达2 789.001、59.83和2 892.00 mg/kg,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该矿区的主要优势物种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其中野菊花、狗尾巴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地枇杷的地上部Cd含量最大,达152 mg/kg,转运系数为1.03,是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7.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与同步提取的重金属(SEM)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控制缺氧性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定方法,对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的AVS、SEM、[SEM]/[AVS]进行了作图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河补水的污染、历史及现有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径流以及游船排放均提高了南海湖的重金属含量,并形成重金属含量高值区。水深的增加和现有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挺水植物的影响形成南海湖下游区域AVS明显高于上游。南海湖AVS垂向分布出现极大值下移和多个极大值的现象,不同于一般淡水湖泊。南海湖表层和垂向沉积物中AVS含量均远高于SEM含量,初步评价得出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汕头韩江三角洲南部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 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95.7%超标.As和Zn两元素未超标.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养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6种重金属元素归因3个主因子,分别对应大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3种来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食用菌菌丝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这3种食用菌为材料,测定其菌丝对Pb、Cd、As和Hg等重金属富集能力,以期探讨利用食用菌菌丝去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供试的食用菌的菌丝能有效富集Pb、Cd、As和Hg等有毒重金属,随着培养基添加重金属的浓度的增加,菌丝富集倍数也相应增加。其中,姬松茸菌丝对Pb的富集能力在3种食用菌、4种重金属中是最强的,其富集倍数达到481.52。本研究可为土壤、废水中有毒重金属的治理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扎龙湿地水体重金属沿食物链的生物累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法,对苍鹭(Ardea cinerea)卵、雏鸟的肝、肾、肌肉、羽毛4种组织器官及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葛氏鲈塘鳢(Perccotus gleh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及湖(?)(Phoxinus percnurus)6种鱼类组织内的Cu、Zn、Mn、Cd、Pb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这几种重金属在鱼体内及卵和雏鸟体内含量的分布关系,结果表明:重金属Cu、Zn、Mn、Pb和Cd在苍鹭体内各组织中积累量不同,其总含量依次为Zn>Cu>Mn>Cd>Pb;在25日龄苍鹭雏鸟各组织中,肝脏和羽毛的5种金属的含量较其它组织器官高。在扎龙湿地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Cu、Zn、Mn、Pb、Cd的含量随食物链等级的升高而积累放大,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最低,鱼体内重金属含量次之,而苍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体内积累量沿生物营养等级而递增的规律性很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经食物链产生的生物累积放大作用对位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鸟类生存所构成的潜在威胁,从而为珍稀水禽保护及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