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蛙皮抗菌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肽,是蛙类生物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防御成分。目前,从青蛙皮肤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活性抗菌肽,有望成为感染类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新的药物资源,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对近年来蛙皮抗菌肽的活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活性多肽,具有广谱抗菌性、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等优点,成为医药、食品、畜牧业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抗菌肽膜损伤型和非膜损伤型的抗菌机理,不同来源获得抗菌肽及其在医药领域和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天然抗菌肽的推广及应用关键在于能否高效获得,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运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皮肤组织全长cDNA文库。根据蛙科动物抗菌肽的信号肽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PCR法成功从文库中随机挑选的阳性克隆中筛选出2个抗菌肽cDNA序列,命名为tigerinin-HR1和tigerinin-HR2。这2个抗菌肽cDNA序列是首次从虎纹蛙皮肤组织中克隆出的抗菌肽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诱导表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这些多肽是生物体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是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目前国内关于猪源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猪的小肠中的抗菌肽,而猪血中抗菌肽的提取及抗菌活性研究在国外虽已有少量报道,在国内却未见报道。由于猪血液中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而其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量的70%,从猪血液中性粒细胞中分离提取抗菌肽也就比较合理。因此本实验采用从猪血液中性粒细胞中分离提取小分子多肽,根据小分子多肽抗菌活性特点进而分离鉴定出抗菌多肽。同时,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抗菌肽的得率和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生物体中寻找新颖的抗菌肽类药物分子,以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为研究材料,运用3′RACE技术成功从其皮肤组织中筛选出2个抗菌肽前体cDNA编码序列,经blast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为首次发现,推导出的这2条新颖的抗菌肽序列,命名为latouchiin-1和latouchiin-2。  相似文献   

6.
黄粉虫不同生长阶段诱导抗菌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 要:目的 分析黄粉虫不同生长阶段所提取的抗菌肽抗菌活性及抗菌肽组分差异。方法 通过针刺使黄粉虫各虫态感染大肠杆菌产生抗菌肽,经过研磨、离心等步骤提取抗菌肽,用药敏试验检测这些抗菌肽的抗菌效果,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分离其蛋白及多肽条带。结果 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处于蛹期和成虫期的黄粉虫所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效果不如处于幼虫期所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效果明显,但差异不显著;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幼虫有8条带,成虫有5条,蛹有5条,说明黄粉虫蛹期和成虫的抗菌肽种类较幼虫期的少,但是它们都还有更多的小肽段未被分离开。  相似文献   

7.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我国东部海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贝类,其血淋巴中含有多种抗菌肽分子。为了解厚壳贻贝血细胞和血清抗菌肽分子的组成特点,采用多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厚壳贻贝血清及血细胞的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从中鉴定了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分子,质谱鉴定结合cDNA文库数据分析表明厚壳贻贝血细胞和血清的抗菌肽主要属于Mytilin和Myticin抗菌肽家族,分子量在3 000到7 000 Da之间,血细胞和血清抗菌肽在分子组成、抗菌谱方面均存在差异,此外还发现有分子量在10 000 Da左右的新型抗菌肽分子。以上工作为深入了解厚壳贻贝Mytilin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了解厚壳贻贝的免疫机制以及从中筛选具有开发价值的抗菌肽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肽的纯化及抗菌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Y1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肽,并得到抗菌肽抗菌特性。通过超滤、(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5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T-HPLC)等方法纯化该抗菌肽。LC-ESI-MS质谱显示抗菌肽分子量为2750.785Da,同Tricine SDS-PAGE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LYF12能够抑制丝状真菌、细菌的生长。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aureu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chaemolyticus)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9.8、19.8、20.7、7.2、9.6、10.2 和15.7μg/ml。抗菌肽显示出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从地衣芽孢杆菌LY12分离的抗菌肽在食品防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家蚕抗菌肽是存在于家蚕及蚕蛹的血淋巴内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在家蚕的天然免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家蚕、对家蚕进行饥饿、电击和注射大肠杆菌等诱导处理后,提取家蚕抗菌肽,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上的处理均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其中饥饿法处理的家蚕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本试验利用家蚕生产抗菌肽为家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菌肽对植物病原体以及感染人的细菌病原体都有活性作用,是植物防御系统的屏障,被认为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抗生素类多肽。常见的植物抗菌肽有硫素、防御素、脂质转移蛋白、蜕皮素、环肽类蛋白、细胞穿透肽等,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植物抗菌肽在制药和生物技术应用方面也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岩蛙、石蛤等,是栖息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中的珍稀两栖动物,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一般成蛙体重250~400克,雄蛙最大个体重达750克,雌蛙最大个体重为600克。棘胸蛙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还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棘胸蛙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天蚕素类抗菌肽的结构设计及活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的特性使其有可能成为取代抗生素的新型药物。提高活性,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毒性是目前抗菌肽研究的目标,通过分子设计及改造,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设计天蚕素的结构改造以及改造后的二级结构、两亲性、疏水性分析和预测,以期得到抗菌活性更优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菌肽对植物病原体以及感染人的细菌病原体都有活性作用,是植物防御系统的屏障,被认为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抗生素类多肽。常见的植物抗菌肽有硫素、防御素、脂质转移蛋白、蜕皮素、环肽类蛋白、细胞穿透肽等,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植物抗菌肽在制药和生物技术应用方面也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荷斯坦牛红细胞抗菌肽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荷斯坦奶牛血液为原料,制备红细胞粗提物,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抗菌肽,用琼脂糖弥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的阳离子峰具有抗菌活性,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阳离子峰活性分布区域进行分离,获得了8个峰,8个峰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活性,F1、F3、F4、F5、F6和F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活性,F2、F4、F5、F6和F8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活性。因此,试验成功地从牛红细胞中分离纯化到了抗菌肽,其中,F6的抗菌谱较广和抗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在昆虫细胞抵御外源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家蚕抗菌肽基因克隆、重组抗菌肽的表达和纯化方法,以家蚕中肠组织总RNA为模板,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BmCecropin、BmCecropin B6、BmCecropin D和Bmmoricin这4种抗菌肽基因,通过自诱导方式原核表达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并对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进行Ni-NTA亲和层析和超滤纯化。结果表明,克隆的BmCecropin、BmCecropin B6、BmCecropin D和Bmmoricin这4种抗菌肽的基因大小分别为198,108,105,129 bp,通过自诱导方式表达的BmCecropin、BmCecropin B6、BmCecropin D和Bmmoricin这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大小分别为24,21,20,22 ku,经Ni-NTA亲和层析和超滤纯化后的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条带单一。结果可为4种抗菌肽重组蛋白后续的抑菌试验和在抑菌剂、化妆品和防腐剂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皮肤组织全长cDNA文库,用来筛选抗菌肽及其他功能性基因.经鉴定,原始文库滴度为9.7×106 cfu/mL,重组率达到91%,插入片段大小在0.3~1.5 kb)范围内,文库扩增后的滴度为1.9×109 cfu/mL,说明所构建文库质量较高.通过该文库成功筛选出2个抗菌肽cDNA序列,此序列属于brevinin-2家族,因此命名为brevinin-2LT1和brevinin-2LT2.  相似文献   

17.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易危蛙类,文章从棘胸蛙分类与分布、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棘胸蛙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种质棘胸蛙生理生化差异,简述了棘胸蛙种质创新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棘胸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野生资源调查、人工养殖标准、种质创新和基因组学等四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为拓展蒲公英抗菌肽在抗菌类新药领域的开发应用,利用酶解法制备蒲公英抗菌肽对比蒲公英蛋白大于10 kD组分、3~10 kD组分、1~3 kD组分、小于1 kD组分的抑菌活性,根据筛选结果对抑菌活性较强的组分使用LC-MS技术进行结构解析来分析药效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各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活性顺序为酶解肽>小于1 kD组分>1~3 kD组分>3~10 kD组分>大于10 kD组分>空白对照。推断分析小于1 kD组分结构发现3个寡肽:PGYGT-T1的结构为NH2-Asp-Val-COOH,PGYGT-T2的结构为NH2-Asn-Glu-COOH,PGYGT-T3的结构为NH2-Val-Arg-COOH;推断分析酶解肽结构发现3个寡肽:PGYGT-M1的结构为NH2-PHe-Lys-COOH或NH2-PHe-Gln-COOH,PGYGT-M2的结构为NH2-His-Cys-COOH,PGYGT-M3的结构为NH2-Val-Arg-COOH,结果说明蒲公英抑菌活性最好的酶解肽组分和小于1 kD组分药效物质均为寡肽类成分。该研究为蒲公英蛋白肽的开发利用及蒲公英抗菌肽新药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广谱抗菌,对食品中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强,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易被人体消化水解且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防腐剂,已经成为食品生物防腐保鲜剂研究中的一项热点。通过综述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抗菌肽对不同食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研究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芳 《科学种养》2011,(4):49-50
棘胸蛙,又名棘蛙、石蛙、石鸡等,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们大量捕捉,野生棘胸蛙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积极发展棘胸蛙人工驯化养殖,是一项利国利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水产养殖业。现将其人工驯化养殖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