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对体育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校体育教育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大锅饭"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势教育创造条件,更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寻求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体育参与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大学...  相似文献   

3.
将时尚健身舞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符合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符合学校体育向健身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高校健美操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时尚健身舞的特点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引入时尚健身舞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体育"课程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移动立体化的特点,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与学习特点,丰富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文章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有关现状,以"微体育"课程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为例,探讨在"微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篮球项目的具体有关实施与应用,以期对高校"微体育"课程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是促进大学生自觉履行思想政治素质修养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的需要;是提升高校相关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增强高校竞争力的要求。通过对南京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研,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大学生满意度,不仅需要着眼于教学目标多重维度的有效融合,建好和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而且需要不同学科教师适度开展教学合作,把宏观理论知识与社会行业发展实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学校不同部门共同营建实践环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是实践教学。基于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发展和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将会是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学院党委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的新思路,密切联系,精心落实,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的考评机制和配套机制,真正把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长江大学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方面,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的任务,主要通过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等多种组织形式来完成。目前大专院校由于各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的加强专业设制和课时增多,使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减少,大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现状日趋严重。我们通过对三年的新入学大学生锻炼和不锻炼组的对比研究,探讨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投入必要的精力来搞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是在对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 ,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 ,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理论知识、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 ,思想还不够成熟 ,需要正确教育和引导。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帮助大学生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有重要的意义。本人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 ,如果注意建设课堂文化 ,就能比较有…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向,落实这一任务需要通过学科教学等途径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在立德树人指导方针的指导下,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而更好的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立德树人"为视角,在分析高校体育与健康教材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就其实施策略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频度的保证、以及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及需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助推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手段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为农村普及文化、科技和卫生知识,更是磨砺大学生意志和践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有力载体。结合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和考察经历,总结了当前高校"三下乡"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依托"三下乡"平台更好地引导高校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助推高校"三下乡"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助力农村发展和建设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是以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态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是以教育生态、体育生态为基础的,在实现体育教学、体育环境与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身心、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激活。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生态化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体育文化环境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生态化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与数量统计法,从不同生源地、性别与年级进行体育消费行为这三方面入手,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及结构特征进行了探究,最后给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完善体育消费结构的措施,意在促进安徽省高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游泳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游泳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体育课程之一,掌握呼吸换气才算学会游泳技术,所以在高校游泳教学中需强调呼吸技术练习的重要性,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游泳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一系列有助于掌握呼吸技术的方法,以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游泳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隐性课程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探讨了体育隐性课程对于高校文化教育渗透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不仅是教授大学生运动技能的载体,同时是宣扬和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方式。体育课程尤其是隐性体育课的内在与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对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可以间接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变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成为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介绍了体育能力的内容,并提出一系列体育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高等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了阳光体育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着体制不够健全、保障不得力以及学生参与面不够等问题,并提出改变观念、健全体制,多方位地开展各类健身活动等措施,为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性开展提供可行方案,构建一个能有效促进与保障大学生课外锻炼的体系,以确保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和持续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各行业对从业者有着不一样的职业素质要求。随着各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就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也对高校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各行当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需要接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提升自身的体能。体育舞蹈是集合音乐、舞蹈、体美为一体的运动,能够提升静态站姿类、静态坐姿类专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承载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使命,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与"中国梦"的实现密切联系。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应看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为此,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建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形成中的自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