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复合絮凝剂PAC-CTS对制药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并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对制药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6,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为1/10,投加量为40 mg/L时,废水的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3%和47%.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可见,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2.
马红霞  李耀仓  肖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1-12153
[目的]研究环保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以天然生物制品壳聚糖(CTS)、硫酸铁(Fe2(SO4)3)以及聚合氯化铝(PAC)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种环保型絮凝剂,并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以污水COD、浊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复合絮凝剂配方、絮凝剂用量、水体pH变化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CTS/PAC和CTS/Fe2(SO4)3复合絮凝剂对污水COD和浊度去除率比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有较大提高;CTS/PAC最佳体积配比为1.0∶5.0,每500 ml水复合絮凝剂CTS/PAC最小投加量为4.0 ml,对水体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在pH=7.2时效果最佳,分别为78.5%、98.4%,比单独使用PAC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36.5%,对于浊度的去除率提高21.5%。[结论]CTS/PAC是一种理想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处理絮凝剂的种类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处理絮凝剂经历了从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到复合型絮凝剂的发展,从这3个方面展开,综述了絮凝剂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最后认为安全、无毒无害、高效且能够完全生物降解的絮凝剂将是今后絮凝剂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湿地进水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对进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找出最佳的投药量,进行了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人工湿地进水预处理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污水中SS、TP、COD去除效果较好。在PAC最佳投加量为24mg/L、PAM为0.3 mg/L时,对河水和生活污水的S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69%,对TP的去除率为41%、49%,对COD的去除率为36%、44%。湿地的年药剂费用为6.2万元。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值对城市废水和金属合成水样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的城市废水pH值为8,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TS含量为200g/kg,投加量为80mg/L时,废水的色度、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9%和68%;在金属合成水样的应用中,当水样pH值为8,CTS含量为300g/kg时,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最好,投加量分别为4和5mg/L时,Cu2+和Pb2+的去除效果分别为85%和73%。说明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6.
论述无机絮凝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简要介绍不同无机絮凝剂在各种水处理情况下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H2O2氧化FeSO4,再与Al2(SO4)3、MgSO4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铁-镁-铝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FMAS),并用其对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n(Fe)∶n(Mg)∶n(Al)=4∶0.07∶1时,复合絮凝剂对渗滤液COD的去除率最高;絮凝剂的投加量及渗滤液的pH值对絮凝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Fe(Ⅲ)1.67g·L-1、Al(Ⅲ)0.20g·L-1、Mg(Ⅱ)12.5mg·L-1,渗滤液的pH值为8.0时,COD的去除率最高。同时对其微观结构及官能基团进行了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的研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FMAS为长链晶形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FMAS是通过-OH基键合形成的无机高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8.
耿博  张丽 《河南农业》2012,(11):25-25
污水治理工程中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都具有一定毒性.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如铝系絮凝剂的频繁使用。会导致饮用水中铝离子过多,而铝离子与老年性痴呆症有关。为此研究开发絮凝活性高、安全无毒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絮凝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用于压裂返排液的PCSSA絮凝剂,并将其与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铁铝(PAFC)和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进行复合,对其在压裂返排液中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综合比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CSSA絮凝剂具有比常规絮凝剂更好的絮凝效果,与PAFC和CPAM复配后可进一步提高絮凝性能。PCSSA、PCSSA/CPAM(P/C)和PCSSA/PAFC(P/P)对压裂返排液样品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89.5%、91.2%和92.9%。PCSSA/PAFC对压裂返排液的絮凝处理效果最好,经处理后清液的浊度、色度以及悬浮物含量分别为2.0NTU、9.4°和9.2mg/L。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壳聚糖(PAC-CTS),并采用A l-F erron逐时络合法研究了壳聚糖(CTS)的粘度(ηCTS)、含量(C)和聚合氯化铝(PAC)的碱化度(B)对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值为1.5和CηTS值为100 m Pa.s时,PAC-CTS与A l-F erron试剂反应速率最高;随着C值的增加,小分子的A l(Ⅲ)聚合物含量越小,PAC-CTS与A l-F erron试剂反应速率也越低。从PAC-CTS中A lb含量可推断PAC-CTS(B=1.5,ηCTS=800 m Pa.s,C=0.05 g/g)的絮凝效果应最佳。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及其可能的絮凝机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并就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段云平  石泽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77-7578,7598
[目的]研究絮凝调理对河道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对疏浚底泥进行脱水试验研究,分析它们对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结果]BM3型高分子絮凝剂(PAM)具有较好的调理性能,最佳配制浓度为0.1%,最适投加量为180 mg/L。采用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复配投加的方法,絮凝沉淀所形成的矾花密实,其最适投加量分别为800、150 mg/L。[结论]该研究为疏浚底泥的脱水干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俊生  高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14-10215,10369
[目的]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磷的排放浓度稳定达标。[方法]在自制反应装置中使用电凝聚技术并投加混凝剂Al2(SO4)3对含磷废水进行处理,并对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值、通电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及除磷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最佳电流密度2.5mA/cm^2、极板间距1.5cm、pH值为7时,投加15mg/L混凝剂Al2(SO4)3,电解30min,磷的去除率达到90.1%。[结论]电凝聚-混凝技术除磷具有很好的效果。电极极化钝化是电凝聚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是后续研究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63-10565,10616
以滇池水体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天然状况下水体水质的基本特性后,以FeCl3,AlCl3,FeSO4和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分别探讨了4种絮凝剂对滇池水体COD和总磷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剂量絮凝剂的加入对滇池水体COD和总磷去除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成果对滇池等湖泊水体的污染物去除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含六硝基芪废水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从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排放口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高效微生物絮凝荆产生菌,对其絮凝活性、COD去除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水样pH、絮凝助剂CaCl2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均对废水COD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当六硝基芪废水pH为8.0,絮凝助剂CaCl2溶液投加量为5.0ml/L,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2.0ml/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9.6%。[结论]采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黄玉柳  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9-9411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絮凝剂产生菌的基因控制、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等,并对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产养殖水环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善絮凝剂配方,对絮凝剂进行回收利用以降低成本,同时对絮凝剂在水体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毒性评价。[方法]在实验室已有研究基础上改进絮凝剂配方,用低浓度HC l代替高浓度HC l改性粉煤灰,与磁矿粉复配去除水藻,分析水体中藻细胞及氮、磷去除率;对絮凝剂回收方法进行探讨;最后用秀丽隐杆线虫和大鼠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3 mol/LHC l改性粉煤灰絮凝剂除藻效果显著,投加量为0.375 g/L时总氮、总磷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41.7%、92.3%、97.4%。采用湿法回收絮体,回收后充当磁矿粉可重复利用5次以上,且氮、磷的去除率无明显下降。秀丽隐杆线虫在经絮凝剂处理后的藻水中受试48 h后存活率达95%;大鼠急性经口毒理试验的半数致死量(LD50)〉15 000 mg/kg(b.wt)。[结论]絮凝剂配方优化以及絮凝剂回用均降低了除藻成本;生物活体毒理试验显示该技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